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2022-05-10 20:5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议论性文言文,作者意在讽刺当时门第观念影响下的“耻学于师”的风气,从而开篇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之后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从师而学的好处以及不从师的弊端,从而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

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请加伴我考微信老师为好友,

即可免费获取!

伴我考嘉嘉老师(bwkxl003)

山东 陕西 海南 天津 青海 黑龙江 宁夏 湖北 四川

伴我考伴伴老师(bwk0025)

广东 广西 江西 甘肃 吉林 辽宁 贵州 上海 北京 河南

伴我考思思老师(bwk0020)

河北 江苏 山西 福建 重庆 云南 浙江 安徽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