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0-08-12 11:1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出师表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借助反复吟诵,读准音节、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取关键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恳切的措词所抒发的深挚厚重的情感,体会“表”这种文体的叙事色彩。

过程与方式:

1.讲解背景跟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文章段落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出的冲突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措词所抒发的深挚厚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段落,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三、教学策略

《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需要从对原文句子的反复品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观念情感。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以及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当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必定可理解。

本课主要运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评述,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真诚,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最立体的哲学诠释。本课要注重于拓展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是借助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回顾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人们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译文,对词语释义提出问题;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课上提示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发音,并在书中标注:

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xíng)淑均行(háng)阵和睦

庶竭驽钝(shùjiénú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陟(zhì)罚臧否(zāngpǐ)

崩殂(cú)侍(shì)卫咨诹(zōu)郭攸(yōu)之费祎(yī)夙(sù)夜

(一)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备课这篇短文时,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词语来展开理解。

展示课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设计意图】在预习翻译的基础上,引出对关键句的剖析,激发学生的探讨。

(二)感知学习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出师表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同学提问问题,大致梳理文意。教师适时推进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员: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应简单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强调建议的?其中更关键的是那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正;3.亲贤远佞。其中更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非常残暴、容易受身边宠臣蛊惑的君王,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宗旨、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奸佞出师表表格式教案,对贤臣最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设计动机】引导学生整体认知诸葛亮的情感。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句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后的意思)

2.分析原文句子: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窘境在这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秦;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攻打了徐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益州豪强及北方夷族发动政变。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显著优势。

吴国控制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非常强大。

3.追问:在此种危急状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薄,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未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逆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可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能自取。”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跟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预测过,蜀汉当时进入邺城疲弊的局势,但既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吴是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使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极其沮丧艰难啊!

小结: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跟上面的“出师难”结合上去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发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坎坷,在冲突中彷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感受,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更好地分析诸葛亮的情感,学会运用精练的词句来概括人物的性情特征。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出师表表格式教案,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四)总结

总结写作特征:本文主要优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纯真爱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体现手法值得借鉴。

结束语: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化,为他的仁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

【设计动机】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写作特点,感受《出师表》和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批注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下册)

【设计动机】通过阅读、思考、批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形象,培养独立阅读,归纳要点、阐述见解的素养。

老作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3.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4.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心声》教案设计

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堂计划

6.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

7.出师表教师课件

8.《出师表》课件

9.出师表的课件

10.人教版英语八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