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情境自主探究(二)

2022-11-30 22: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情境自主探究(二)

《一年级数学第2卷第5单元加减法II 5.2松果表格式教学计划北京师范大学版.doc》为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2册第5单元加减法》减法2 5.2松果表格式教案北京师范大学版.doc(3页典藏版)”,请在文档跳转上搜索。

一、第二课摘松果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不进不退位)的加减运算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不进位、不让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运算(不进位或让位)。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51页和《实践》第14题的内容 第52页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教具准备:小木棍、计数器、教学过程、教案设计、旧知识复习、新课导入(4分钟) 1.导读学生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十。口算。34= 95= 23=5040= 7030= 8020= 一个学生

2. 立即算出名字并回答。2、画出主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相加和相减。Create situational self-inquiry (23 minutes) Create situational self-inquiry (23 minutes) 1、课件展示教材第51页的情境图和“你可以问数学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提出问题。问:观察形势图,你知道哪些信息?同学们看图回答:小松鼠和妈妈一起摘松果,松鼠妈妈摘了25个松果,小松鼠摘了4个松果。再问:你会问哪些数学题?学生独立思考,互相提问,并回答他们所学的问题。2、课件展示教材第51页“一共摘了多少松果”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不携带)。问:一共摘了多少松果?应该如何列出?同学们想了想回答:求“总”用

3、加法,列式为25+4。再问:25+4怎么算?学生以小木棍为单位摆动或用计数器计数。学生手工操作,老师检查指导,然后集体讲解。追问:没有棍子和计数器怎么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答:将25分成20和5,先把个位相加,5+4=9,9加20等于29,即25+4=29 . 总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带进位)时,先将一位数和两位数相加,然后将结果与整数十位相加。3、课件展示教材第51页《松鼠妈妈松果》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不退位)。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摘了多少个松果?应该如何列出?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谁比谁多,用

4、减法运算数学表格式教案,公式为25-4。再问:25-4怎么算?学生以小木棍为单位摆动或用计数器计数。学生手工操作数学表格式教案,老师检查指导,然后集体讲解。追问:没有棍子和计数器怎么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25除以20和5,先5减4得1,加20得21,即25-4=21。总结: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先减去个位上的数字,再将其加到整数十位上。巩固提高课堂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2页“Practice”第一题。2.完成“Practice”第二题 教科书第52页。3、完成课本52页“练习”第三题。4、完成课本52页“练习”第四题。课堂总结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 学生谈一谈本课所学内容。2.布置作业。请参阅本书附带的练习。课堂板书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题。意识。先交流摇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再讨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工具的情况下完成从动手操作到计算的过程,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观察思考能力。3个

课题混合运算研备人教学设计教后反思或二度备课建议

北京版小学数学II 2.1混合运算表格格式教案.doc

话题

混合计算

研究员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或者

二级备考建议

混合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会起飞。

一步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写字认真、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可以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1.审核导入

2.新奖项

1.观察探索同级操作的操作顺序

教师展示主题图片数学表格式教案,并提问 1.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 你从图片中得到什么信息?3.如何制定公式?

53-24+38(请告诉我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

分配: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是直接在计算公式后面写上结果的,但是为了能够清楚的知道先计算什么再计算,能够把我们的计算结果写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习今天的新写作格式:

现成的计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新的写作格式,好吗?

2.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先在公式左边写一个“=”,在“=”后面写上第一步的结果,也就是29,然后把第一步没有参与的+38复制下来,然后对齐上面"= "在下一行再写一个"=",在"="后面写上第二步67的结果。

这个67就是我们整个计算的结果。

(看看这个公式,我们在公式后面写了等于什么?

因为我们的答案已经写在离型计算的第二个等号后面了,所以没必要再写了)你学会用离型计算来计算了吗?

那我们试试(出示48-8+17,让学生说明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展示学生的作品以指出错误并对您自己的作品进行更正。

) 我们知道加减综合公式需要从左到右计算,那么综合乘除公式怎么计算呢?

(显示15÷3×5)前面我们说过,只有乘除综合公式也属于同一层次的计算,需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那么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应该首先计算什么呢?

(先给学生讲解15÷3,再乘以5,完成在草稿本上,老师会在黑板上演示。)演示时强调没有等号综合计算后签字。

3. 概要规则

分配:

观察黑板上的两次综合计算。我们在刚刚完成的加减混合运算中,从左到右计算。我们在乘除综合计算中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那么我们有 任何学生都可以尝试总结规则吗?

(总结黑板展示后同桌交流)

4. 例2

刚才我们在图书馆,现在我们在跷跷板,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数学资料?

你知道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孩子吗?

想想怎么罗列,草稿就完成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问学生公式是什么意思。

(否则怎么可以这样写呢?)比较公式并强调为什么先做乘法。

5. 概要规则

观察这两个计算公式数学表格式教案,想一想我们先计算什么,然后计算什么(请告诉我)有没有同学试着总结一下(总结后展示在黑板上,同桌交流)

3.巩固练习

现在让我们测试一下我们的学习情况并展示实践

4.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混合计算

53-24+38=67(人)

53-24+3815÷3×5

=29+38=5×5

= 67(人)= 25

3×4+77+4×3

=12+7=7+12

= 19(人) = 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