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应按先去小括号

2021-04-06 12: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要按先去小空格,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式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一起看看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欢迎查阅!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空格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空格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括号后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以下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哪个?“移项”要注意哪些?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算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函数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这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乘数分别除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后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要按先去小空格,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式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学习了一元一次函数的概念,含有空格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例题。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2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函数的方式,体会到转换的观念。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教师自觉反省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恰当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函数的方式。

2、难点:求各乘数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跟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式。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方法?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方法,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方式。解题时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方法?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乘数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既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3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通常方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方法。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函数的乘数是整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上面学过的方式求解了。那么如何化简呢?引导学生探讨,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他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结。

若函数的乘数是整数,应先运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缩减若干倍,此时分子应成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_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4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式跟方法;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函数。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哪个?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需要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在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培养教师自觉反省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恰当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大学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与了搬砖?

1.题目中有什么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二同学跟其它年级老师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它年级老师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列函数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按照等量关系,得到等式,解这个定理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测是否合理。最后说出答案。

五、作业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5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如何造成的。

2.知道哪个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观念,用正、负数表示带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带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师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学生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同学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那一组记得很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能跟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_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种的符号的地方这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某些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备实际含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造成、分数的形成。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员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排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原来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种数的后面具有“一”时也称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 等是正数(也能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湿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未除了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照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示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款,说出你了解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研究:在一次化学测试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超过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相关文章:

★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 人教版初中语文老师备课模板

★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精选备课教案

★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模板

★ 关于高中七上英语教案合集发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