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2021范文,赶紧收藏吧!
只有知道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才能发挥每个教师之教授,从而让课堂面向全体,使学员全面发展,才能提升教学品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稿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稿2021范文1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构建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加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缓解问题中的功效,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商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见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难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提问适时解决,当学生发生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如何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哪个方法计算最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看到有口诀计算出来真快,所以昨晚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按照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
6×6=36六六三十六
6×2=12二六十二
6×7=42六七四十二
6×3=18三六十八
6×8=48六八四十八
6×4=24四六二十四
6×9=54六九五十四
6×5=30五六三十
做完之后同学互相检查,再请师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含义你都明白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含义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既看见哪个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式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可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如何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清楚“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如何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明白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数学表格式教案,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那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你学会了哪个?还有哪些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稿2021范文2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直观地了解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册既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最深一步的知道。而成为平面图形家族一员的垂直四边形却是第一次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发生针对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理念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塑造直观的、形象化的垂直四边形表象,不仅可鼓励教师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真谛,积累数学活动心得,同时也为学生将
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确立基础。
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跟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单元既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尚未有了一定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了解,虽然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这些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心得,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详细情境,学生能够非常易于掌握。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发展空间理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他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切记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这些差异?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看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起初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差别,描述新图形的颜色。
(学生语言表达不必定知道,但即便意思对,教师这时都应予以鼓励。)
(3)你们了解长方形变化后受到的是哪个图形吗?
(学生提问。这时有的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这是垂直四边形数学表格式教案,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动机通过动手操作,让学员按照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到吗?在那里?
(给学生反思时间,引导学员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动机使学生先独立构想是为了有较完整的认知,小组交流是使每位学员都可参加进来。)
(2)小组方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看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动机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觉得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今天在生活中找到的这种垂直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起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师生,教师应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动机尊重学生的时尚发展,在评判中自我反省。)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法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他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垂直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动机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早已疲劳了,根据成人的心理特征,此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了解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他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现在了解的这个新图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稿2021范文3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发现的颜色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可区分从某个位置观察至的简单物体的颜色,能按照发现的颜色正确判定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真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自拍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相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图片)
提问:你看见了哪些?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边和旁边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也有两张照片,你明白是在哪个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看到了哪个?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员观察自己高中校门和学校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常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如何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后面,像这种(从后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后面看,看到的是哪个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那老师发现的是此处四幅图片中的那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同学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后面,师生一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右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右边)这回老师发现的既是那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照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截图)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发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规定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完善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见的猴子图片,(学生举起照片)说一说,你看见的是小猴的那一面?
分别使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发现的猴子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那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照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了解两者分别是什么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如何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边看见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员正确的观察方式,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发现的小猴的照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发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心得,正确区分小猴的一侧面跟左边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猫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它小朋友看到的猴子是哪个样子吗?请每位小组的小朋友按这种的次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照片中找到自己发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位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看到了哪个?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感受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图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了解下面这种相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提问,并探讨原因,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边面跟右侧面发现的视图的方式。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使学生说一说是按照哪些判断的,是如何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尚未积累的观察心得,通过想象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了解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至“根据发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理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将要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经常必须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货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车辆,你明白右边的图分别是谁发现的吗?
其实今年以来国家实际上放了30000亿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