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看云识天气》 执教者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从内容上看: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把握云的特征来进行说明;语言精确,运用暗喻、拟人和对偶等词句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注重了两个方面: 一是重点训练学员迅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素养;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较好,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非常匮乏,缺乏相当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疑问的设定跟学法指导方面务必做到准确,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素质目标 丰富学生的科学常识,提高教师阅读现代科技文的素养和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技巧目标 练习用较快速度朗读短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研究活动过程中取得一些收集资料跟研究问题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构建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技巧,理清文章思路。 ②丰富科学常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素养。 难点 概括课文内容技巧,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一、整体构思: 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使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让学员充分朗读课文,并运用所营造的情景,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员进行趣味学习。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进行教学。 2、学法:朗读法、小组学习跟自学相结合。 三、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1、对于云的思维不是重点,但将丰富的知识、图片等引入教学仍可激发师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2、通过使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读,加深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通过欣赏云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体会课文中使用形容、谚语等具体生动的语言特性 。 四、课前打算: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俗语,有关云的词语、诗词、文章片段等,解决课本中的字词。结合导学案做好预习。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动机 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6分钟 1、用谜语导入:(大屏幕显示) 猜一猜:我是谁? 爱花的小孩说我像朵花,馋嘴的小孩说我是个玉米糖,说我像啥就像啥,全凭你想象。
蓝天是我家,任我到处荡。 谜底——云 从这个谜语引出云的特点(此处,可先打出几幅云的照片资料,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了解)。 很明显,谜语告诉我们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天空,千姿百态的云可能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但是你能否会想到云和天气也有紧密关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发生什么样的天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夯实基础。 1、学生看大屏幕猜谜语,谜底——云。 欣赏云的照片,感知云的特点。 2、扫除字词障碍。(读一读,写一写) 1、用谜语导入可调动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并自然导入新课。 欣赏云的照片,可以帮学生一个直观的了解。 2、扫除字词障碍。夯实基础。 第二个教学板块:用不同方式的读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案,感知内容。 20分钟 1、欣赏视频朗读,初步认识文章内容。 (播放视频朗读) 2、自读课文。 ①用曲线勾出文中主要介绍的云与光彩的名称 。 ②用直线勾出描写云和光彩特征的语句。 3、演读,深入感知内容。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任选一种云,作自我介绍。最后,选出组内写得最好的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让对方知道你将带给怎样的天气。 示例: “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笨重,可我更细腻,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最受欢迎,因为我会帮你们带给晴朗的天气。 4、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感知了文章内容,使我们虽然取得了科学常识,也感受到了文章用语的生动,形象,贴切。让我们领略文中,去品读、感受语言的韵味。 1、学生边看视频,边听读,初步认识文章的内容。 2、自读课文。 ①用曲线勾出文中主要介绍的云与光彩的名称 。 ②用直线勾出描写云和光彩特征的语句。 3、演读,深入感知内容。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任选一种云,作自我介绍。 最后,选出组内写得最好的佳作,全班交流、展示。 1、视频朗读,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2、自读,勾画重点内容。这一环节实际是练习学生获得关键信息的素养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素养的一个过程。 3、七年级的教师刚刚初中毕业,充满着纯真、童趣,这样的难题很可促使人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必须可用诙谐、俏皮的语言来更好的比喻“自己”,这样一来就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更上出了语文味。
4、过渡语,承上启下。 第三个教学板块:品读,感知语言美。 12分钟 1、赏析句子。 ①明确: 赏析角度—— 有的是使用了某些修辞; 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 有的是使用了某些写作技巧; 有的是使用了某些句式; 有的是使用了某些表达形式。 请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美的语句,读一读,用“语言美在…,因为…”的语句,进行评述。 ②示例: 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更美好,有时又把夜空照耀得更阴郁。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云层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采用了对比的隐喻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 2、课堂小作文: 我们即使写作时也无法进行这种生动的描写,我们的文章也会妙笔生花,让我们试试看! (1)示例:天上的云…… 像峰峦,像湖泊,像鬣狗,像奔马…… (2)试一试: 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全班性合作完成)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个人完成) 1、学生速读课本,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美的句子,并仿照示例进行评述。 2、仿写训练。 1、这一难题的设计动机是使这篇极象是科普地理常识的课本回归到数学教学上来,指导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并练习了教师的朗读能力。 用准确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赏析文章语言,明确答题策略,规范答题语言。
2、示例引导,进行描写训练,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教学板块:寻读,拓展延伸。 4分钟 拓展延伸: 1、提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借助“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似乎”等都可以给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式非常灵,有的未产生了名言,被广为流传。你可写出一两条来吗? 1、学生自由讲述。 1、知识在于积累。 课堂小结 2分钟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是美好的,人们通过用心观察竟然看到云与天气有如此神奇的关系!如果我们都用心观察的话,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增添更多的美好,愿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布置作业 1分钟 1、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特点、特征跟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状况。 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可查阅资料,也能向有心得的同事询问。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看云识天气》 一(1) 关系密切 总 层次清晰二(2—6)云 识 天气 分 思路明确三(7) 意义、局限 总 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二): 《看云识天气》 云 光彩 晴天 卷云 卷积云 晕 积云 高积云 华 阴天 卷层云 高层云 虹 雨层云 积雨云 霞 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说明文,内容丰富翔实,贴近生活,说明方式科学适当,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通俗易懂。
在备课时,为了以教材激发师生,使教师乐学,我将必定的学习目标转换为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营造合理的情景,让学员的学习活动一直进入紧张状况。例如说明文的知识、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阅读方式等,利用导学案直接帮学员,放手使教师自己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政治生物或其它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使教师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英语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课堂的侧重点应表现英语学科的特征,即借助文本学习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突出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教师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理念,在指导教师反复阅读中去感受文章,并借助教师的鼓励作用,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展示交流,鲜明地表现了教学相长的观念。本节课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鼓励,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写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气温的阴晴雨雪,同时促使学生研究大自然的兴趣。学生在教授的鼓励下,从课前的累积到教学中对难题组的研讨以及练习反馈,始终需要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教师在动学校,在学中动,应该可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讲课,我看到,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如在演读环节,我实在被孩子们的纯真、童趣萌翻了。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课堂教学的环节多,课堂容量过大。容量大造成部分环节没有充分展开,时间匆忙,学生交流不够,理解不深。 改进方式: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内容、时间,向课堂要效率。
千玺帅帅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