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教学计划-乐题库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逝去,我们既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体会,何不为正式举办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必须如何推行地理课堂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内容,希望可帮助到您!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1
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界定我国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非常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性跟人文特点。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跟人文特征的非常,了解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政治变化,以及受自然政治环境的制约,人类制造、生活的变化。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政治。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四大地区的区域特性。本节运用非常的方式,分析南方地区跟北方地区的区域特性,内容涵盖“总论”中的基础知识地理教案模板范文,主要包含国内地形的分布跟特征、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全球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显著的差别,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政治的特点并没有一一列举,而是用非常的方式,对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性跟人文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下列规定: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表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政治含义;运用地图强调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两者的自然地理变化;说出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制造、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政治常识是在美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众多都是学生即将学过的。教师在举办课堂活动时应把握这一点,尽量选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法,帮助学生产生对区域知识的建立。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入手,直观地感觉我国北方地区跟北方地区的差别。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差距显著,在教学中应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变化】
1.展示不同区域的照片资料,让学生直观认识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变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疑问:从照片或录像资料中发现南方跟东北有什么差别?如何用科学的物理方式描述他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国内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雨量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课堂活动要加强教师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上海的年内各月天气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闷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的气候特点。再将这种的特征与北京跟上海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东北夏季温度高,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预测河流流量的特征跟植被的特性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征引导至河流流量预测。首先使学生知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北方地区的降雨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导致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看到,河流流量的差异与降水的变迁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差异而变迁,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减小,反之降低。引申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会出现洪涝旱灾,明确灾害的形成因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征引导到对植被的剖析。仍然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确立不同区域的植被特征,引导学生探讨植被种类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预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分,然后再次预测区域内部植被的差别,又突显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变化显著的特点。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探讨,归纳出产生南方跟东北自然变化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别。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2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反馈练习]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 ,隔 与我国 省相望,由 及 、 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 为主,其中峰是 。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 部,还穿过我国的 、 和 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的美誉, 是很的树种。
2.选择
(1)从美国南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2)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地理教案模板范文,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北部 B.台湾西部C.台湾北部 D.台湾北部
(3)台湾产业构成中(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D.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判断
(1)台湾盛产各种水果。
(2)台湾树种丰富是因为台湾从东向西分布有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别。
(3)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重。
4.在填充图上填出:
(1)台湾附近水域、隔海接壤的内地省区、邻国。
(2)台湾主要城市。
答案:1.(1)东南沿岸 台湾海峡 福建 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2)山地 玉山(3)中南 广东 广西 云南(4)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树
2.(1)B (2)B (3)D
3.(1)× (2)× (3)×
4.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台湾 我国西北沿岸 台湾岛及附近岛屿 3.6万km2 2200多万 611人/km2
二、台湾是美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
※活动与探究
试分析相当香港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跟不同之处。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3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变化,会妨碍到他们的生活跟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并借助列表格的方法对比表现起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常识的展现,学生通过回想上学期所学知识,再借助两张素描图的非常突显起来。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三年三熟 一年二到三熟
传统运输模式 陆路物流为主,多用车辆、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斜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教师研究东北乡村生活景观跟北方农村景观变化的理由,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因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气候
作物熟制 气候
传统运输模式 地形
传统民居 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相当研究推导区域特性。教材中也是分别借助比较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政治变化和人文地理差异表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要鼓励学员进一步深入探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点,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以后,教师要鼓励跟帮助学员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教师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4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朋友当时或以后就会看到这种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很大?人们如何了解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种难题,共同去探寻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明白地球是哪个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明白宇宙是一个球体,怎么清楚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见地球的整体样貌,在古人,人们对地球的颜色跟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颜色跟大小
活动:将教材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排序展示出来,学生探讨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图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觉得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些表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十分懒惰,不象古代人一样完全依靠直观的了解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缩减,人们渐渐发觉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到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种的表述,同学们能否提出怀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出现月食看到月球影子,人们对宇宙形状形成了极大的兴趣,并强调了宇宙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表明这种的假想,人类必须到月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可写出历都有什么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鼓励: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进行的环球冒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很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宇宙的颜色是个球体。那么这次我们对地球形状的了解状况又是如何的呢?请老师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
讲述:现在我们处于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图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朋友把我们人类了解宇宙探索月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宇宙颜色的了解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艰辛岁月,并付出了很大的损失。从人类探索宇宙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什么看法?我们从中悟出了如何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应科学,要秉持严谨、认真的心态和为探求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需要耐心观察、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就能看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了解了宇宙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今天虽然了解了地球的颜色,而且准确地检测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通常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表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见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很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半径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监测表明:从地心到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需要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异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长度只比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起来了。我们一般用平均长度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颜色: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现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认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帮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他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重把它缩小而制成的月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他们用不同的色彩、符号跟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镇等政治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跟名称。地球仪可以使我们更直观的知道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知道宇宙表面各种政治事物的分布状况。今后,我们一直要通过地球仪来学习数学常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常识。
不是说美国是纸老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