2012年最高科学技术奖 两位“80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徐豪 | 综合报道
责编:周琦
。ū疚目?⒂凇吨泄??弥芸??018年第3期)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
王泽山与侯云德,这两位出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80后”,捧起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自2000年奖项正式设立到现在,有29位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的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
“火药王”王泽山
王泽山出生于1935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他被称作“火药王”,研究火炸药60余年,把中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到了世界前列。虽然已经是年过80岁的高龄,但王泽山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
凭借着在“废弃火炸药再利用”“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与工艺技术”“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等方面的杰出贡献,王泽山3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一等奖,其中两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次,他第四次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迎接他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
“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做”
王泽山生于吉林,当时东北大部已被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占据。2012年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那时还,不明白什么是‘满洲国’。”王泽山回忆说,由于国民被迫接受“伪满”教育,年幼的他以为大家都是“满洲国”人。但他的父亲却严肃地告诉他:“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父亲的话深深地镌刻在他幼小的心里。
家园沦陷的经历,让他感受到,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并在心里埋下了“救国图存”的种子。
1954年,抗美援朝的硝烟刚刚散,19岁的王泽山高中毕业。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王泽山,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跟航天、导弹等热门行业相比,这项工作太基础、太枯燥、太危险,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名。”同期20多人中,只有王泽山一人报了这个“不起眼”的专业。“大家都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做。”
为了这一信念,王泽山一心扑在火炸药的研究上。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固定的一日三餐,甚至泡好的咖啡也总是忘了喝,冷掉再热热又会放冷,但是他却能准确记得每一项关键技术指标,自己经手的实验时隔多久都能清晰还原。2012年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的科研突破从“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开始。进入和平年代以后,储备超期的火炸药成为巨大隐患,每年都会有万吨以上的退役火炸药待处理。过去,我国的报废弹药基本采用“火烧、炸毁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王泽山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攻关项目,下工厂、跑部队,攻下了一道道难关。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20余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为青山绿水远离废炸药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条件。
我们的军队好久没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