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字音、读音,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含义。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3、整体认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想法,把握文章总说跟分说的结构层次。
4、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5、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1、整体认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山,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新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照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知名画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曾在学校、中学、大学教过书,对物理课堂的变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众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祖籍浙江宁波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南京,他对上海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浓厚的情感,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后来图册因故无法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花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花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
嶙峋(línxún)蔷薇(qiángwēi)镂空(lòu)
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g)屈曲(qūqū)
鉴赏(jiàn)栏杆(lán)相间(jiàn)
依傍(bàng)单调(diào)
蔓模
(2)词语释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详细状况规定适宜的方式。因,根据。宜,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阳台的廊子或房舍;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特点跟疏漏。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景色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诗意。
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似乎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契合的优美姿态。
嶙峋: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特别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浮雕出穿透石块的纹路或文字。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边扩展。
诸如此类:与这相同的种种事物,表示其它以此类推。诸,众多,凡。此,这,这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哲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创作)。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概括表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征。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更可表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看看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标本。“标本”的含义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成为代表的事物,它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备崇高的地位,可以引发观众阅读的兴趣。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哪个?
答案示例:第2段中“务必让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4.作者是根据如何的表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答案示例:文章运用先总后分式的构架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展现出的特征,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成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视角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即“务必让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峻峭的配合、花草林木的衬托、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跟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纹样美、园内建筑的色调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准确说明这个特征。
(二)精读课文苏州园林表格式教案,内容探究
1.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调换。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超过其“一致追求”,是怎样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推动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依照的总原则。它们的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它们的次序也关系至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除了四个“讲究”外,还留意了这些细节?
答案示例: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到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园林中各个角落的设计配色,门和窗的设计雕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调搭配等。
3.文中多次提及绘画,把绘画跟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艺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本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表明。
答案示例:①对称的建筑是形状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音乐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树,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根据国内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木头,或者种些花草:这只是为了获得从各个视角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奇特的枝蔓,盘曲嶙峋的枝杈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已界,因而很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国内的审美观为根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艺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已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剖析表明仍完全依照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技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4.分组讨论:课文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哪个关系?
答案示例: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中间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表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表现起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表明。
5.课文第7-9段写了哪些内容?
答案示例:这三段从庭院角落的布置,门跟窗或者颜色方面表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单。
四、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从总至分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突出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哪个?
答案示例:图画美。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现在我们将再次学习这篇短文,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戏剧,再进一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倘若要我看看总的印象,我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国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哪个意思?)
答案示例:“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含义。这个词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近代造园艺术特色,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粹,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除了是科技。(“艺术”与“技术”有哪些区别?)
答案示例:“艺术”是指出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可给人以审美愉悦苏州园林表格式教案,并且能够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跟技巧,其成果是带有实际功用的东西,一般可以长期复制。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正对白色墙面,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事例表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有几个园里有奇特的枝蔓,盘曲嶙峋的枝杈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之后满地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藤萝的语句有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这词语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境,烘托园林的繁花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5.说出以下段落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只是十多处。
②务必让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清朝的皇宫到清末的通常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南京的庭院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案示例:①“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表述,很有分寸。②“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③“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做出限制。④“极少”则从总量上加以限制。
教师点拨: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和严格。
你别说他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