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大学数学古诗教案模板.docx 18页

2020-09-28 1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大学数学古诗教案模板篇一:大学数学课程讲义 大学物理课程课件 - 1 - 注:1. 每项页面大小能按照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周次、课次、课时应与课堂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法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能按照教学安排进行选取确定。 4.执行状况跟课后小结应在学生完成本次课课堂后填写。 - 2 - 篇二:大学数学教案学生版 [大学数学教案学生版] 大学数学教案学生版 第一讲 中国诗文化(古代) ——从《春江花月夜》说起 一、《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宋的意境之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大学数学教案学生版。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亮进去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夜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悄悄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那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帐幔;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唱不着你的冷寂,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仍还不回来。花终于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云彩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河山水水的桥。

到底有几个人可踏着月色归来?落月伫立着——愁人的情韵满江的树。 赏析: 1、清晰的构架:景物描写连贯并且重点突显,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2、感性的感悟:情景交融中抒写真挚感人的别离情绪。 3、理性的反思:壮丽月夜景色中表达富有意境意味的一生感慨。 4、澄澈的色调:语言清丽优美,韵律婉转悦耳,完全褪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恬静空明、清丽自然的觉得。 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跌宕。月在一天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流浪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感悟与生活情调的情韵。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二、中国诗歌中的意象群 月亮之外,还有: 1飞鸟:自由的心灵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3“捣衣”和“砧声”:离愁与乡愁 4水:流水无情亦有情 5船:漂泊与自由 6落花:流水落花春去也 7鸿雁: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西返,这就易于让这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

8登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日暮: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10杜鹃鸟:古诗中的杜鹃成为悲惨、哀伤的象征。 11燕子: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抒发喜悦之情。 12乌鸦: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抒发一种黯然愁思的情景。 13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成为傲霜之花,它仍然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坚强的品格,清高的知性。 14梅花:梅花在寒冬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馨香。 15梧桐:梧桐是悲哀悲伤的象征。 三、从《诗经》到唐诗的散文流变 诗源于巫:中国的文学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我同意“诗始于巫”的表述:占卜的结果应该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献的起源。占卜猜测的仪式通常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也许这才是中国诗歌的由来。例如:“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纂》三七五)就带有显著的节奏跟韵律感,无疑是后人诗歌的先声。 (一)《诗经》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文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语言朴实优美,韵律自然和谐,写景叙事都充满戏剧感染力,对后人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孔子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修身必先学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而不淫。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秦国形成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具风韵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些方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作家。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国内文学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画家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训诂,是后人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推动了我国近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特色,并阐扬于后人。 《离骚》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汉乐府民歌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古代既发生了一种新的方式,即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指国家戏剧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奏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氛围,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目前的共有100多首,其中这些是用五言形式写出,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吴、晋时代作为主要的诗歌方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示二战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体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陌上桑》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言语明快简洁的佳作,开启了后人长篇叙事诗的四大名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先河。当然最为著名的抑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情爱故事。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美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运用口语化的朴实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情,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汉乐府民歌中仍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刻画,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终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孔雀东南飞》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琵琶,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古诗十九首》:在汉乐府的影响下,到东汉末年古诗教案模板,文人五言诗渐趋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写景律诗,情调伤感,言短情长,委婉朴实,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佳作,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一生短促的感慨。 《西北有高楼》之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可因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四)建安诗歌 汉末建安时期,文学开启自觉时代。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运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文学的高潮。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荡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梦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形成为后人也称“建安风骨”的别致风格。唐代李白有诗赞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国自孔子之后非常一个时期里,文学提倡理性,以说理,叙事为主,所以有「诗抒怀」,「文以载道」的表述,成为特色。但三国时期却出现了「缘情」的主张,与「言志」并提。「缘情」大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讽喻。象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冷,草木摇落露为霜」等等。鲁迅曾说:「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老乡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伤、激昂和慷慨了。」(《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但这并非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宗教观念中的「人生」说和「轮回」说,搞得他们心理不得平衡,于是产生了「生死情结」。读魏晋人的诗,感到很普遍,最深切,能鼓励人的安慰的,便是那在诗中颇具了岁月飘忽和一生短促的观念与爱情:阮籍是这种,陶渊明也有这么,每个大家,无不那么。

在《诗三百》里找不到这种心情,楚辞里也并没有生命绝对消灭的可悲,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这个问题。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筝。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五)东晋田园画家陶渊明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成为重要的构思题材,因此向来他们将他当作“田园诗人”。在当年崇尚骈骊、重方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氛围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纯粹自然的田园一体古诗教案模板,为中式诗歌引领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他的诗格调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古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妨碍。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六)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时期是国内诗歌史上的既一发展时期,这体现在既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 们除了体现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成就了新的戏剧方式跟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征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律诗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严谨、风格之刚健则是唐代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清丽婉约(代表作《西洲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木兰辞》名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七)唐诗 诗歌发展至唐宋,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知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诗兴盛之由,除了从经济政治方面探讨外,似最需要注意文化的缘由。我们谈“唐诗”,不需要离开“唐风”。隋唐除了领土广阔,善于招揽从中亚引进不少异族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统一,实为“南北文化”,即五胡以来交融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与唐朝西迁之后,由中原士族融会开发的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一种“大融合”,其实力自可超胜秦汉,雄视古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元曲开创时期的主要画家。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其实因袭了齐、梁风气,但文学题材在它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它们起初初步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