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篮球教案范文初中生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教育教学“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

2022-04-24 08: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各市教育(教体)局: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鼓励各地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和改革探索,现将第二批共10个教育教学“双减”典型案例予以推广。请各地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深化创新探索,推动“双减”工作扎实落实到位。各地要进一步总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典型经验,积极向我厅推荐报送,我厅将持续遴选印发供大家交流借鉴。

第二批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

一、平度市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创办社区小学堂。平度市着眼于解决留守家庭、特殊家庭中学生课后服务不方便问题,立足农村实际,按照“社区出房、学校指导、家长看护”的原则,利用村庄或社区的办公室、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借学生统一回村的便利,创办社区小学堂,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各社区小学堂组建由村庄支部书记牵头、骨干家长和定点教师参与的管委会,吸纳学生家长、村两委干部、退休教师、党政机关驻村人员、民间艺人、在村大学生等社会各界志愿者积极参与篮球教案范文初中生,在指导学生完成当日作业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复习预习、自主阅读等文化课拓展训练及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文体和实践活动,解决家长看护难题,丰富学生课后文体生活。

二、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滨小学社会公益服务进校园。为有效解决供需矛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海滨小学积极寻求社会公益力量支持,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一是老干部志愿者进校园。借助区关工委平台,邀请老干部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区老干部协会志愿者30余名,每周义务为学生开展二胡、古筝、合唱、剪纸、书法、绘画等特长培训。二是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积极争取驻地高校支持,邀请艺体特长大学生进校园。开展“善雅周二”选课走班日,40多名大学生到校为学生辅导,开设绳结、鼓号、国旗班、彩旗队、手工、书法、衍纸、主持、乒乓球等16门课程。

三、淄博市坚持教研引领推动作业优化管理。一是坚持课题引领。开展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互联网+”环境下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为作业设计与管理明晰标准、路径、方法和重点。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借助“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高端平台进行成果转化,引进《上海市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升级为具有本土特色的作业设计理念、方式和管理机制。三是强化教研支撑。分学科制定了《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学科指导意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科特点对作业设计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各学科团队分为设计小组和审核小组,搭建形成了“研究—设计—审核—修正—发布—评阅—研究”闭环式作业设计优化机制。遴选张店、博山为示范区,确定7个学科为示范学科,研发首批示范作业并试用。引导各学科团队研发全市性基础作业资源库,作为设计作业母本,供各学校借鉴使用。四是强化推进落实。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意见》,成立市县校三级作业设计与管理领导机构,分学段、学科成立70余个工作推进团队,建立了作业设计发布、监督监控机制。

四、淄博市博山区组织双向选择会为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制定了《关于学校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社会机构实施方案》,向发布公开征集公告,在20余家第三方社会机构中遴选确认10家入校服务资质。举办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第三方社会机构和学校(家委会)双向选择会,组织审核通过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和学校进行双向交流和选择。各社会机构将精心准备的课后服务方案和特色内容进行展示,各中小学校方代表和家委会代表与社会机构通过自由洽谈的方式进行充分沟通。共有7所学校与10个第三方机构达成初步协议。

五、烟台市引入文艺家、体育教练等社会资源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市教育局会同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与学校“点对点”对接,从各协会选派德艺双馨、富有教育情怀的文艺家,把有道德、有温度、有感染力的书法、美术、诗词、楹联、戏曲、剪纸等文学艺术送进校园,为课后服务增添了艺术色彩,目前试点学校50所,参与文艺家2000余人,受益学生6万余人。联合市体育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场地资源,引进体育教练、社会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1000余人到校指导,开设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滑冰、健美操、跆拳道、网球、轮滑、射击、射箭、游泳、帆船、帆板等10多个项目课程,极大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篮球教案范文初中生,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

六、烟台市强化投入保障教师每课时补助不低于50元。烟台市政府印发《烟台市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安排意见》,明确按照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每生每年500元标准,由市县财政共同对课后服务经费予以保障。市政府将重点民生实事列入“云上督查”系统,重点对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每课时不低于50元标准发放补助情况进行月调度、月通报,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和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威海市挖掘资源力量开展假期托管服务。一是拓宽服务渠道。联合文明办、文旅局、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儿童托管活动,各部门累计开展托管活动272次,惠及学生8164人。向中小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室)、功能教室等,惠及学生1.6万人。二是充实服务人员力量。广泛发动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非遗传承人、青年志愿者等3188人到校参与托管服务。三是丰富托管服务内容。围绕“双减”主题,结合假期托管实际,积极开展艺体、科技等素质拓展活动。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充实寒假托管团队,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四是做好线上答疑服务。各区市服务学生网络自学,组织市级优秀教师1204人、学校优秀教师8337人开展在线互动交流答疑,惠及学生16.3万人。

八、威海市建立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引进机制。市教育局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依法依规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校内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每学年开学前,由区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发布公告、审核资质、组织遴选等,为有需求学校遴选出具有资质且符合项目要求的机构。在课后服务实施前,区市教育主管部门与遴选确定的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服务人员、服务内容、违约责任等事项。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加强全过程监管,落实安全责任,组织相关人员对机构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进行评价。严格退出机制,对出现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考核未达到要求等情况的服务人员,出现擅自变动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开展商业推广性质活动等情况的培训机构终止合作。2022年春季学期,11家科技类、15家体育类和11家艺术类共37家机构已入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包含轮滑、跆拳道、机器人编程等多种素质类课程,进一步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升了课后服务吸引力。

九、日照市课后服务多方“开源”助力“双减”。日照市积极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减轻教师负担,推进服务水平提升,助力“双减”落实。一是体育资源进校园。从驻日照高校选派214名优秀体育专业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进入114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服务,开设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100多门特色运动课程。二是志愿服务进校园。联合团市委整合7所驻日照高校、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等16支志愿队伍,组建 “青帆”课后青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者230人。服务项目涵盖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等6个大类,志愿服务采取菜单式服务,学校按需定制,服务及时送达。三是科普资源进校园。遴选8家科普机构36名优秀科普人才,课后服务时间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开设线上线下科普课程、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的科普教育,惠及学生14.7万人。四是平台资源进校园。日照教育云平台由市、区县、学校三级管理,学校、班级、师生三层空间共建,共开通学校空间386个、教师空间2.76万个、学生空间22.5万个,上传本地优质教学资源3346件,满足课后服务选用需求。

十、日照市实施“五大教研行动”强课提质。日照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课堂教学,全面推进“双减”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一是组织全员大学习。组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集体研究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策略。通过市级线上培训活动培训教师1.5万人次、县级开展教师培训2.1万人次,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1200余场次。二是开展专题大讨论。举办2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校长论坛(区域教研论坛),各学科召开市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3次。三是开展岗位大练兵。广泛开展“青蓝结对共提升”活动,切实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练就扎实岗位本领。通过微信公众号展播70余所学校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共研、共享、共赢。四是举行技能大比武。分学科举行说课、模拟讲课、同课异构或教学设计等比赛活动。定期开展优质课评选和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发现优秀教师,培养教学骨干,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五是推进质量大提升。遴选全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地学校15所,组建17个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共同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示范带动区域学科教研。探索“双减”新思路新方法,开放应用“日照教育云”,提供线上教学资源3346个,在线教研、在线评课、课堂互动高效快捷,实现提质增效、资源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