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在“变”与“不变”中传承创新

2020-07-16 2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历经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产生的草根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因为它是原创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带着浓厚的乡土味,却仍然在全国形成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14年,洋思教学方式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但洋思教学方式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紧紧围绕国家课程标准,紧扣核心能力的要求,融入“互联网+”背景下的众多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一、自定“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告知“目标”是洋思模式的第一步。从最初的“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洋思课堂“以教师学习为本”的观念。但“学习目标”大多是学生按照课标、教参、学情制定,并制订给学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实践中,我们不断引导学员自己确认课堂学习目标。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后,再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师通过类比进行鼓励,学生马上明晰了该内容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既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更完成了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员在学习学校会学习,课堂“以生为本”进一步受到表现跟落实。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二、拓展“学”的界定

传统洋思模式在“先学”阶段通常都是指导学员直接“看书”,这表现了以本为本、紧扣教材的要求。但“看书”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尚未初步知晓,对常识的神秘感、新鲜感大大降低;同时,“看书”直接取得结果,知识的形成、发展等认知过程无法呈现,抑制了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摆脱“先学”中“看书”的局限性,紧紧围绕教材,选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字资料、图片信息、生活现象等,设计研究活动,让学生借助观察、分析、探究、发现,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这又拓宽了“先学”中学习资源的范畴,让教师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明白学习即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形成学习的兴趣跟意图;同时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突破了“先学”唯“看书”的思维,让学员懂得阅读信息资料、自主分析探讨、合作研究看到等等都是一种学习行为。

统编语文教材显著的变革和看点,就是创建了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本”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因而,语文的“先学”就除了限于“教读课文”“自读课本”的“先学”,有计划、有方法、有平台、有流程的“课外阅读”同样是“先学”的主要内容,在保障时间、保障书目、保障方式的前提下,确保所有学生至少将“必读名著”自读(即“先学”)一遍乃至数遍,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后教”阶段的分享、交流、获益奠定稳固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三、追求“教”的精准

洋思模式的“后教”采用“兵教兵”——学生教教师的方法加强。最初,主要运用教师搭配“师徒结对”的方式;后来,学生自主组合,小组帮扶;现在,能者为师,全员参与——存在问题的教师自由求教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表格式教案,学有余力的学生全力帮助。这样,课堂参与度、学习的行为将真正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在“洋思智慧课堂”上,学生还采用另一种方式——“机教”来解决难题,获得知识。大家通过平板手机登录互联网“泰微课”平台,不断查、听、思,必要时将“微课”暂停、回放,反复观看、讨论、交流,提问题、找规律、析答案。学生提交的难题解决方案都能得到及时评判,大数据分析结果迅速反馈在大屏上,为学生“精准”施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幅度提高了课堂强度。

四、注重“练”在效能

一般而言,洋思模式在教学最后会留10—15分钟给学生进行“书面”分层练习,学生自主选用,老师弹性评价。其实,贯穿教学始末的“听说读写问答”都是“训练”,为避免洋思模式“模式化”,我们秉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效果出发,让“当堂训练”的内容跟形式展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

就数学学科而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强调:“教读课本,由校长带着教师,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可见,“教读课本”重在教“法”,学“法”。课堂作业不应只是例如积累词句、背诵写法那样机械的作业,而需要加强提升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去探讨问题、解决难题的素养。“教读课文”是“例子”,是“例子”就要学深、学透、学实,就必须用一些“能力题”来巩固、强化;相对于“教读课文”而言,“自读课本”本身就是“习题”,是“例子”中观念与技巧的应用,一般不必再额外设计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