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最新范文
课前,教师要通读课本,了解水平部分教师的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案中涵盖的课程标准跟教材,并进行深入探讨,那么需要怎样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帮你们分享有关于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并且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除了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是现在学习笔算的基础,必须积极学好。教材以“二年级四个班的同事准备去鸟岛乘船”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现实在情景中强调问题、探究算法,在多种口算方法中选取合适自己的方式正确地进行口算。我班学员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笔算掌握得很好,90%的学生可恰当、快速地口算,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她们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能借助自已的尽力自主研究口算的方式,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会用想竖式的方式来进行口算。为此我假设采用“创设情境,提出疑问——自主研究交流加强——多项训练巩固提高”的程序启动教学。通过课堂不仅让学员把握两位数加两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培养教师在准确的情景中强调问题的素养、在交流中培养学员的表达能力,并且让学生感受运用“迁移、转化”的方式来解决新难题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2——93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景中强调数学难题,在解决疑问中自主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强调问题的素养、表达的素质和计算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迁移、转化”数学学习方法,使教师体验到物理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景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适合自已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随便选几题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式。)
9+16 24+70 90-40 56+5 77-4 57+9 53+20 30+70
64-40 82-8 98-9 25+9 79-70 9+60 44+5 47+20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我们一起欣赏春天吧!春天来了,燕子从北方飞出去了,大地披上了绿装,正是春游的好时间。瞧,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事正打算乘船去鸟岛玩呢!(出示课件)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了这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一条船限乘68人。
师:一个班坐一条船很浪费,他们打算每两个班合坐一条船,你可依照这种信息提出这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呢?
(生强调问题,师相机板书)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二(3)班和二(4)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师:这是一种乘船方案,还有吗?
生2:二(1)班和二(3)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二(2)班和二(4)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生3:二(1)班和二(4)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二(2)和二(3)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师:我们在设计乘船方案时按次序依次考虑二(1)班跟那个班合乘,再把剩下的两个班合乘,这样非常有序,不会遗漏。
二、 自主探究 交流完善
师:怎样能够了解每两个班能不能合能一条船呢?
生:先把这两个班的人数加上去再与68比。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种乘船方案。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条船吗?怎样列式?
生:23+31(生说师板书)
师:你会口算吗?请同学们先自己反思,找到口算方法后再跟同学说说自已的方式。(学生活动,教师了解)
师:都有自己的方式了,谁来看看你的口算过程?(生交流师板书,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
生3:先算31+20=51,再算51+3=54。
师:真是人多智慧广呀!同一道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口算方法,比较一下,这么多方法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生:都是先把其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折分成为当时学过的算式口算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当见到不会的难题时可主动想办法把新难题变成已会缓解的难题,这就是我们物理中常见的转换方式,希望大家多多应用这些方式去学习更多的常识,解决更多的难题。
师:这些方式都可以但那一种方法简便一些呢?
生:第二种,因为只用了两步。
师:为什么第二种和第三种只用了两步?
生:因为只分了一个数。
师:像这种的两位数口算通常采取分一个数的方式来计算。
师:看一看,二(1)班和二(2)班可合乘一条船吗?
生:能。
师:谁来口答?(生说师板书)
师:二(1)班和二(2)班可合乘,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可合乘吗?怎样列式?
生:32+39(板书)
师:能口算吗?谁来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1: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生2:先算39+30=69,再算69+2=71。
师:看来计算方式跟后面的一样呀,都是先分后算。这两个班可合乘一条船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达到了71人。
师:看来这种乘船方案不适合,请同学们再看看剩下的方案可行吗?(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解决,然后交流)
师:我们猜测了这么多乘船方案,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觉得如何乘船最合理呢?
生: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
师:其实解决这种的搭配问题一种简单的探讨方式,谁看到了?
生:最少的跟最多的放到一起。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最合适。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玩与乘船有关的难题,在缓解问题中他们既学会了哪些新本领?是如何学会的?(揭示课题)
生: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还学会了转换的学习方法。大家表现得十分不错,他们邀约大家一起去欣赏鸟岛美丽的美景!(播放课件)
三、多项训练 巩固提高
1、摘苹果
2、连一连。
3、看图提问并解答。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做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空格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式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将要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哪些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哪个?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或许出现的两种状况,由学生辨别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终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出错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终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如何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要切记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
题.
(1)56+24-30=(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老师进行表扬.
2.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哪些特征?应该先算什么,再算哪个?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或许出现的以下状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恰当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种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2)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出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以下两题
81-52+48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哪些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恰当,把不对的纠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范文,遇到小空格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教师已经把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跟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哪些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出错及时给予改正的方式,培养学员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使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弊端,采用集中探讨的方式,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辨别清楚哪些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状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方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非常、判断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括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预测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预测相当能力.
3.创设适当的语境,在课堂的全过程中,培养学员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预测应用题中的次数关系,并可依照预测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恰当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 15÷3=5 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哪些?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跟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可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描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描述题就似乎人的骨架,而准确的事件跟事件的剧情就好似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现在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看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看到题组与线段图跟文字描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看看,第一题需要如何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之后,同组的朋友再一起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的,每道题该如何想.
水军这么多说明确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