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写教案真的是“无用劳动”吗?(图)

2021-02-28 08: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案模板删除

教案模板删除

(图片选自网络)

(注:本文发表于2013年第十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刊发时删除的个别内容,自以为有保留的价值,又添加上了,谢谢编辑!也欢迎网友指正!)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的网易博客于5月4日登载了两篇关于数学课堂到底要不要写讲稿的探讨文章(注:文章附后),前者力主“去教案”,后者疾呼“改教案”。笔者认为,两文相比较起来,后者重事实、不坦率,更符合语文课堂的实际,而对后者,笔者不只不认同其见解,更担心“去教案”之风如果真刮出来会导致的不良后果。下面,笔者针对前一篇文章探讨自己的看法。

写教案真的是“无用劳动”吗?这得分两方面来看。对于这些抄教案者,做这种的判定是精确的;而针对这些呕心血设计教案的同学,这样的判定不但不精确,而且还剥夺了很多同学的劳动成果。至于文中所言很多同学“抄了一辈子教案,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做得很高”,笔者妄自猜测,这样的学生必须不会是名师吧!据笔者了解,那些真正的名师,都在备课上付出了长期的心血,有的可以说是用一辈子来听课。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王君老师,一次到外地开会,在火车上一直研读课本,并且收获了全新的了解,在下车前推翻了自己预设的备课,重新设计了课堂流程。读一读王君老师的博客,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启示,受到震撼!

(“香港地区”、“外国的几位教育学者”的做法、“惊讶”就是“去教案”的反例吗?这似乎是“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思想在作怪,况且,香港地区并没有“去教案”,外国的几位专家也仅是惊讶于美国学生的工作量,而对学生写教案并没有持任何拒绝意见。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在中国,即便是幼儿园,也规定学生需要写至少包含十四项内容的教案。获得很多国内外大奖的德国名师雷夫,他除了扎实编写讲稿,还按照学生的思维特征,花费大量心血编写特色教材,这样的学生,与抄教案、去教案者,岂可同日而语?)(笔者注:此段刊发时由《中语参》编辑删除,因为是驳论文,讲究“逐一驳斥”,笔者以为删除不妥,故此保留,博友们有时间的话帮忙斟酌一下)

“形式呆板”、“内容不实用”就能得出“去教案”的论断吗?这似乎是经不住推敲的。民间有句谚语,“为了虱子烧衣服”,形象地说明了有的人做人因小失大,因噎废食,而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我们不能犯这种的出错。

(事实上,我们身为一线学生心知肚明,并不是写教案没有用,而是抄教案太没有用了。)(笔者注:此段也被《中语参》的编辑删除)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即“预”,指事前做好计划或打算,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来说,亦即写教案。

对于文中“写在教材上也相同管用”的表述,笔者认为其主语为“惯于写教案者”甚为不妥,而且“写在教材上”的所谓教案,充其量仅为批注,与教案差之千里。依《康熙字典》所释,案者,所凭也。教师的课堂教学严格来说应该是一篇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仅凭支离破碎的“批注”,能说出这种的文章吗?

诚然,基础教育学校在备课的编写与检查环节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亟须教育管理者加以诊断,对症下药。笔者自2004年开始便未着手这方面的构建,并成功打造了“活页式教案”。活页式教案的编写目的,最主要的是教者为自己打算详实的资料。第一次编写可能应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跟精力,第二次执教同样内容的之后,仅作补充跟修改就可以了,这样,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教案的“所凭”功能,也减少了老师们的工作量,避免了长期重复、机械、无创新的劳动,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案者,所凭也。教案者,教师上课的凭借。

“去教案”之风刮不得呀!

附:教学争鸣:语文课堂到底要不要写教案?

争鸣一:一位教师的心声

教案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_word模板删除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备课,十有八九是假的。也就是说,教案不是在开会前写的,而是补写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感受。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难题。要求学生写教案的想法,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方式固定出来,防止上课时遗忘。但为什么你们都在抄呢?是广大学生聪明吗?不。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产生的,是对教案不恰当的了解在作怪。不变革与教案有关的评判机制,这种情形就会再次下去。

在我国大陆地区,除了实习时期还要指导的实习生外,教师基本上不写教案,教育行政机构跟大学从来没有统一要求使学生去写,教师备课的方式灵活、多样、自主。这是很多人去美国考察学校教育后的最大感慨之一:国外的学生也同样这么,几位外国教育学者到美国考察,发现学生都写着具体的教案,甚至有的中学的学生教案后面也有老师签字,感到非常震惊,他们惊叹:中国学生的工作负担之重,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为了提升工作强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减少学生的无用劳动,我们完全有必要向美国跟日本同行学习,取消教案。这只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

