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
——“体积跟体积单位”的课例研究报告
威海市文登第二实验小学李霞
【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看到:“数学课堂活动需要制定在教师的思维发展水准和已有的常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师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人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跟掌握基本的物理常识与技能、数学观念跟技巧,获得广泛的英语活动心得。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模式我校数学团队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何为教师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例研究范文,让人们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先学后教,教师必须有什么作为?”等难题展开了研讨。在循环的磨课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探讨跟见解的提炼。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课堂技艺的提升,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正文】
一、背景和主题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及:“数学课堂活动需要制定在教师的思维发展水准和已有的常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师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人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跟掌握基本的物理常识与技能、数学观念跟技巧,获得广泛的英语活动心得。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时下以“主动有效”为教学改革关键词的情景之下,我们在谈到任何一个议题都能够规避“学生的学”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并非说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关注,而是说现今“学生的学”被提上了全新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主动”单单成了学生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非常无从谈起。于是我们都在尽力探索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向,探索如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最“主动”?怎么能够达到物理教学最“有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式便在这种的环境下提出。它指出的是学生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构建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为此,我们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探索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高效优质教学”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
何为教师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人们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先学后教,教师必须有什么作为?”等难题展开了研讨。
二、情境与描述
【第一次执教片段摘录】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独白吧?我们一起来回顾,[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放入石头水面会上升?
生:水的地方被石头占了。
师:再看这两个量杯完全相似,其中一个装满石头,一个里面放个球,猜一猜装球的这个杯子还能不能装下所有的沙子?
生:不能,沙子会溢起来。
师演示:果然如此。这是哪个原因?
生:球占了一部分地方。
师:球占的地方我们称为“占空间”。它占很大的空间,请比划一下。这盒粉笔占空间吗?比划一下它占很大空间。这粒大米呢?数学书呢?老师的身体呢?来比划一下。
小结:像木头、球、一盒粉笔、人体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密度。
……
师:同学们看,这个长宽高都是1厘米,也就是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就是1立方厘米。老师把它写出来【板书:棱长1厘米1立方厘米,记作cm3】请同学们从学具袋1中找到它。
(摸)请你把它放到手中,用右手捏一捏,感觉一下他的大小——(看)放在手心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大小——(想象)闭上眼,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有很大——(比划)在空中比划一下它的大小——(找)你还看到这些物体的面积大概是1立方厘米?
……
执教后的达标检测及预测:
授课结束后,我们对上课的52名学生做了教学评估调查,反馈情况如下:
通常教学中学生非常注重教材教法的探究,而忽略对教师和学法的探究,如何能够看懂学生,遵循父母的认知和了解规律,以教育学立场进行教学,有意识有目的促进教师的生命主动成长?学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彰显以生为本的课程模式,先学后教,学在前,导在后,不仅培养了教师的自学能力,也做了一次更全面、更到位的前测。通过先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可以学会,哪些疑惑和困惑需要学生推动,我们的课堂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就是教教师学,学生可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我们要教跟引领的就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理解不了的哪部分知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先学后教,先学安排在课内而是课外?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对“先学”安排在课内而是课外引起了你们的争议。有人认为先学放在课内比较好,能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内学习时,老师可以对于教师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指导,这样便于同学从教师知识技能的把握状况、学习中遭遇的困难等,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也有人认为先学必须安排在课外。因为教师素质有高有低,认识基础各不相同,如果放在课内,基础较好学生没有更多的探讨探索时间。如果放到课外,学生们会有充分的反思时间跟空间,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课外学习,学生可以亲自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的容积近似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等,参与实践活动,这个效果在课堂上是达不到的。经过研究大家达成共识:本节课的先学而是安排在课外好。
一轮磨课中每个问题都如投入池塘的沙石溅起涟漪一片!问题掀起思考,争论展现智慧,在你们智慧的启发下,我对本课有了最深切的了解,对教学进行了如下改进:
1、设计了“自主学习单”,安排课前备课。为了精确掌握学生的感知起点,做好对学生的探究课例研究范文,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我们设计了“自主学习单”,并安排学员在课前完成,这种安排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自学能力;二是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跟空间收集相关材料,研究、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三是全面的预习也是对学情做了一次全面的前测,为精确掌握学生的感知起点提供了保障。
2、调整教学程序,凸显“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在新课学习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安排小组成员进行一轮交流:谈收获、提疑问,能组内缓解的难题组内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集体解决。第二步组织全班同学二轮交流:各组汇报本组的收获和组内未能缓解的难题。第三步教师组织解疑、整理、总结、提升。如此
师:你们汇报的挺有成效,既找到他们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找到了自己的疑难点。好,请回。1组的朋友对“空间”这个词的理解也有问题。哪个组可以来帮帮他。
生1:我们可以举例子来表明,比如一个箱子占空间,教室、礼堂、桌箱都占空间。
生2:我们可以比划给他看哪个是空间。(学生生动的比划粉笔盒、书包、文具盒等物体占的空间。)师:你们理解得更到位。举例子和比划来展现最形象。还有哪些问题吗?
