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 专访「硅谷老炮」马尔科夫:人与机器谁将拥有未来? ...(2)

2018-01-24 10: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3]关于Google和D-Wave量子计算机:2015年底,Google宣布他们用D-Wave的量子计算机得出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结果——比传统计算机快1亿倍,这个结果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带来了一些质疑。马尔科夫所说的「Google有一个人非常相信D-Wave的技术」,指的是Hartmut Neven,正是他在一篇博客中宣布了上述结果。(机器之心相关文章:新科学家:专家质疑谷歌「提速1亿倍的量子计算机」| Google的量子计算之梦:10年后机器学习全部量子化。)

人工智能 VS 智能增强:AI与IA谁与争锋?

机器之心:在《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您提到了两种不同的技术社群,分别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智能增强(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我们对AI都很熟悉了,但对IA还很陌生。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AI和IA?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马尔科夫:之所以分为这两个社群,是因为它们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所聚焦的方向不同。AI社群长期以来都致力于建造能够模仿人类能力的技术,从机器人到拥有认知和推理功能的智能技术(我把机器人看做人工智能的子集),这些都是人类可以做的事。而IA则聚焦于用计算机来扩增人类的智力。它始于Douglas Engelbart的团队 [4]。

Engelbart是一个科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建造一种系统,能让人类智力工作者更高效地相互合作,并「引导」(bootstrap)人类的知识。他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例如互联网。如果你回溯一下互联网的历史,就会知道互联网其实就是一组协议。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一组文件,称为RFC(征求修正意见书,Request For Comments) [5]。如果你读一读第一份RFC文档,你会发现,互联网始祖ARPANET [6]的目的正是为了远程使用Engelbart的技术,称为NLS(oN-Line System)。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首个杀手级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初始目的就是建造一组提高人们合作效率的工具。这真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观察这样的工具——他的想法首先被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所采用。Alan Kay [7]在那里工作,开发个人电脑。接下来,这个想法被集成入一台被称为Alto [8]的电脑及运行其上的软件中。后来,微软和苹果都借用了这些想法,并将其投入了商业化应用。从此,计算机世界焕然一新。

机器之心注释:

[4]:Douglas Carl Engelbart(道格拉斯 卡尔 恩格尔巴特,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美国发明家,鼠标发明者,他的小组是人机交互先锋,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也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并致力于倡导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协同解决紧急而又复杂的问题。

[5] RFC: 征求修正意见书(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一系列备忘录。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以编号排定。目前RFC文件是由互联网协会(ISOC)赞助发行。RFC始于1969年,由斯蒂芬 克罗克用来记录有关ARPANET开发的非正式文档,最终演变为用来记录互联网规范、协议、过程等的标准文件。

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_量子计算机_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pdf

[6] ARPANET: 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为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