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本次“学案导学”展评的目的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预习步骤为指引,以学员自读自悟为主体,以学生点拨为主导,师生一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学案指导学员预习、自学、交流、解惑。
一.预设学案
预设学案是学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于教师研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对课堂教学及教师学习状况的有效预设,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使学与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预设学案是学案导学的准备环节。
(一) 课型、原则
1、基本课型
主要以新培训学案和复习课学案为主。
2、一般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尽量一课一案。
(2)参与化方法:应考量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性,让学员在参加中学习。
(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注意虽然效性与发展性,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4)层次化原则:学习内容应由浅入深,问题的设计应由易至难。
(二)基本内容、格式
学案的内容主要包含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所教内容的地位跟作用、前后知识的联系、重点难点、学法引导、思考探讨、注意事项、问题积累、习题训练、课堂小结等环节。在学案的环节中还需要包含年级、学科、教材、课题和课型、任课教师等辅助内容。
在编制学案时,应根据课标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跟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状况而变,一般能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格式要灵活多样,注重成效。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利用,从而帮学生以确立的认知导向,让学员最大限度的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三)基本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应表现出明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结构包含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预测,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员对已经学习的常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学生的教学目标转换为教师的学习目标
预设学案的之后,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员,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多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式跟机会。引导学员学会独立构想,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3、学习目标设计应围绕课标教材和教师实际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可促使想像,激起动机,开阔眼界;要加强学法,培养能力,层次多样,面向全体。
4、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式鼓励跟认知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难题,在研究中增进对常识的推进理解,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和预测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
5、问题的设计要加强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素养
设计正确的难题是鼓励教师探索求知的重要方法,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状况等精心设计难题。问题的设定应按照学生现有的常识水平跟综合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
6、通过训练迅速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学案设计的最终环节,还要对学员自学研究后的状况进行自查巩固。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以及理解问题跟解决难题能力的差别,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员迅速地从训练中看到问题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达到消化和巩固的目的,以培育学员的主体意识跟思维能力。
(四)呈现方式
1、纸张式。课前校长把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
2、多媒体式。教师通过课件或展台,课上展示给学生。
3、板书式。课上由校长或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4、口述式。学生借助口述的方式展现学习内容。
当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的还可以不用学案。在课堂中,教师还需要尝试使学员自己写教案,从老师给教师制定学案向师生自主建立学案发展,并向多元化、无形化发展,从而推动从有案向无案发展的总目标。
(五) 注意事项
1、学案的设计应有助于牵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认知发展,并帮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
2、要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3、导学中应面向全体师生,为所有的教师创设表现自己能够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要坚持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既应摆脱教师的一言堂,又要避免缺乏实效的方式上的热闹。
5、学案导学重在引导,可以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关注的基本目标是师生在学案帮助、教师扶助的基础上自己对所学的常识的消化,兼顾的重点目标是培养教师的认知方式。
6、设计学案的着力点应置于思路引导上,具体贯彻在学习活动及学习目标的设计上,使学习内容提纲化、条理化,学法指导具体化。
7、学案要按照学段不同,做适度的微调和补充,不可千篇一律。
二.点拨自学
点拨自学是指学生在教案引领、教师适时点拨的状况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包括了师生自学、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等环节,以超过学生初步缓解简单问题,充分显露学习中的顾虑、难点和困惑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攻克疑难,逾越障碍,优化教学过程,为进一步合作学习、深层探究奠定基础。点拨自学是学案导学的关键环节。
(一)导入点拨
教师可以借助修改情境、激发兴趣或消化性考试、合作答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二)自学点拨
1、指导自学方式。教师能将预先编写好的教案,在课前发给学员,让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困惑对课文进行预习。
2、提出自学要求。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强调不同的规定,让所有学员在参加中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3、做好自学记录。教师要要求学员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难题作好记录,让学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三)适时点拨
1、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提醒点拨,点拨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2、点拨指导自学,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瞄准方向,切合学生实际,做到恰到好处。
3、教师应“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拨”在学生忽视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
(四)循法点拨
1、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难题,让学生研究常识发生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艰苦思维的愉快,由提出学习结果转变为过程跟结果并重。
2、凡是学生可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替代,让学员有充裕的认知空间,主动获得知识。疑难之处,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探讨,达到认知训练、解决难题的最佳效果。
3、点拨学生独立构想的方式要多样。如静思、阅读、对话、讨论、争论、练习、试验、设计、表演、游戏等。
4、恰当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点拨教学,发挥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
(五)注意事项
1、要关注学生的初步合作状况并且学困生参与情况。
2、教师点拨前,要带给学生充足的认知空间。
3、点拨时老师应把握好“度”。
三.交流解惑
交流解惑是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鼓励下,将自学中所思、所悟、所感等有关问题提起来,相互交流以超过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交流解惑是学生集中互动的主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展、拓展与提高,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
交流解惑突出合作的地位,是学习过程的进一步升华,是师生间的资源共享,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再消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并缓解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促成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一)适时交流
1、学生在自学的之后,难免会遭遇重点疑难问题,此时老师需要鼓励教师展开争论,形成议题。
2、学生在交流中还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学案格式,教师就继续点拨,启发引导。
3、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引导学员紧扣教材自学,针对学案中的弊端展开交流,避免形式主义,减少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效率。
(二)广泛交流
1、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也可以在不同范围进行交流探讨。
2、在交流中学生虽然讲解自己研究的结果,而且还可以互相补充相互启发,在对方的基础上推动再创。
3、交流中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教师应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使学生才能触类旁通。
(三)小组交流
1、广泛交流后,小组长应汇报本组学情,并出示本组疑点、难点。
2、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内交流。还可以借助同桌交流、组际交流、师生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3、多种交流过后,能自已解决的自己解决,仍有疑难不能解决的学案格式,学生可以进行申报,师生继续讨论交流。
4、教师应随时掌握学情,逐步地鼓励教师进行自测, 必要时教师能组织消化性考试来完成。
(四)注意事项
1、教师应注意学生强调问题的价值取向。
2、要关注学困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3、学生交流时也应留意启发、引导、点拨,关注思维训练。
4、交流解惑要推动学习目标,达到知识的迁移、拓展。
屌丝也不会经常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