一、教案形式呆板。内容不实用。造成长期浪费。

目前教案形式的规定主要有:1.教案应完整。即在一篇教案中,应该有课堂目的规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心得。正文中既包含导入、每一部分的详尽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2.教案应书写清楚、工整。3.教案书写应尽早,要在上课前写好。

教案的方式,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规定”是原文照抄的《教学参考》。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需要再抄写一遍呢?另外,教案正文要求非常苛刻,一般每一节教案的字数在1000~3000。教师书写教案要边想边写,遇有疑难要查资料,因此,写一篇讲稿一般不会一气呵成,少说也得1个小时。小学老师一天大约要上2节课,那么单是写教案起码得2小时以上。

既然教案是为自己上课准备的,自己可看清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还要求工整、清楚呢?这有何意义呢?越工整,写出来就越慢,写教案所耗的时间就越长。教师经常应上课,有长期作业和习题要订正,要与教师交流,有的还兼任班主任,需要处理许多杂务。因此,教师事实上根本难以按规定写详教案,为了完成工作难怪要抄教案了。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抄别的学生的备课。赶上学校检查教案,大家很忙了,抄得不亦乐乎。显然,抄的教案对课堂没有一丝一毫的指导意义。

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是抄的,但多数人既不愿公开证实是抄的,尤其是应对大学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最是这么。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大学管理者和学生有一种先入之见,即“不严肃写教案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体现”。在公开的工作场合,或应对学员家长,为了说明自己对工作是“负责任”的,很多学生通常说,我的教案不是抄的。这是最可怕的。但笔者在做私下调查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更坦率,承认自己的教案是“假”的,是抄的。当然,不排除有的学生按规定写教案,但这是极少数,不是主流。

二、教案只是备课的一种形式。无必要性。

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备课,是对所讲课程内容跟学员情况的知道过程。备课的结果跟教学上应注重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在书本上。上课是一定要准备的,不听课上不好课,但一些人把此理解为“不写教案上不好课”,实为大谬。很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校长都真诚自己的教案多为“假造”、“抄了一辈子教案”,但它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样做得挺好吗?

笔者认为,如果习惯于写讲稿,那么备课的结果用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表达未尝不可,写在教材上也相同管用。备课结果的表达方式需要是多样的,应该按照老师的习惯跟学生状况来确认,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合格的学生,上课时不会边讲课边看教案的。何况,许多精彩的课段事先往往预料不到。很难想像,一个教师边看讲稿边上课能形成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案改革关键在领导。

如果教师或教育局长当过中小学教师,他必须特别清楚教案是如何一回事,会切实主张变革教案的有关评价体系。怎么改?要加强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查,把学生从繁重无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同志在自己做学生时拒绝写讲稿;当了领导,却要求学生“写详教案、写好教案”。这也许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应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应是领导干部具备的操守。

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大学跟学员家长的压力。日常应做许多繁琐工作,任务非常繁忙,各种评比、考核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心灵长期进入兴奋、焦虑、疲惫、敏感的状况。在这些情况下,废除假教案,提高工作强度,减轻广大教师的不合理负担教案模板删除,已变成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对此,我们需要正视它。

教案模板删除_word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

争鸣二:关于教案的断想——一位教研员的心声

到底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大抵来说,大家就会搬出这么几条:

格式完整——有课题,有学情分析,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课时安排,有教具准备,有课堂流程,有作业设计,有板书设计,有课堂反思。

内容详细——一篇短文的完整设计,总得有个千把两千来字吧。

字迹工整——为什么要工整?那是因为领导要检查啊。

且这种的要求,不管你是新校长还是老教师,都一个样。

于是,为了面对这种的检查,老师们开始了集体备课——所谓集体备课,大抵是分一下工,每人负责1-2单元,然后从网上甚至同学那里,找一些现成的课件,发给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

老师们真的会用这种的教案吗?我可以按照我的长期观察,负责任地说,大部分老师是基本不用的。因为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学生学情不同,怎么可以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呢?

那么,这些成批克隆的教案,什么时候有用?检查的之后!

