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汉弗莱 哈克_是大臣是首相与纸牌屋_是大臣

2016-12-21 17: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幽默并不等同于搞笑,它是恰到好处的撩骚,点到为止,余味绵长。

这是三个男人带来的故事,吉姆·哈克、汉弗莱·阿普比以及伯纳·伍列,人物虽少,但也足够凑成一台精彩纷呈的戏。

故事从吉姆·哈克所在政党竞选成功开始,自己也因此顺利进入内阁,担任行政事务部大臣,该剧前三季《Yes,Minister》即是依此展开;《Yes,Prime Minister》则是自己入主唐宁街10号以及汉弗莱成为内阁秘书之后的故事。个人认为,与《是,大臣》相比,《是,首相》要稍为逊色一些,台词的精彩程度也略有下降。当然,瑕不掩瑜,整体上而言《是,大臣/首相》系列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巅峰之作。

《是,大臣/首相》一剧几乎是讽刺幽默的巅峰,这是喜剧,但绝不仅仅止于搞笑。因此,幽默这个词更合适,并且以讽刺的方式来实现幽默。几乎每一句稍带笑点的台词,都少不了讽刺,但又因为这三人关系、身份以及所处的特殊环境,因此往往讽刺中又暗含节制。即不同于一般喜剧的热闹或者过分依靠剧情冲突以及演员的肢体来达到喜剧效果,该剧则将台词的效果发挥地淋漓尽致。

J:法官多好过,他们不必讨好电视制片人,对记者撒谎,也不用假装喜欢内阁那些同僚。要是法官得忍受我那些内阁同僚,他们明天就会恢复死刑。

吉姆·哈克初为大臣的稚嫩、蠢萌(但后来在和汉弗莱的中也可以逐渐占得先机)以及对于媒体曝光的热衷,汉弗莱为糊弄大臣、首相的各种经典杂糅式的长句(以至于在许多地方英文台词的播放速度都没有跟上他的语速而不得不选择删减一些英文字幕),伯纳时不时地插嘴和随后略显尴尬的神态都是本剧的亮点所在。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破烂熊在纪念册里的评价最为精准不过,「吉姆虚荣里含有几分宝贵的天真,平庸里蕴含一点可笑的雄心;小汉老辣油滑,但世故得风度翩翩而不猥琐,恁是无情也动人;伯纳狂热追求语法的准确,每当吉姆听小汉说绕口令时,就在一旁露出梦幻般地笑容,其憨态激起许多英剧粉母性情怀……」

J:你给研究所的证词会不会支持我的观点,说公务员严重超编?是或不是,说明白!

H:大臣,您一定要我明白地讲,我只能说,就目前情况,综观全局,纵览古今,考虑各部门平均水平,分析总结,也许可以认为,综上所述,概括说来,您可能会发现,尽管也许不中听,无论如何,恐怕前景微妙,现阶段只能如此预期。

J:你说「是」或「不是」?

H:是也不是。

J:如果不要你明白回答呢?

H:那我会尽量争取时间,大臣。

另外,要提到的是,不同于一般美剧或者英剧的台词,本剧因为是讽喻剧,因此会带有许多较为正式的单词,词汇也比较高级,连骂人都不带脏字,口语表达也和一般的美式俚语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该剧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H:大臣,反正错不在他们。

J:怎么讲?

H:是您某位内阁同僚把团购计划捅到欧共体的,所以指令才来得这么快。

J:内阁同僚?不用说,又是那个该死的科贝!每当想到科贝,我都替犹大喊冤。

H:对,确实是工商大臣捅的。

J:那个背信弃义,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小人。抱歉,如果说的太难听的话。

H:正相反,大臣。比其他常任秘书的评价,您这算是赞歌了。

现代社会下,作为公共话题应该是最值得调侃的对象之一。现在看来,即使是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部剧的内容至今也不过时。网友曾就这个问题问道:「你们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你们的剧集在左倾风潮过去、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兴起、原教旨主义衰退、欧盟扩张、欧元出现等等的今天,仍然毫不过时?」该剧的编剧之一乔纳森·林恩则回到道:这部剧仍然不过时的原因是,20年以来根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改变。其实这也是这部剧集的关键所在。唯一改变的东只有政界的人名和数据(由于通货膨胀)。比如,1986年夏天我们动笔写「首相」时,我去了舰队街每日电讯办公室,查找1956年那周的报导。结果30年前后一模一样:写的是中东武装冲突升级、以色列是否会和邻国打仗、英国是否该属于欧洲、英国是否应该为了做好欧洲人而牺牲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国防预算、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物价停滞/物价飞涨的恐惧、失业问题等等。尽管当时普遍认为我们的剧集紧扣时事,实际上剧本往往是在播出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写成的。紧扣时事只是表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