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第一堂英语课(1/3):关于备课与教案
前几天收到曾经一学生发来的微信,说刚刚进了一学校,最近准备正式接课了,但以前没当过老师,一头雾水,所以想问我点思路。跟他沟通过以后,觉得有些东西值得沉淀下来,于是整理了一下,写成下面的文字。
首先,我很反感两种备课方式,一是Lead-in式教案备课,一是逐字稿。前者是公立学校常用的方式,后者则是某些培训学校某些名师的方式。我之所以反感,并不是这两种方式不好,而是反感把这两种方式做为标杆。知识和信息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人来为其创造方向,而人的方向是无限的,所以教案的写作方式,也是无限的,不应该一开始就加以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新教师虽然可以按这两种方式来备课,感觉有了依靠,但却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会让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多了层负担,即先得理解知识点,再理解这种授课方式,再把知识点套上去,再产出。这样的备课方式,往往反而让新老师“辞不达意”,表达出来的东西,自己都无法理解。但是,如果新老师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写作教案,更能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能更快速地上手,也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内容。
那么,如果来写好这第一份教案呢?我认为做好这三点,基本上就足够了。
第一,你要做到烂熟于心。不仅本节课的内容要烂熟于心,后面几节课、几个单元的内容都要烂熟于心。就像学生做了十套真题,才能总结出一套题的规律一样,你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到一堂课的内容,而不掌握更大的局面,那么你对所要教授的东西,理解不会深刻。切记一点,在知识加工的初期,广度决定深度,内容量决定逻辑质量,阅读决定写作。对于新老师而言,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当不了巧妇,而在于无法应对无米之炊。尽可能扩大你的知识点的格局,能有效解决你这方面的困难。
第二,把自己下放到学生的层次,做读书笔记。既然要自己写最个性的教案,你就得对知识点进行最个性的摄入与加工。那么,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我认为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读书笔记。把你总结出来的框架,你认为重、难点的东西记下来,最好能形成思维导图,用笔或键盘过一遍,那么你要讲述的内容在脑海里就有了雏型。等你再把后面几节课、几章的东西都大致理出框架来以后,你就能实实在在感觉到“米”在哪里了。如果再写得详细点,多回顾几遍,其实都可以把读书笔记直接当教案用了。
第三,把知识点设计得简洁,有框架感。当然了,我们要尽可能将知识点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但这并不是必须,尤其对于新老师而言。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学生能懂。所谓笑话、包袱、扩展,无不是为这个基本点服务。所以,作为教学新人,不要强求自己的第一堂课一定得要有多少笑话、多少设计。你把知识点设计得清晰明了,不会化简为繁,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不止一次听学生讲学校里的新老师时,出现频率超高的同一评价:”扯得很,但课都讲不清楚。“
第三,备好两次课的内容。新老师容易紧张,语速往往会比正常语速快很多,再加上一些新手常出现的问题(如没有互动意识、漏讲等),会让你准备的内容提前很多时间就讲完,而让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尴尬地冷场。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备课教案格式,备好第二次课的内容,会让你更加从容地面对你的第一堂课。而据我观察,这样准备过的新老师,往往更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第一堂课,语速更舒缓,更有节奏感。
那么,如果碰到学校或机构要求某一固定格式的教案,怎么办呢?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嘛。Lead-in式的教案,网上多了去了,copy一份下来,改点内容就搞定。至于逐字稿,现在语音输入这么强大了,前两天我试了罗永浩大赞的讯飞语音输入法,更是觉得好用。剩下的不用我教了吧?
只是,要记住一点,我教你的这些敷衍了事的方法,是为了能空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给你自己写自己的教案的。如果你做不到上面三点,你没资格来敷衍。
(注:关于如何上好英语课,我准备写三期。后两次准备写如何授课与如何与学生互动备课教案格式,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欢迎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