领导说,最近一个星期,要检查教案了。于是,老师们拿出崭新的老早打印好的讲义,开始补写反思——所谓反思,就是在每个教案的后边,写几句不痒不痛的话。一般来说,2-3行,且多用白色字体。表示,我是仔细思考过的。

面对这种崭新的教案,我一直无语。

教案是哪个?教案,即课堂方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写给检查的人看的。

说句大白话,当下的大部分教案,不是为课堂服务,而是为检查的人服务的。

问题出在谁的身上?当然是检查的人头上。

教案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_word模板删除

那么,检查教案的人,能不能不看这种八股文一样的教案?查什么?查个性化教案。

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把备课夹在书本中。在字里行间写点文本细读,然后夹一张便签,将教学目标跟大致的程序写一写。这也行。

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把过去用过的备书本保存下去,这些备课本,记录着前几轮教学的顺利经验跟失败教训,甚至有过去学生的错误作业分析。这也行。

比如,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课堂有足够的信心,向领导强调,我可不可以不写教案?我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究文本,研究教师的学习,记录学习个案,记录出错作业。至于教案中的目标啊,环节啊,都在我的脑子中。作业呢?当然会精心设计。这也行。

再例如,有的同学,什么都不写,认真地做PPT。PPT做好了,教案也就写好了。当然也行。

当然,刚进入学生团队,教案还没有入门的教师,必要的完善格式,写个三五年,也许是必要的。

也许你说,这样自由写教案,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不会啊,管理者进入教学授课,看课堂效果呀。听的过程中,看教师对文本的剖析,看教学目标适切与否,看教学现场是否足够精彩。听课,完全可以看得出老师是否真的备过课。

也许你会说,领导最忙,哪里来的时间?

哈,还有比进入教学授课,诊断课堂更重要的事情吗?当然,领导要是认为也有比课堂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没辙了。

真的每课都必须写反思吗?我以为,为思考而写的反省,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那种两三行字的思考,能有多少质量?写了,还不如不写。

我以为,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是把握课堂中的这些事件——或成功的片段,或失败的实例,从现象到本质,做深度的探讨。这样的思考,才是有效的。

也许你会问,平时工作这么忙,哪里那么多时间写反思?!

word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

别急,我不是说每课都得写反省。而是,有感慨的时侯就写,没感触的之后就不写。

也许,你就会问,那么,我一学期都没感触怎么办?

好办,你可以下岗了!

如果你教一个学期,对自己的课堂一点感触没有,那你还教哪个书?

上了不少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公开课。有些老师问我,张老师,你把教案传给我,学习一下。我说,我没教案。人家不信,以为我藏着掖着。

哈,最近两三年,我的大部分公开课,还真没有教案。

没有教案,不表示我没备课。我备在心里,备在PPT上。

为什么不写教案?故意不写!

什么?公开课不写教案?

是的!这几年,我仍然这么的。

为什么公开课故意不写教案?

且听我说来。

我一直收到一些同学发给我的教案——有的并且是尚未成名的同学。大部分的教案备得都更具体,一课时的课件多达五六千字。老师问什么疑问,学生答对了如何引导;学生做错了,老师如何鼓励。有的还预设了三四种不同的提问——当然,老师的评价语也有三四套。

啊!

教案模板删除_教案模板删除_word模板删除

读这种的教案,我一直有一种读电影的错觉。

课堂,不是剧场;学生,不是演员。预设得细腻一些没错。但是,学生的提问教案模板删除,岂是你可以预先写起来的?你的否认,岂可做到滴水不漏!

再说,写在教案上的语言,是哪个?书面语言!

课堂上的语言是哪个?口头语言!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听有些课,觉得教授在背教案?因为他把教案中的书面语原封不动地放到课堂上。语言虽然优美,句式固然齐整,但,这样的课,听着累,学生也常常云里雾里。这不是交流,而是在卖弄才情!

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薛法根等教授的课,为什么会帮你如沐春风的觉着?因为,他们都是用更严谨的英语,在跟学生沟通,而不是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在给学生朗诵。

上个月,我跟薛法根老师同台上课。他的《匆匆》一课的教案,多少字?不少于300字。我相信,如果不是组委会印资料必须,也许,他也不会写。

没有写讲稿,不是不备课。

备课的力气花在那里?细读文本,寻找这篇文章跟别的文章不同之处,思考教学的目的,安排教学板块。脑子里,想好几个环节,想好几个主问题。至于教学语言,随机生成。

这样,你的头脑里,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

你不用刻意去关注,学生的提问用那句妙语去评价;

你不用刻意去经营,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如何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寻,哪个教学节点该博得老师掌声。

你不会在乎那些,因为,你了解自己为学生上课。

把教案写短一点,是为了使我们的课堂自由一点,潇洒一点。

把教案写长了,课就短了;把讲稿写短了,课就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