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问答一则:康德是如何在道德上证明上帝存在的?

2019-05-29 23: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_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_上帝粒子宇宙不存在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_《纯粹理性批判》 -妙语佳句。康德纯粹理性批判_《纯粹理性批判》 -汉译版本。a、《辩证理性批判》b、《纯粹理性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我的答案:c2主要讨论审美和崇高两个范畴问题的是:a、《辩证理性批判》b、《纯粹理性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我的答案:d3康德的三大批判作品不包括哪一项。

上帝粒子宇宙不存在_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_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

所以尽管在纯粹理性的思辨中,自由与决定论的矛盾是无法索解的二律背反,但在道德实践中,我们只能相信(或者说,我们必然“先天”确知)自由意志存在;因为倘不如此,就等于对“道德实践”这个概念本身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对于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这两条的“公设”,康德却不得不承认,它们并非道德律本身所需的条件,而“只是受道德律决定的意志的必然对象的条件”,或者说是“把受道德决定的意志应用于其先天给定的对象的条件”。康德写文章一向比较拗口;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就是说:“欲望”是人类心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的意志不可能不“欲求(desire)”任何“好处/好报/好东西(good)”;那么当人们严守道德律来行事时,想要追求的“好处/etc.”究竟是什么?康德认为,只能是两个东西:一是自身“德性(virtue)”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二是与自身德性相匹配的“幸福(happiness)”。如果我既拥有臻于完满的德性,又能享受到(与前者成比例的)臻于完满的幸福,那么我就从对道德律的遵守中收获了“最高级的好处(highest good)”(或者不那么大白话一些:收获了“至高善”)。既然严守道德律的人只可能追求这两样“好处”,那么它们的结合(“德性完满 + 德福一致 = 至高善”)当然就是前者“意志”的“必然对象”了。

上帝粒子宇宙不存在_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_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

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如:“自有经书成妙果,每从山水悟元机”“尔非良善休来谒,我有权衡可叶天”“湄岛慈航功不朽,池塘春草句犹新”“佛无偏私,善则福,恶则祸。即, 道德 原 则教 育 、 道德 范 畴教 育 、 德 规 范 道 教育、 道德 意 志培 养 、 德 情感 培 养 、 德理 想 与 信 道 道 念 教 育 、 德认 识 教育 、 德 观念 教育 、 德选 择 教 道 道 道 育 、 德 行 为 教育 、 德 修 养 教 育 、 德 评 价 教 育 道 道 道。

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_上帝粒子宇宙不存在_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

总结一下:在康德看来,“受道德律决定的意志”不可能不欲求“最高级的好处(至高善)”,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对象”;同时,确保后者的实现(或者至少是确保在无穷时间中无限接近极限值),又依赖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所以这两条“公设”,虽然比不上“意志自由”那样是道德律本身的条件,却至少是“把受道德决定的意志应用于其先天给定的对象”——也就是“最高级的好处(至高善)”——所需的条件。再说得俗一些:假如人人都对这两条“公设”深信不疑,那么人人就都有动机去服从道德律了(不过康德也强调,“动机”不等于“理由”;我们遵循道德律行事的理由,只能是“这样做才是对的”,而不能是“这样做才不会被上帝惩罚”)。但是问题来了:首先,凭什么说“至高善”是道德意志的“必然对象”?比如,一个受道德律决定的意志,凭什么一定要欲求自身德性(在无穷时间中)的“完满”,而不是欲求自身德性(在有限生命中)的尽可能提升?当然,倘若灵魂确实能够不朽,那么“德性在无穷时间中臻于完满”似乎确实要比“德性在有限生命中尽量提升”值得艳羡和追求;但倘若不朽的灵魂根本不存在,则前者不过是镜花水月,又如何能跟切实可行的后者相比?——此处康德其实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他试图利用“至高善是道德意志的必然对象”的命题,来推出“灵魂不朽”这一“公设”的必要性;但前一个命题的成立,本身恰恰又以“灵魂确实不朽”为前提。

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_上帝粒子宇宙不存在_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

其次,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承认“至高善”是道德意志的“必然对象”,这和认为道德意志的应用需要以确保这一“必然对象”最终必然实现为前提,也依旧是两码事。一个人可能既想象并向往“德性完满”的理想状态,同时又深信人死如灯灭、自己在生命终点能够达到的德性水平距离“完满”根本是十万八千里。但这一定会妨碍其遵循道德律来应用自身意志吗?恐怕未必。甚至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推演:倘若此人的意志真受道德律决定,那么恰恰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才更能令其对于在寿限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提升自身德性,产生出一种紧迫感,促使其更加自觉地择善固执。类似地,对于“至高善”中“德福一致”的部分,我们的道德意志固然有所向往,希望(通过自己与他人的道德努力)让现实世界变得尽可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靠相信“这个世界确实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才能够应用我们的道德意志吗?显然并非如此。诚然,生活中常常有人会问:“倘若人类不再相信好人最终都会有好报、恶人最终都会有恶报,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几个人愿意(或者说甘心)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律来行事呢?”但事实上,人类遵循或不遵循道德律行事的动机,远比这种线性的想象复杂得多,涉及到教育引导与规范内化、共同体的社区资源与合群压力、同理心与心理偏误机制等等诸多因素;正因如此,相信“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人里不乏作恶多端之徒,不信者之中也不乏高风亮节之辈康德说灵魂宇宙和上帝

以上构成了大众生活世界的主要内容,我们前面论证了哲学研究的实践主要不是改造自然对象的生产活动,而是受道德、平等、自由、正义和幸福观等价值观影响的社会活动。他们在辩论“意志的自由”这个经典哲学话题时宁愿说“行动的自由”而非“意志的自由”,因为他们怀疑是否存在“意志”这种东西。另外就是意志的自由,意志的自由用康德的话来说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立法,按照道德来做事情,实际上它指的是道德上的自律,一个人能够道德自律他的意志是自由的,并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就是自由,是能够按照道德来能管住自己按照道德来做事情,做对头的事情,这是意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