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依然独具魅力上海录制55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
9月2日全市中小学生均已返校学习,“空中课堂”秋季课程在东方有线和百视通IPTV的电视大屏端,每天依然维持20万人左右的收视。当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空中课堂”依然颇具魅力。本学期,上海将录制55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150余万学生,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基础型课程,实现信息化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今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上海教育工作者精心营造的“空中课堂”,让“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成为现实盏西镇中心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案模板,让150余万中小学生获益良多。无数上海教师的默默付出,为学生们“成长不延时”提供了勇敢保障,用行动展现了上海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与温度。
【勇于担当,在线课录制与时间赛跑】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一时间下发通告,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上海市教委早在1月23日,就未开始筹划“空中课堂”的上海方案,有序开展从学校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在线教育,总计约41个学科段。2月4日晚上,短短几个小时内,41个学段学科参与“空中课堂”视频课建设的“梦之队”全部集结完毕。他们主要由省、区教研员和优秀学生组成,大部分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员、“双名工程”团队成员、国家级、市级教学大赛获奖学生。
“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讲课教授”,按照这一原则,上海市中小学生自今年3月2日起,以电视为主、网络为辅的方式,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每位授课老师以及队伍至少负责一个单元的课堂成套资源,包括培训视频、习题作业等,涵盖上海市中小学所有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每天380节课。制作这么大规模的视频课,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形式新、疫情严等多重考验,但应对重任,老师们迎难而上。
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爽英,也是县学科中心组成员之一。当时,她所在的黄浦区承担了九年级半个学期的课程录制任务,其中包含难度很高的九年级总复习课的录制。就在“空中课堂”开拍前不久,她不慎摔倒导致右腿的粉碎性骨折。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的她,并没有推辞。在教研、磨课、审课的过程中,王老师只能坐着,把手术后的哪只腿伸直放置在椅子上,这样的坐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脚已肿得象馒头一样。她仍笑着说:“工作就是强力止痛片,一工作疼痛也感觉不到了!”
普陀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雁不仅要统筹协调各团队拍摄录制的相关事宜,还要组织普陀团队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关教案,同时在录制现场全程观课、记录问题、速拿对策,每天在区教育学院与拍摄现场之间来回奔波。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市教研员刘忆婷,一方面担任集课程的设计、授课、指导、摄制保障等,一方面需要保障本区相关学科老师的居家教研等区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每晚12点以后吃饭,第二天6点起床继续奋战。
疫情期间,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同学与时间赛跑,用爱与责任成就一节节高质量的优质视频课。不能坐公共交通,有些教研员就主动请缨自己驾车跨区接送老师前去现场录课。商店不开门,老师们买不到实验材料就自己设计制作。白天去录制点拍课,晚上回来熬夜撰写教案、开展“云”上研讨,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已变成常态。每个人的微信、视频电话、邮箱几乎24小时不停。
【精益求精,20分钟背后的庞大支持】
