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载】蒋军晶原创1-6年级古诗词课文教学课件
【快下载】蒋军晶原创1-6年级古诗词课文教学课件
快下载
蒋军晶原创1-6年级
古诗词课文教学课件
因为上次1-6年级古诗词课文原创教学课件的百度网盘下载链接设置了期限,很多老师没有下载成功,所以再发一下。有需要的老师请下载。
下面是1-6年级所有古诗词课文的原创教学课件,有需要的请通过百度网盘下载。
拒绝“死记硬背”
——“重理解”的古诗词教学设计
蒋军晶
有人统计,“统编”教材,古诗文比例大幅提升。小学优秀古诗文有一百多篇,约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也有一百多篇,约占所有选篇的50%,平均每年40篇左右。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诗词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我们先将“古诗文为什么要增加”“古诗文增加的利弊”这两个问题搁置一边,聚焦思考“古诗文该怎么教学”。一直以来,学生怕学诗词、老师怕教诗词。
学生怕学诗词,根本原因不在于有些字词比较生僻,不在于词语古今义发生了变化,因为借助工具书,借助便捷的搜索引擎,这些阅读障碍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诗词难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因为诗词喜欢穿插“典故”,喜欢运用意象,这种偏好和“科举”有关系,科举制度确立以后,读书人越来越急于和“大众”划清界限,越来越急着和老百姓写的东西,和顺口溜区分开来,诗词创作很快“精英化”,成了“学识、趣味相似的士子、进士们之间的私人交流”。
诗词难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诗词里的情感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例如《游子吟》,母亲为孩子缝补衣衫这样的场景古人太熟悉了,他们读这首诗很容易感动,但现代人很难有共鸣,因为现在很少有妈妈给孩子缝衣服了,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变化,例如陪孩子去看病,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买礼物……
老师怕教“诗词”,原因和家长怕辅导数学一样。
大部分老师教诗词时会“心虚”,会“胆怯”,因为诗词的理解、赏析的门槛比较高,它需要这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文字敏感度,需要经过一定的审美训练……
一方面不自信,一方面又不愿改变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尊者形象,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开始“扮”权威,所谓“扮权威”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差”、“信息不对称”,比学生先一步了解诗词的意思、内涵、规律,让学生以为自己很厉害,事实上,老师只是针对本节课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武装”而已。
这本书里的诗词教学设计,就是直面诗词教与学的困难,综合考虑了“两课时教完三首诗”等现实因素。
和其它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样,我希望这本诗词教学设计,能引发老师重新审读教材中的诗词,能帮助老师解决实际的教学困惑。
1
“设计”特点之一——不硬凑“语文要素”
● 教材的编写者在诗词的选择、编排上非常用心,
首先他们要从数量巨大的诗词精品中选择出适合孩子阅读和学习的作品;
其次他们要将诗词按从五言到七言,从绝句到律诗,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这样的逻辑放置到各年级中;
最后他们还要想尽办法将这些诗词分类划入到相应的主题单元当中,尽量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匹配。
例如《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这三首诗被安排到四上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仔细想一想,这三首诗的教学围绕“观察的连续性、观察的角度”展开确实也合理。
例如《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被安排在五上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戍守边疆,保家卫国”,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三首诗的教学关键词确定为“爱国、借助资料来理解”毫无疑问也是契合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诗词是“独立的存在”。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三首古诗位于四下第七单元,四下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当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借助小说来实现比较合理,要借助古诗来达成就古怪了。
《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位于四下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本身篇幅非常精短,每个句子都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将句子按重要程度区分开来从中甄别出关键句显得十分牵强。
所以,这本书的古诗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与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就结合,不能结合的,不“硬凑”,不勉强。
2
“设计”特点之二 —— “平视”诗词
● 长久以来,我们对待古诗的态度可能出了问题。很多人把古诗词放到了“神龛”中,是以一种跪拜的姿态来学习的。一些人讲解古诗词总是用一些宏大的词语、玄虚的词语。因此,我们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放眼唐代的发展历程,王勃的这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就是借王勃打开盛唐气象的那把钥匙。从此,一种叫做唐诗的歌唱,一副叫做圣堂气象的历史画卷,在这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后渐次展开。
你看这段话,是用空洞的情绪化的语言让孩子崇拜这首诗,至于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欣赏,没有切实的引领和指导。
学习诗词,师生都应该就放下包袱,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学习。
一旦古人在我们眼中变成活人,而不再是死人,一旦古人的作品不再是要被供起来的东西,不再神圣化,我们就会在阅读和想象中获得别样的感受。
所以,这本书里的诗词教学设计,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的时候,适当增加了“世俗性”,注重与当今生活的链接,强调古今人性、情感的共同之处。
例如在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回忆一个人喜悦时会有哪些表现?K歌、跳舞、喝酒、忘乎所以、旅游……回忆之后再去读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发现杜甫高兴时也和我们一样也是这些表现,学诗时的心境马上不一样了。
又如学杜牧的《山行》,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想象杜牧路途中的“惊喜三连”——马车走了一段,杜牧觉得整座山不过如此的时候,突然看见远处有人家,这么高的地方,白云飘渺生起的地方,竟然有人家,杜牧一阵惊喜。这还不算,拐过一个山脚,发现前面红通通一片,竟是一片漂亮的枫林,这是第二喜。杜牧忍不住停车驻足,停下来仔细一看,这片枫林竟然比春天的红花还要艳,这是第三喜。这样的学习,诗就很生活化,很平易近人。
