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摘要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述(第六期))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教育部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主办的全国性教师教学大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吸引30万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推动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等发挥积极作用。分析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背景、成效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高职组;教学设计分项
CLC 编号 G434 文件识别码 A 物品编号 1008-3219 (2016)12-0043-04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介
(一)背景介绍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2010年启动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首届大赛以全国中职教师为主。比赛名称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2年起,高职院校教师入选大赛,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业发展司、教师司、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
(二)事件设置
六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参赛院校的层面,到分项的设置,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仅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个分项进入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竞赛;2011年,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项;参加比赛;2013年中职团体赛取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项,增加信息化培训教学分项;2014年中高职比赛取消多媒体教学软件分项。在比赛中,新增信息化课堂教学分项,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展为团队赛;2015年,高职集团取消了在线课程子项,增加了信息化实践培训教学子项。至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共设置了中职组和高职组3个分赛项,分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见表 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设置中职组和高职组3个分赛项,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见表 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设置中职组和高职组3个分赛项,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见表 1。
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成效
(一)引领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信息化教学领域全国性赛事。比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仅2015年,就有来自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和解放军的989件作品,2277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由于进入全国总决赛名额限制严格、竞争激烈,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基本上都是通过校赛、市赛、省赛推荐和选拔获得参加全国赛的资格。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至6万名教师直接参加比赛。赛事开展六年来,累计参赛教师达30万人。
自2011年起,大赛官网设立获奖作品视频展示栏目,供教师观摩学习。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教学理念、信息化发展、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特点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进一步推动应用和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中的信息化。好例子。
(二)提高参与教师的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市、省、国选的竞争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信息化学习和应用意识,从“被动发呆”走向“主动认知”。此外,自2011年起,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大赛期间增加了专家报告。省、市、学校等各级组织,在选手备战期间,围绕赛事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提高了参赛教师在教学顶层设计、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信息化手段、教学方式和手段。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教练的能力。
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动和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赛前赛中,也体现在赛后。据调查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比赛结束后,90%的教师能够继续推广和应用比赛作品和成果,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带头[3]。此外,与会教师在科研、论文撰写、技术应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参与更加积极,大部分与会教师已成长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趋势
(一)从重技术到重应用
首届比赛设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分项自2014年起取消,由信息化课堂教学分项代替;高职组还取消了2015年在线课程子项的评选,增加了与中职组相同的子项——信息化培训与教学。不难看出,在比赛初期,更多的重点是技术开发,强调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近年来,大赛的总体定位是用,更多的强调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
(二)从重新设计到生效
2014年和2015年,大赛组委会调整了各分项的评价指标,其中教学设计分项原一级指标“内容呈现”和“技术应用”改为“教学”。过程”指标。分数调整为30分。同时增加“教学效果”一级指标,提高“创新”指标得分。见表 2。
从教学设计分项评价指标的调整来看,“教学效果”一级指标单独列出,得分为15分,说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困难。从重视教学设计到重视教学实施,从重视教学实施到重视教学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扎根、开花结果的理想和愿望。
(三)从再入到再普及
2014年,大赛组委会将个人参赛扩大为团队参赛。赛制调整的指导意义显而易见,那就是让更多的高职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让更多的高职教师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学的整体质量。此外,在一级评价指标的“总体设计”中,增加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表述。见表 3。强调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整体布局要能够有效支撑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的竞争不仅关乎单个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发和应用,还关乎学校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推广。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分项竞赛分析
(一)选题是成功的开始
比赛不同于常规教学,主题必须具有突出的特色和现实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比赛。一些教学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核心课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过于专业,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这样的话题虽然“重要”,但并不“流行”。例如,《成本会计》中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成本项目会计、产品成本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相关知识来铺垫。非专业人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理解。还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给非专业人士讲解清楚,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它们是热门话题,但经常发生崩溃。如《财务管理》中的“金钱时间价值”,2015年全国高职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设计分项入围127人,分为“公共基础课(英语)”“”比赛共设“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财经”、“旅游与公用事业”5个类别,平均每个类别25个参赛作品。在“财经”类别中,有3个条目具有“货币时间价值” 作为话题。此外,涉及“商务会议”、“酒店服务”、“英语求职与简历撰写”的“公共基础课程(英语)”的话题也容易发生冲突。