生3:物体所占空间的面积,这个物体是指哪个?
师:谁可麻烦解决这个难题?
生4:我从科学书上知道,物体指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生5:我们仍然在讨论纸占空间吗?
生6:我觉得纸不占空间,因为它就是一个长方形。
7生:纸也有有厚度的。书占空间,书有众多纸组成,所以纸也占空间。只不过纸占的空间小。
生8:我也有方法。大家看,把这张纸揉成团,现在占空间吗?结果很显然。
师:想出这么智慧的方式,你很了不起了!同学们被说服了吗?
生9:我们想知道空气占不占空间……
师小结:看得见的物体占空间,看不见的物体也占空间,所有物体都占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由此可以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重量。师:对于体积这一部分还有疑问吗?……
执教后的达标检测及预测:
经过对三组类型题的测试总结出:第一组,检测学生们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出错的有2人次,准确率为93.8%。第二组,检测学生们对密度单位的了解,准确率为100%。第三组,考查学生们对密度、体积单位的拓展应用。出错的有1人次,准确率为96.9%。从上述预测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目标达成度是相当高的,较之第一次执教效果有了巨大的飞跃,说明学生们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了解是到位的。
四、诠释与研究
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再备——再上——再观——再评,在循环的磨课中,大家有了看法的聚合、思维的碰撞,有了更多的探讨跟见解的提炼。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模式要立足于“基于学生发展学生”
以学定教是从教师的情况,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来确认自己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环节定位为学生的备课环节。然而,这样便直接遭遇一个传统教学最大的难题所在,那就是课堂教学完全陷入教学教研环节的预设之中,这样的话学生的学,学生的主动在何处呢?所以,要“以学定教”,我们更多要探究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怎么在自己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找到一个真正可激活学生的主动的神经的迎合点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通过实例探究,我们看到“以学定教”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预设过程中做到一个有效的“导”字,也就是如何鼓励学员有效进入新的知识学习中去,如何鼓励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达成高效的学习。
顺学而导则更为突出地展现出课堂教学的特征,它更多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是老师在教师主动学习过程中发生弊端、闪现灵光的时间内因利势导,及时有效地突破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应学生
即时的学习应该。当然,顺学而导不能是信马由缰式的无目的无方法的拓宽延伸,那样只能是低效率地教学,而是要求学生在教材把握上有自我独特的看法,对教学重难点有深入的了解,对教学预设有充分而多样的打算,只有这种能够够在教学上应对学员的问题、学生的探讨给予有效的鼓励。
2、“先学”时机要合理安排,力求为教师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先学后教”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先学”,教师可以看到学员在学习中存在的难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让学生的学习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但是“先学”环节安排在哪个时机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演进?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觉得先学安排时机,要按照我们的教学目标跟教学需求来决定。有些内容适合课内先学,便于小组合作,便于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素养,也促使教师迅速把握学生学习中反应出的真实的弊端,并有针对性的尽早解决。但也是一些内容安排在课内学习的时间跟空间得到影响,学习的广度也深度从而得到影响。例如本节课的“先学”活动我们放在课前,“先学”便可以展现出开放的趋势。时间开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钻研自己喜爱的内容;任务开放,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领学生的预习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资源开放,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可用足身边的学习材料,可与父母一同完成这些任务;学习方法开放,可以运用适合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方法进行预习,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意愿。尤其是学习任务中“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的容积近似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等活动,特别必须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材料,这只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这个效果在课堂上是达不到的。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中要重点关注两个环节
因为学生的“先学”课堂教学的起点便相应出现了差异。如何使课堂架构于教师的备课基础之上,如何适当的点拨、总结和提高,成了教学上学生首当其冲要考量的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觉得“解疑”和“提升”两个环节至关重要。
①解疑
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员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形成的难题,师生合作一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跟重要程度,教师能灵活选用释疑的形式技巧,如直接提问、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试验、操作等。若学生强调的弊端质量很大或是促使教学的拓宽和加强,新一轮的探讨便因而展开。
②提升
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既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加之校长引领师生将知识点“织网”,夯实了基础,教师可以再次推动师生“爬高”,将学员的认知训练落实到实处。以本课为例,在教师对“空间”的概念虽然最明白的之后同学提出“你可证明一张纸占空间吗?”“空气占空间吗?怎样证明?”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提出的两个学生意料之外的难题,把学生由“懂”又摁回到“不懂”的状况,引发了了学生最深层次的探求和探讨。而新一轮的反思,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空间”一词的理解。因此,所谓“提升”,就是教师站在更高的课堂视角上来审视教学,不满足于教师只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缓解,而是应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上做足文章,通过非常、归纳、推理等,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切实加强教师的“学力”。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是无法精确把脉学生的学情,把课堂的力量用在知识的重心处和学生的需求处,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演进和学生课堂技艺的提升,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老师 2012年第1-2期
这件事就那么不可思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