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师训】等腰三角形(一)教学目标
等腰三角形 (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合一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Ⅰ. 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创造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探索了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制作关于某条直线的简单平面图形。我们还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设计一些漂亮的图案。在本课中,我们将从轴对称的角度认识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我们来学习: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些则不是。
问题: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条件的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即三角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为轴对称图形。
在本课中,我们将认识一种轴对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 介绍新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条直线L,在L上取A点,在L外取B点,使B点相对于L线对称点C,连接AB、BC、CA,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两条相等的边叫腰,另一边叫底,两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底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在学生制作的等腰三角形中,标出它的腰、底、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什么关系?
3. 顶角平分线上的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 中心线底边的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高度所在的直线怎么样?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是相等的,所以两条腰重叠,对折。
让学生折叠他们制作的等腰三角形,找出它的对称轴,看看它的两个底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沿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两边部分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都是底边的中线。它的底部边缘也很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底边的高重合(通常称为“三线合一”)。
受上述折叠过程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学生现在将手写证明过程)。
如右图所示,在△ABC中,AB=AC,即底部BC的中线AD,因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使顶点∠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AC上,BD=BC=AD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
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和等边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 ∠ABC=∠C=∠BDC,
那么从∠BDC=∠A+∠ABD,我们可以得到∠ABC=∠C=∠BDC=2∠A。
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得到△ABC的三个内角。
如果将∠A设为x,那么∠ABC和∠C都可以用x表示,这样过程就简单了。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
因此∠ABC=∠C=∠BDC=2x。
所以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求解 x=36°。在△ABC中,∠A=35°,∠ABC=∠C=72°。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践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三. 课内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 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总结。
Ⅳ.课程总结
本课我们主要讨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其顶角的平分线,顶角平分线都是底边的中线。, 是底部的高度。
通过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五. 作业:课本P56练习12.3rd1、2、3、4题。
排版设计
12.3.1.1 等腰三角形
一、设计方案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等边角2.三线合一
12. 3.1.1 等腰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和推论
2、 可以使用它的属性来确定线段或角度的相等性。
教学重点:判断定理的应用及等腰三角形的推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能用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拨款:
我提出问题并创造情境
展示幻灯片。为了估计一条从东向西流动的河流的宽度,选择了河流北岸(B点)的一棵树作为B标记,然后在树的南边(A点)画了一面小旗以南岸为标记)沿南边向东步行60°的距离到C时,测得的∠ACB为30°。这时,河流的宽度可以通过地质学家测量的AC长度来知道。
同学们想知道,这样估算河流宽度的依据是什么?带着这道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 介绍一个新班级
1. 研究内容取自性质定理的题目和结论的变化——△ABC,∠B=∠C,那么AB=AC?
做一个有两个相等角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个相等角的对边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根据图写出已知并验证。
2、总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一个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定理”(黑板上写的定理的名字)。
需要强调的是,该定理是将三角形中角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与性质定理类似,可称为“等角等边”。
4、引导学生在引文中讲解地质专家测量方法的依据。
三、例子和练习
1.如图2所示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是[]
2. ①如图3所示,已知△ABC中AB=AC。∠A=36°,那么∠C______(基于什么?)。
②如图4,已知在△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据什么?)。
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过AC到D,判断图5中腰三角形有______。
④ 若已知AD=4cm,则BC______cm。
3. 以问题 l______ 的形式进行推论。
4. 在问题表 2______ 中进行推论。
示例:如果三角形的外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一侧平行,请验证该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图,写出已知,验证,分析证明。
练习: 5. (l) 如图6所示,在△ABC,AB=AC中,∠ABC的平分线,∠ACB与F点相交,与F相交为DE//BC,在D点与AB相交,再相交AC at E. 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在上一题中,如果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是否有等腰三角形?
练习:P53练习1、2、3。
四级总结
1.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2、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有几种?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有什么关系?
4. 现在要证明线段相等,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
V 布置作业:P56 页问题 12.35、6
聪明羊期待更优秀的你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