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

2021-12-01 10:5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在学习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PEP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小册子条形图教学案例课文,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PEP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书籍1条形图教学案例正文1

导览内容:

PEP 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 95 页上的示例 3 和相关内容。

指导目标:

1、 了解复合条形图,了解复合条形图的特点,能够完成复合条形图。

2、能够根据复式条形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指导重点:

可以完成复合条形图,并基于复合条形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指导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

指导准备:

课件、图片等

指导过程:

一、预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展示某个区域的城镇和村庄的人口统计表,以便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 请利用所学的条形图知识,将本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在条形图上。

独立画画。

3、 绘制此条形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单条柱状图。老师要考考大家:1980年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多少?

健康:超过37万人。

师:在比较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盛:我觉得这个比较比较麻烦。你要先找到第一张图片,然后找到第二张图片,然后计算。

盛:那我们可以把两个条形图合并成一个图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会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将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合并为一张统计图,方便信息的获取和比较。

师:像这样,把两张统计图的内容组合成一张统计图。这个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合条形图。(黑板主题。)

领先主题复合条形图

二、 相互学习——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1、明确复合条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制作复合条形图。

(1)明确复合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图。您认为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根据学生的讨论,很明显,复式条形图的制作方法与单项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①用两条直条代表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分两个直条 指示的不同含义应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例标出。

(2) 让学生在示例图中画一个复合条形图。

师:请根据本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课本第96页的复合条形图。

2、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分析判断,培养数据分析概念。

师:(出示完整的复合条形图)观察复合条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年城市人口最多?哪一年最少?

(2)哪一年农村人口最多?哪一年最少?

(3)哪一年城乡总人口最多?哪一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_小学1年级音乐教案模板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小学数学方程

教师应适时引导: ①感受复式条形图的特点;②观察到:总人口逐年增加,可以进行人口教育;③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变,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继续增加。

3、了解水平复式条形图,体验复式图表的不同表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个复式条形图。仔细观察,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盛:都是用复式条形图来表示城乡人口。

总结:水平复合条形图和垂直复合条形图中记录的信息是一样的。

师:复式条形图中为什么有横竖分栏?

盛: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总结:水平复合条形图和垂直复合条形图只是形式不同,其他方面都一样。

师:请完成课本第96页的水平双面条形图。

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新型的统计图——复合条形图。根据实际需要,多条目条形图有垂直、水平、上下重叠的两条直线条等不同的呈现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统计数据,便于我们更好地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判断。

三、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吧”

2、教科书第 98 页,条目 1、2。

排版设计:

复合条形图和单条形图的区别

1、两条直线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图的右上角标记图例

最新PEP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书籍1条形图教学案例正文2

一、 教学内容:

“知乎”教学设计负责人签名

二、 教学目标:

1、 收集具体的例子,体验理解平均数、求平均数、讨论平均数含义的过程。

2、对平均值作用的初步体验,计算平均值的能力,理解平均值的实际含义。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以“平均成绩”体验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用“平均分”比较哪一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含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验平均值的功能,了解平均值的实际含义。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时1

黑板设计识别平均数

六、 教学过程:

(一)炫耀我两分钟

口语算术练习

,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让我眼花缭乱两分钟的内容应该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可能与本课内容相关。本课的重点是计算平均值。通过口语计算练习的简单加法和除法,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为计算本课的平均数奠定基础。】

(二)尝试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_小学1年级音乐教案模板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小学数学方程

1、 1号笔架有()支铅笔2号笔架有()支铅笔3号笔架有()支铅笔4号笔架有()支铅笔5号笔架有()支铅笔

2、 上图中一共有 () 支铅笔。为了使每个笔架的铅笔数量相同,每个笔架中应放置()支铅笔。

3、列计算公式为:

(三)在课堂上尝试小研究

1、看完上面的统计表,你知道哪些信息?

2、 以上两组哪个效果好?

