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宝鸡市2015届高三年级模拟卷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纪特征。一起看看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原稿,记叙了作者住在乡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体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温情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自私品质,学习作者遇事敢于动脑思考及勇气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规定,教材的特征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认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短文,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乡村人们勤劳纯朴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例子,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勇于动脑思考,要勇气、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跟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心灵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征,在课堂中,教师以作者心灵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一直,注重教师的时尚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跟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与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员找出办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疑问比解决难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怀疑,能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原则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跟空间留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原则,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认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看懂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员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让学生最有的放矢,可以使教师深入理解课本,可以推动教师主动研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构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很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含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得到哪些启发?
(首先引入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出师表表格式教案,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素养,体会作者的勇于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质量,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师生想象,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培养教师想象能力跟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体会,读中感受。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场景更使你感动?
2、指名读被打动的语句,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含义,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探讨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让教师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理解课本内容,说出自己的另类感受。)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情感朗读课文。
2、寻找更可体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方式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提出:学生可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展现作品中的生动形象跟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对方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显课文重点,突破瓶颈。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美观又容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恰当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全球的问世而兴奋、自豪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描述顺序。
2、体会重点段落所包括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本,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员的跟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高亢的曲子,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国内刚成立的情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全球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哪些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了解有关这两天的什么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哪个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看懂了哪些?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疑问:
⑴学生小组讨论。
⑵班级学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偏爱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本,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练习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现在成立了!”你想需要怎样读?读这句话你想起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
阅读盛况作者写了那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这两段你读懂了哪些?
⑵还有什么不懂?
⑶讨论学生不懂的困惑。
三、总结方法
1、这篇短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教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能够让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
3、学了这篇短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哪个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句子。
【板书设计】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隆重庆典礼炮轰鸣庄严
宣读公告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在准确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法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路阅读”这种非常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式。
3、研读重点段落,初步展现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丽,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释题
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
出示:
(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你们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拿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举行的数量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
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状况。(板书:大典前)
2、自由读课文其余个别,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三、再读:整体认知说内容
1、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仪式。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升旗以后,毛主席(),在这时候,()开始,最后是()。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
四、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
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会场的氛围,把更可使你感受到这种氛围的词语勾画出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的是哪个?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现在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句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本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词语的含义,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这些地方?在你面前发生了什么样的场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
五、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
师:这篇文章也有众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感受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将课文中你体会比较深的语句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搜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式,并把这些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并尝试利用。
3.学会根据正确的格式创作艺术佳作。
4.读懂积累一些古人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子“说”的不同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式,学习利用。
2.学习并利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读以下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哪些共同特征。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击退追上来的敌方,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借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对手一次又一次地打下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对手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手臂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嘴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对准对手射击。敌人仍然不能前进一步。在陡峭的大路上,横七竖八地躺下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衣服,跟海洋一个颜色的绿军装。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陆军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队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行;战士们挺着屁股站在坦克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脚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种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跟同样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连队经过的之后,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夜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身上的衣服、手里的报纸跟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具体描述又有概括表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技巧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对方或物的细腻描绘;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展现(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下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起来。
(2)学生反馈练习状况,教师评价指导。
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断,注意细节的塑造。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词语,注意加点的个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到炮声,只看见国旗跟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很漂亮,空气是如此清鲜,天空是这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利用了同样的语句。(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到”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如此”突出了哪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同样的词性写单词。
(二)“说”的多种表达形式
1.读词语,注意“说”的表达形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既漫步在大街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称赞:“多好啊!”
?“我也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拒绝了伙伴的邀约。
?“既然这么,你之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双眼,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词语里“说”的表达形式是哪个?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变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拒绝”代替了“说”。还有的之后,先把语言写下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可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语句,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正确的格式创作艺术佳作。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人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参加一次艺术佳作展览,把你优秀的绘画作品展现给你们看。大家愿意参与吗?(板书:创作艺术作品)
2.优秀作品赏析。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照片中你有哪些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画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宋词。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绘画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名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固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哪些?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拿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去世,后主刘禅即位,把国内的军务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打算两次东征,在最后一次北伐期间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出师表表格式教案,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体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固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军两路攻吴,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匆忙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抨击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固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提议,把李纲提拔为礼部尚书。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唐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背诵一遍,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形式
三、创作艺术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懂不懂@Mr_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