虽然评价指标中对选题没有明确要求,但高质量的选题可以为评价过程中的作品增色不少,也有利于推广、传播和应用。选题时,除了要注意其特点和现实意义外,还要考虑该选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否对信息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二)一般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项的核心是“设计”,因此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设计是竞赛考核的重点。
2015年总体设计指标的内涵描述可以概括为:
有证据。指标描述除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外,还要求“有据可依”,即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研究,教学内容要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恰当。
有策略。教学策略必须符合国内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国外越来越流行,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因此,这个概念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提及,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实现,反而弄巧成拙。
有技术。大赛要求作品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这是“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并没有过分强调高端技术,而是更注重技术的应用价值。
有反思。竞赛作品应该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整、规范的教案。所谓完整,是指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等诸多细节,留下教学实施的痕迹,课程组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案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淡化教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因此,单纯以教师“教”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不会受到特别关注。相反,小组讨论、群际对抗、课堂报告等能够体现主动学习和协作探索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却很容易被接受。同时,如果有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操作,没有真实实践条件的,用虚拟信息技术模拟,发挥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学”的优势和特色。正在做”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中,载体和手段要突出“信息化”。视频、音频、图片、课程网站、QQ、微信、百度云平台、虚拟软件等都是信息化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要“必要”和“适合使用”,不能“堆砌”。”“拼多多”。在考核评价方面,比赛也鼓励多元化,避免单一评价方式造成的片面评价结果。这一点恰好与信息技术无缝对接,比如通过虚拟软件,比如多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当然,
(四)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竞赛作为一项赛事,并不能直接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引领教师思想、技术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该赛事自创办以来就受到的主要质疑[4]。如何将大赛优秀作品推广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一直是大赛主办方的不懈追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召开会议讨论,调整评价指标,增加“教学效果”一级指标,同时淡化对技术本身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应用”。" 的关心。从竞赛评价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不再是“用与否”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必须体现在参赛作品中,还需要对比说明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提升和提升。当然,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上,还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高。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中,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从竞赛评价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不再是“用与否”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必须体现在参赛作品中,还需要对比说明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提升和提升。当然,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上,还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高。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中,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从竞赛评价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不再是“用与否”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必须体现在参赛作品中,还需要对比说明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提升和提升。当然,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上,还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高。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中,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
此外,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模式的重构和变革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结合整体教学设计来解释和实施。
(五)特色创新
尽管历年竞赛评价指标中的特色创新得分不断调整,最高20分,最低10分,2014年和2015年均为15分,但该指标始终处于一级指标评价体系。,这显示了创新的价值。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创新必须与教学实际、与专业、与课程、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相结合,而这种创新不能高或低,必须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和普及度。,符合比赛的主导作用”
(六)作品展示
所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都需要提供讲解视频(不超过10分钟)、教案、讲义等相关资料,其中最关键的是讲解视频。其基本思想是:让外行了解作品中教授的知识,让外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观众有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悟”就是把深奥的问题带入生活并实例化,对“本来的样子”有感知;“识别”是将杂乱的知识点串起来编排,具有“勾勒引出”的逻辑;“享受”和“享受”
参考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Z]. 教职进办函[2015]21号。
[2] 谢传兵,侯晓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 2014 (12): 84-89.
[3] 教育部副部长卢欣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BD/OL].[2016-03-08]. http://.cn/FrontEnd/ZZBMDS/NewPaper.aspx? 新ID=5b1f335f-98f7-48a2-9fcf-02b15ee22e74.
[4] 谢传兵.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标准解读[J]. 江苏教育, 2015 (5): 24-26.
摘要 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竞赛是教育部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主办的全国教师教学竞赛。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竞赛自2010年启动以来,吸引了30万职业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应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信息; 教学比赛;高职组;技术设计分赛
作者 白景兰,无锡理工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无锡 214000)
没有股民来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