3、 你能算出每组的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书房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求精的原则。课前小自习的设计意在逐步从学生的旧知识转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与本课密切相关。努力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尝试新知识铺平道路。在课堂上,尝试通过计算平均值的小研究,加深学生对平均值的理解,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感受平均值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群合作调查

小组讨论交流课研究(一)(二).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有条不紊地组织组员交流,确定组员发言顺序。

2、认真听取群内其他成员的发言,评价其发言内容,在群内达成统一意见。

3、 群内分工,为班级介绍的推广做准备。

【设计意图: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给出小组合作交流的建议,使小组交流有条不紊,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和欣赏,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愿望。】

(五)类显示改进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要求:以下同学也应该仔细听听,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研究方法。过一会儿,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补充他们的研究方法。

2、组长带领全班同学就老师指定的试用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汇报。

组长根据交流报告,组织全班进行评价、补充、提问。

组长:有哪位同学对我们组的报告不理解,评论、补充或提问?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和提问。老师会适时来电,填写评价表。

3、教师适时提示和引导: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互相纠正错误。各组学生互相核对自己的试题是否做对,如果做错了就改正。

【设计意图:课堂示范改进是在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展示和交流,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老师的精彩指导,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在心中]

(六)挑战自己

尝试应用来解决平均问题:

展示新华小学五六组(1)班)学生的体重统计,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注意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一共八个人,六组。

老师问:应该怎么做才能比较哪组学生的平均体重更重?学生可能会回答说,他们先计算两组的平均体重,然后再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求出两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老师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参加董事会表演。

预设:第五组学生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kg)

第六组学生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kg)

提出问题“42公斤和40公斤是什么意思?” 在“讨论一讨论”中,组织学生讨论所得两个平均值的含义。完成比较哪个组平均更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值含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平均值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七)巩固练习,提高学习质量:

1、 独立完成课本第二题;

小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1米20厘米的游泳池里(小君不会游泳)问:小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利用本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洞察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_小学1年级音乐教案模板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小学数学方程

(八)扩展和扩展:

小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1米20厘米(小君不会游泳)的游泳池里问:小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学生反映已经掌握了求平均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最新PEP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书籍1条形图教学案例正文3

教学目标:

1. 体验从具体物体抽象角度的过程,理解直角和圆周角,知道直角与它们的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验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造成知识冲突,导致“度”

第一次介绍

小丸子和华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更大?你能帮我想想解决办法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角色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如重叠、切割、使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地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个上下文介绍

显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况。

谈话:挖掘机“长臂”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长度都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角度呢?单位如何表示角度的大小?

【设计意图】 挖掘机的工作情况,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不知道具体角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感觉测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二、协同探索学习新知识

1、了解计量单位

小组讨论和报告。

对话:你说得对吗?一起来听听电脑小医生的介绍吧。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个角:(多媒体)显示一个圆,把它分成360个部分,然后把它分成两个半圆。将这样的半圆分成 180 个等份。每个部分的角度为1度角,颜色在不同位置闪烁。度数是角度的单位,通常我们用10来表示1度。

(媒体显示10 100 200900个角。问:100由多少个10s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s组成,这个角是多少度)

为方便起见,再次从左侧标记数字。演示 10 100 200 900 个角。

板书:10=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度数,建立1度角的概念和大小。在引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快速说出100个200900个角度。通过左右两侧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确立了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左右两边都能看,关键是要找到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圆。请考虑一下。它更像是一个量角器。

(1)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 告诉我你的发现。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在一个小组中讨论。

(4)总结(课件演示或带教具演示)

① 半圆的中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圈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外圈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为起点,起点00的刻度线为内刻度00的刻度线。

同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互动,学生将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充分理解量角器,为后面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角度测量

小学1年级音乐教案模板范文_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小学数学方程

显示 60 度角。那么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呢?

(1)自学试试。

A.在学习自学本35页前半部分的内容的同时,学会自己测量。

B、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测量角度的步骤是什么?

C. 最后,小组交流测角过程。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出,大家一起解决。

(2) 指定报告,老师示范。

(3) 温馨提示:由于量角器有两个刻度,在读取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度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击拨号。编辑儿歌

板书:测量角度的步骤

点对点

一边到一边

改变程度

识别量表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学,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总结自己量角的步骤,学会掌握关键词,创作童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测量角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