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诗词五首教案教学设计莫晖教学设想(图)

2021-03-10 03:0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莫晖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鼓励教师在反复朗读中,结合时代背景跟作家的生活历程、思想倾向,来感受诗歌的语言及唯美,感悟其观念内涵和戏剧传统。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通读成诵诗词教案范文,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学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导入

1.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诗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

3.学生分小组朗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五首诗词的大意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主要内涵的理解。

1.《汉江临眺》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偏远地区选派地方官吏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流放,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态是非常舒畅的。在去南京任所中途经过南昌时写了这首诗。《汉江远眺》即来到长江登临远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了在汉水边登临眺望之所见所感。首联总写汉江形势;颔联、颈联突出地展现了长江水势的雄伟壮观。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风景的歌颂。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触觉体验。他利用想像跟夸张的技巧,又借助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更加宽阔,境界非常广远。王维不仅仅诗人,还是一名作家。在这首诗中,王维把作家的观察、诗人的探讨、绘画的方法、诗歌的技巧极自然地结合上去了。他精妙地展现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非常失望地重既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出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谢跳楼是唐朝诗人吴跳在凉州任都督时在陵阳山上建立的一座楼。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又并不囿于七言,其词语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还要而伸缩。开头两句就是用诗歌意象表达心灵浓重的忧愁。诗的后面部分从“多烦忧”一转而“酣高楼”、“揽明月”,再放到“愁最愁”,又转到结句的“弄扁舟”,起伏曲折,开阖变化,充分展现诗人内心有能够揭开的烦恼之结。

3.《浣溪沙》

北宋初年词的创作主要继承五代遗风,多为宴席间娱宾遣兴而作。所以要求协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奏。从内容看多是吟风雪咏花草,写诀别道相思之作;在艺术上则以含蓄浓丽为主导风格。

晏殊官至丞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困苦,喜聚客宴饮。其《珠玉词》被视为婉约词派的正宗。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诗歌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

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每片三句。主要写作者在夏天傍晚时的生活跟心情,它的好处在于脱离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体,直接真实地表达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上片写作者在听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无数次地重复,因为秋天的天气同往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仍然。下片进一步写这些生活体验。在词中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时光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珍视,借助曲、酒、夕阳、燕子并借助自己的观察与诠释表现起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也备受后人的称赞。

4.《江城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南京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刺史。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这首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叙事为主,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作者并不在意自己衰老,而最在乎的是期望朝廷无法重用他,给他机会去确立功业。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六朝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简约都是粗犷、豪放的。

5.《破阵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诗词教案范文,辛弃疾退居江西南昌时。辛弃疾不仅仅词人,还是一位爱国将领,他积极主张抗金战败,在任职之后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抵触、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废黜贬谪。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抗日的爱国义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同事,二人一直有写信来往,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这首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跟抹不掉的记忆,它表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却非常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这首词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画面。但结语却唯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说明了后面所叙述的年轻时的历程目前也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表明自己未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所以最终一句也有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情,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恐惧、愤慨。

三、布置作业

熟读这五首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

一、揣摩诗句

1.简介五首诗词中出现的典故并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明确:蓬莱本是传说中的洞天,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他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南宋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散文内容充实、语言朴实、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吴跳,唐代时期,为把谢跳和刘宋时期诗人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跳为小谢。谢跳诗风清新秀丽,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起了唐朝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跳楼,当然最想到在汉、唐之间发生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种文化传统最崇拜,所以自负地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非常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明确: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蒙古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废黜,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宽恕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可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描述了自己希冀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必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来袭击的西夏联军。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明确:“八百里”谓羊,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八百里较”。一次王济与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一脔便去”。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这里用此事,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云:“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天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感伤苍凉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

(4)可怜白发生!

明确:

(1)一“浮”一“动”这两个动词,和前联的方位词“外”与“中”一样巧妙,“外”与“中”置于一句之尾,如袅袅余音,作用在引人联想;“浮”与“动”置于五言中关键性的第三字的位置,作用在于提高动态之美。

(2)这首诗一上来就用这两个极长的语句来写诗人骚动不安的情绪,由此定下了诗句的情感基调。诗人将“弃我去者”和“乱我心者”突出地摆在句首,并产生了一个自然的语气停顿。而中间的“昨日之日不可留”和“今日之日多烦忧”,则用了四个重复的“日”字,造成语言行进中的滞后,更注重了这种徘徊挣扎、纷扰不定的心态。从意义上说,“昨日之日”中即使一个“昨日”就足以。这两句如果写成“昨日不可留”“今日多烦忧”,意思上除了没有什么损失,反还是很近于诗的蕴藉了。但是,这两句却因而丧失了他们特有的散文式的节奏,而这散文式的节奏在这里原是有助于传达诗人纷扰不宁的情绪的。因此,从情感的表达上说,这“日”字的重复和这散文化的长句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3)在这句中,诗人运用了“来”与“去”的对比,“去”是主,“来”是宾,以“来”反衬”。“花落去”、“燕归来”,都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色。落英缤纷,这是自然景色,冠以“无可奈何”,则惜春之情自现。落花飘零,春光将去,见景伤情,欲留不住,“无可奈何花落去”,表现画家惜春的心理更形象。紫燕呢喃,也是自然景色。燕子秋天南去,春则西归,据说它隔年还能认明旧巢。现在,燕子又回去了,所以诗人说“似曾相识”。但是,这里写燕子归来不是目的,目的是用燕子的“来”,来反衬时光的“去”。是呀,燕子年年逝去,又年年归来。现在,它既飞出去了,然而离去的岁月,以及随时光共同逝去的往事,却再也不能返回了!所以,这“似曾相识”的燕子,不仅没有给诗人带来什么安慰,反而降低了诗人对春光逝去的唏嘘心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更细致、很生动,是十分工巧的对偶句,却既那样自然,那样浑成,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也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画家很高的美术技法,是毫无盛誉的名句。

(4)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可怜白发生”。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可饭否?”(《永遇乐》)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那就是投闲置散、壮志难酬的悲催和感伤。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相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激昂意气而出以浑厚沉郁,从而产生一个特大跌宕。此为欲抑先扬之法,前为宾,后为主,一句逆转点化,化“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困顿英雄的灵魂塑造。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煞,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

3.学生齐读那些句子两遍。

要求一边朗读,一边背诵。

4.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有的描画如画的秋景,有的体现作家的生活志向,有的赞美作者的一生渴望,内容各不相同,风格各异,请在朗读中认真体会这些诗歌的不同风格。

二、朗读比赛

方式:男、女生对抗赛。

1.自选本课中的两首诗词朗诵。

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

2.指定本课中的一首诗词朗诵。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一。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2.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3.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4.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5.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6.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7.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8.《诗词五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