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教案模板 重磅消息!
语文教学助手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一、新课标修订原则
二、2022版新课标与2011版课标的变化对比表(一)“课程性质”的变化
2022版“课程性质”
2011版“课程性质”
新增语言文字的作用表述: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表述一致。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语文备课教案模板,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新增语文课程目标和地位描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另:2022版中有关“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述全部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课程理念”的变化
2022版“课程理念”
2011版“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典范性,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课程目标”(单列)
2022版“课程目标”
2011版“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内涵(新增)(1)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2)语言运用。(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交流;感受语言文字丰富内涵,深厚感情)(3)思维能力。(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4)审美创造。(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2.总目标(9个)3.学段要求(1)识字与写字(第四学段新增“欣赏名家书法”,其他不变)(2)阅读与鉴赏(第一、二、三学段新增“整本书阅读,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分享自己阅读的感受,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第四学段新增“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他不变)(3)表达与交流(整合2011版“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内容,第四学段新增“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其他内容无变化)(4)梳理与探究(整合2011版“综合性学习”内容,第一学段新增“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第二学段新增“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第三学段新增“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第四学段新增“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语文学习经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其他内容无变化)
2011版将“课程目标与内容”合在一起表述1.总体目标与任务10个2.学段目标与内容(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四)“课程内容”(单列)
2022版“课程内容”
2011版“课程内容”
1.主题与载体形式(新增)(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丰富习惯等)(2)革命文化。(主要载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载体: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动、共同富裕 、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作品;外国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实用性文章、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各类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沟通、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明确: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新增)——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共6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要求: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2011版将“课程目标与内容”合在一起表述。
(五)“学业质量”(新增)
2022版“学业质量”
2011版“学业质量”
1.学业质量内涵2.学业质量描述(与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相对应)
无。
(六)“课程实施”的变化
2022版“课程实施”
2011版“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全新)(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语文备课教案模板,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变革2.评价建议(全新)(1)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2)学业水平考试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教学援救与教师培训(新增)
1.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具体建议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附录”的变化
2022版“附录”
2011版“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仍为75篇,无增删和替换篇目;7~9年级60篇,删掉的1篇为《河中石兽》,《列子》一则替换为《吕氏春秋》)附录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故事方面删去“各民族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增加“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科普科幻作品增加“《十万个为什么》”。新增“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特别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附录3 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等”)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带部首变体由17字减为13字;排列顺序由音序排列改为按笔画排列)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三、小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2.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阅读与鉴赏”板块增加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提示我们同步教辅在选题方面要增加相应的考查点,名著阅读的选题方面要更加关注。
3.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和主要载体。
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4.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任务群:
(1)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
(2)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即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学习任务群的建立,提醒我们以后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5.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
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比较模糊,以后会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明确学生每个年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过程评价中给出明确的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对“阅读与积累”有了明确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意味着以后的语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试卷会越来越科学、量化,需要学生掌握新的出题规律。
体育老师教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