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讲诗词,容易拉近诗词与孩子的距离。
3
“设计”特点之三 —— 重视理解
● 现在,我们大人带领孩子学习古诗词,偏重记忆,偏重记得,主张让孩子大量背诵积累。同时,偏重带领孩子感受形式上的美感,尤其诗词的音乐美诗词教案范文,所以古诗“吟诵”最近也比较流行。
但是就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说,不强调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参与,很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诗词的美,诗词的好。
我自认为是一个愿意亲近文学的人,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读古诗词,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喜欢。我读《静夜思》主要是因为它的盛名,它的地位,它的“符号意义”;我听朴树唱《送别》,也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自己感受不到诗词的好沮丧和自卑。
后来,我听一些人讲诗词,我慢慢感受到这些诗词的美好。
例如梁文道讲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他先简单介绍几个人物:歧王,唐玄宗弟弟;崔久,皇帝宠丞,皇亲权贵,他们“热爱文艺事业,常搞文化沙龙”。李龟年,大音乐家;杜甫,大诗人,是这些沙龙的座上宾。“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久堂前几度闻”描绘的就是当时的盛景。但“沧海桑田”,世事变换太快,安史之乱之后,李龟年沦为街头卖艺的流浪歌手,杜甫呢,靠亲戚朋友救济过活,经常受人白眼。但是他们相遇后并不卖惨,那些年遭的罪受的苦都没说,而是淡淡地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梁文道还模拟了当时的场景,他这么一讲,我就理解了这首诗里那种“有克制地哀而不伤”。
例如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他的普通话真是够呛,没有字幕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他讲得挺有意思。例如“种豆南山下”,猛的一看,这第一句让人觉得特别隆重,一代大诗人去种田了,还很新鲜稀奇,还让人觉得他种得蛮好的。紧接着他又来了一句“草盛豆苗稀”,让人始料不及,你肯定想着陶渊明懒,人家马上来了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家勤劳得很……你看,戴老师这么一讲,我们觉得陶渊明也很有意思,写作水平真得很高,用的是“跌宕”手法。
所以,在我看来,理解很重要,读诗词,要记得,更要晓得。我们在带领小朋友学诗词的时候,就要正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针对性的多想办法,这套“设计在”在帮助学生理解方面努力方向大致有四个:
(1)必要的字词意思的疏通少不了;
(2)“知人论诗”还是很管用,要带领孩子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心态;
(3)“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很重要;
(4)发现一些表达规律也能促进理解。
4
“设计”特点之四 —— 问题带动
● 这本书的诗词教学设计,也注重朗读,也注重情境体验。但是,用得最多的,用得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提问。
在教学《夜宿山寺》的时候,直接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楼的高?诗人是用哪些方法写出楼高的?”的,问题要问得直接要问得精准。
在教学《赠刘景文》的时候诗词教案范文,试着问“在这首诗里边出现的枯荷、残菊,黄橙绿橘,诗人的的喜爱程度一样吗?”问题要问得富有启发性。
在教学《渔歌子》的时候,故意问“蓑衣和箬笠是棕色的,为什么张志和却说是青绿色的,难道张志和是色盲?”问题要能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时候,可以问“到底是什么惊动了鹊,是月光还是诗人的脚步?”问题本身要有诗意要有文学性。
问题带动的教学实用、高效、操作性强。这本书里的教学诗词教学设计还试图说明一点——我们老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带出一些能够迁移的“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下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问题设计说明: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有很多地名,哪些词是地名?”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
●“你觉得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杜甫开心?”
●“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为什么这么开心?”
●“剑外”是什么意思?
●“涕泪”是什么意思?
●“青春“什么意思?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边和下边都是老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但“问题”和“问题”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下边的提问,针对的都是“这首古诗”,都是不能迁移的知识性提问;
上边的提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古诗”,还意图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还适用于学习其它古诗。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有很多地名,哪些词是地名?”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领会——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不要小看这些人名、地名,对这些人名、地名做一些了解,能帮助我们理解整首诗。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知道——古诗文中,很多词如“涕、青春、妻子”古今义发生了变化,如果用现在的意思去解读,就会产生误读。
“你觉得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等一系列和心情有关的问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个诗人无论叙事还是写景,背后大都有“情”,我们要知人论世,设身处地,感受其情。
【部编版语文资源】2020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整理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语文资源
数学资源
【部编版语文资源】精心整理2020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整理。老师、家长都需要。请转发+收藏!(建议分享到班级群、家长群,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部编语文下册试卷课练汇总
卷
请拉到文章末尾
免费领取精品资源电子版
01
语文古诗词梳理
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诗词教案范文,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也不是啥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