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
简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文章对人物的描绘细腻入微,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羁旅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状况下遭受了72刀的刀割之疼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殉职这个变故后非常难过的情绪跟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取舍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愿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1.会认29个生字诗词教案范文,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古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体现,体会人物的心灵,并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4.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5.抓住对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军神
2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清贫
1
习作
2
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当年发生的事情或者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这件事情写出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
2.能选用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跟神态描写。
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体现。
4.学会书写隶书章草作品,积累记背唐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谚语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观念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谚语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观念感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本文要求会恰当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鼓励教师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谚语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观念感情。引导学员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感受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从军行
课时目标
1.有情感地诵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观念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鼓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考题。(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役上英勇杀敌,屡立军功。谁知道“从军”是哪个意思?(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领拥兵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跟他们一起学习古代作家王昌龄的闺怨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考题。(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考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诗词教案范文,内容多写边塞情况跟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5.铺垫渲染。
(1)教师鼓励: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已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他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如何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使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总体感知边塞诗的格调,能唤起... 更多>>
气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