“空中课堂”每堂课约20分钟,课之间休息间隔约20分钟,升旗、班会、广播体操等“一个都不能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既是模拟真实的校园学习氛围,又可以实现学生居家学习时增强训练,保护视力,增强体质。把原本40分钟的课程成为约20分钟,知识点需要再次切割,教学步骤应该再次组织,活动环节还要重新设计。
青浦区崧泽学校的李慧慧老师参加了高中数学“空中课堂”团队。她的第一份讲稿任务是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的编写,距离初稿提交日期只有10天。从初稿的15000字,到第二稿的8000字,再至定稿的6000字,这背后不仅仅是字数的删减,更是探讨文本、架构问题链、设计教学任务、打磨教案文字的一次次思考和磨炼。跟李慧慧一样,每名录课老师都遭遇各种困难:第一次编写全市统一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设计视频课的课堂结构、第一次面对镜头执教没有学生在现场互动课、第一次面对数十万双眼睛关注的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开课……
然而,每名录课老师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支持队伍。除了课程制作团队,同时组成课程内容审核团队,由64位大学校长、中小学教学教授组成;市电化教育馆组建课程制作科技审核队伍。上海还专门设立了“9752”课程供给跟审核制度,播出前9天,各区完成制作、初审并上传课程视频;播出前7天,完成视频科技审核、内容审核和修改定稿;播出前5天,电视台抽查反馈;播出前2天,针对可能发生急需修改课程的状况,建立区级、学科通报和应急处理措施。
曹杨二中附属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查永浩回忆道,为了备好一堂课,有时候连买菜路上都会思考怎样改进加强课堂设计,甚至晚上时想起新点子就立即上去修改。为完成自然学科的网课录制工作,徐汇区组建了由市自然教研员于琪挂帅的老中青年结合的队伍。其中有一位新手爸爸——徐汇区实验小学的杨亭亭老师。虽然杨老师家里有一个10个月大的小孩子,非常黏人,但她仍然很快调整工作状况:白天,辛勤完成每天的教学工作后;夜晚,安顿好家里的小孩子,她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课工作。拿出手机、戴上耳机,翻阅课本,反复熟悉教学内容、勾划重点,钻研教学教法,尝试设计合适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设计教案到编写脚本再到制作课件,时常忙到晚上。
【绞尽脑汁,让信息技术赋可教育】
如此大规模地举办中小学在线课堂,还是第一次。“空中课堂”主要为满足学员基本学习意愿,上海市教委提供“托底”方案并引导市校彰显特色。全市16个区均建立了具体的线上教育方案,全市近1600家中小学校,也都分别根据“一校一策”的规定建立了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方案。
松江区承担大学数学视频课录制工作的是三位特级兼正高级教师组成的“豪华阵容”:松江二中徐建春、余方喜以及松江一中王灿。对于平均年龄已58岁的她们来说,开始阶段技术层面的要求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特级教师们通过松江区教育学院席云芳老师组织的多次微信讨论、视频会议、在线培训,逐步缓解了科技问题。王灿深有感慨地说:“微课的拍摄跟剪辑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事物,倒逼着我再次学习跟应用盏西镇中心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案模板,我在‘输出’教学智慧的同时也‘输入’了许多新知识,我跟学生都在疫情中受到了成长。”
教学交互难以推动怎么办?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情景、设置任务、设计游戏、提供资源……技术要求高,怎么办?老师们用尽十八般武艺自己学,双机位拍摄、绿幕抠像、画中画、慢放、弹窗等科技被一一解锁。连更应该场地设施的体育、劳动技术等学科都在“空中教学”大放异彩。
从学校操场转到“空中课堂”,如何在家居小空间里设计体育活动?上海市高中体育中心组主任、松江区教育学院中学体育教研员俞峰、松江区教育学院信息部谭金荣主任携手民乐学校教师曹韫藉、陆佳丽想出了金点子。他们借助家里的凳子、椅子、墙等进行教学设计,还运用毛巾、袜子、软垫等进行体能训练,从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等视角出发,设计针对性的科学锻炼方法。
“空中课堂”中还出现了夫妻档和全家福,为了成为优质网课,他们并肩作战,无怨无悔地用加倍的师爱守护孩子心里的“小苹果”。一次上镜前,艺术学科中心组成员、奉贤区奉浦中学美术老师张春辉对父亲范利华说:“黑眼圈有点重,给我的眼周涂点粉美颜一下呗……”这句玩笑话却令奉贤区新寺学校音乐教师范利华心头一酸,因为她了解母亲是怎样用三周时间,高效高质地完成了“空中课堂”九年级艺术学科前三个单元的拍摄工作。从动画手法到文化涵义,融合现代媒体与特色美术,让戏剧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形式,中国特色诗词与漫画相结合……网课上线之后,深受师生欢迎。
火腿鹅肝鱼子酱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