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导学案的恰当格式是如何的?
“三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探究方案(初稿) 一、 实施“三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1) 近几年, 学校实行小班和普通班共存发展的办学机制, 经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学品质大幅提升, 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校受到了社会跟父母的认同。 (2) 始终存在一个困惑, 老师参与各级教学比武, 成绩不够理想, 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格局。 学校的后进生的面扩大导学案的基本格式, 平均分下降, 没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方式的支撑。 为此, 必须有所突破, 寻找出一套科学、 有效的教学传统----“三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 是“自学、 互学、 导学” 的简称。 。 二、 实施“三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含义和理论根据 (1) 现实含义 把教师习惯于讲授的常识转化为借助学生的看、 听、 想、 说、 读、 做等学习要素来完成, 让学员在同学的鼓励下主动取得知识, 从而超过最佳的教学效果。 (2) 理论根据 A、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法国的皮亚杰(J. Piaget) 。 他是思维发展领域更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成人认知发展的理论, 由于个体的思维发展与学习过程紧密相关, 因此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表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思维规律, 即可很好地表明学习怎样出现、 意义如何构建、 概念能否产生, 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要包括那些主要原因之类。 总之,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产生一套新的非常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我们觉得建构主义的主要课堂观念:①、 学生是课堂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课堂偏重教师的教, 现代教学侧重视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所以, 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只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因此, 教学情境中应漠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只有在作为课堂情境中的主角之后, 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②、 教学是促使教师建构知识的过程。 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图式的结果, 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 灌输知识的活动, 而是一个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运用各类情境, 帮助学员利用当时的常识与己有的心得在当前情境中 进行学习跟认知。③、 教师是师生学习的引导者、 辅助者、 资料者提供者。 关于学生, 人们仍旧信任“传道、 授业、 解惑” 的表述, 所以在特色教学实践中, 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 班级的管理者。
但在建构主义看来, 教师的价值就表现在能够激动学生以研究、主动、 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必须是学员的引导者, 辅助者或咨询者、 学习的资料提供者。④、 教学活动表现为合作、 探究方法。 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 强调规范和纪律, 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 教学应可鼓励教师主动参加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让学员面对难题情境, 刺激人们探讨、 探究, 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 互激的情景, 让学员学会在合作中学习。⑤、 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 教学需要加强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生由于疑难、 困惑而导致主动、 探究学习, 学生的矛盾、 混乱、 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师生的学习活动。 所以, 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员提供现成的答案, 而是在忍耐、 观察中, 引导学生成长, 这是一个过程。⑥、 教学评价应日渐多样化。 传统中, 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 或“标准参照评价” , 多以纸笔测验为主, 以师生记住多少学生教的何谓知识为基本按照跟结果。但即使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 求取一致的答案或许是不适宜的。 教育部新强调的“档案袋评价” 就是一种突出多元化评价的彰显。⑦、 学生的学习除了限于教科书。
传统中, 教学就是教师博士一本一本的教科书。 但如果学习是一种积极、 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学就不需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 整个社会文化及其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难题和情景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跟知识建构。 ⑧、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常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只有借助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跟合作、 对话等方法, 学生能够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教师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内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 加工和处理, 从而取得知识的涵义。 建构主义提倡在学生指导下的、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注重学习者的思维主体作用, 又不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阐释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B、 新课程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法: 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跟认知取向, 它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性、 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方法是由课程教育的目的跟内容决定的, 一定的课程内容必须相应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因此, 教师的课堂形式应该服务于教师的学习方法。
然而,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 主要是以被动接受为特点, 自主研究、 合作学习、 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很少. 怎样能够有效地改革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学生转变教学理念, 注意整合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个体学习、 接受学习的状况, 积极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 ①、 课堂教学应给教师自主学习的空间, 将“预设” 和“生成” 结合上去, 好的教学效果也唯有在学生互动中能够生成。②、 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前提是改变学生的课堂方法。 要变处处牵着师生走的学生主宰式, 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 的启发引导式。 ③、“所谓研究的课堂方法是指在校长指导下教师利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 ④、 “凡是教师才会讲述的, 能够传授的常识, 多半是死的、 凝固的、 无用的知识; 只有教师自己看到、 探究的知识, 才是活的、 有用的知识” 。 (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 ⑤、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互相交换, 各自得到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互相交换, 各自得到两种观念” 。 (著名诗人萧伯纳) 三、 “三学” 之间的关系 1、 强调“三明确” 明确一: 培养教师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领域,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演进学生智力, 培养学员能力是广大学生议论的中心, 研究的课题。 这里所说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其中自学能力, 可以说是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 知识丰富, 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 这是不可非议的。 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中国引起注意, 在全球中许多国家也更加强, 已变成具有方向性的弊端。 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备很好的自学能力的人。 所谓自学能力, 就是指独立获得知识的素养。 如果教师自学能力提升了, 他们的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提高, 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 古人说得好: “善学者学生安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学生辛苦而功 半” , 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 他就可以主动学习, 独立探讨, 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还要, 继续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准, 去自由探索, 去发明成就。所以, 用长远的心态来看, 培养教师自学能力是有重要含义的。 当前数学教学中, 普遍存在教授讲、 学生听, 老师讲什么、 学生听哪个, 老师讲多少、 学生听多少, 老师启发什么、 学生反思什么, 老师启发到哪里、 学生跟着想到那里, 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
下课了, 学生连书都没打开。 书是教师学习的依据, 老师讲的也许都是书上内容。 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 光使学生等吃“现成饭” , 不让学生自己去吃饭, 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 造成教师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差异就束手无策; 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离开老师, 自己寸步难行。 例如北京市小学升初中出过这种一道题: 一个长方体长跟宽都是 5 分米, 高 3 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 虽然学生把长方体的特点 6 个面 8 个顶 12 条棱背得滚瓜烂熟, 但是由于经常没训练过、 试卷没遇到过, 所以错率竟达 69%, 视为冷题。其实列式很容易: 5×8+3×4=52(分米) 。 学生把教师讲过的东西如果忘记, 自己不会翻书, 重新把解法弄懂, 理解素养低, 表达能力差, 学习更吃力。 到了中学长时间不适应, 其根本因素, 就是不会课前预习、 带着困惑听讲, 课后自觉重温例题,然后, 完成作业, 这一些自学方式。 因此成绩提升最慢。 总之, 我们觉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类感官全部调动出来, 引导人们主动地参与到各类学习活动中去, 自己去吃饭、 去探讨、去看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难题。
从而掌握自学方式, 探索知识的规律。 明确二: 适时组织学员合作学习也有相当有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之间互教互学、 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 相互交谈情感的过程,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予以或接受帮助。 合作精神是培养感情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合作性学习, 促使师生彼此学习, 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可提高教学凝聚力,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经常交流, 形成了合作氛围,从而赢得交际的乐趣。 现在的小孩都很独了, 这独字里有众多意义,一是孤独导学案的基本格式, 每天学习之余没有小伙伴玩, 在家看电视, 玩手机, 过早的接触小孩的东西, 没有心思学习, 二是懒惰,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 不知道谦让其他小朋友, 三是在家是大哥, 不知道尊敬父母,不满意就又哭又闹, 这些对她们的成长相当有害。 所以把它们捏在一起, 培养她们 团结互助的观念, 将来你们不成才都难, 而连与他人合作都困难的小孩, 将来长大了, 即使有再多知识文凭, 也不会很好的发展的。 把学习稍好的跟学习不好的小孩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他们彼此帮衬着学, 比着学, 每周评出写作业最佳小组, 每月评出成绩进步更快小组, 到期末, 谁的小组总分最高哪个组长当三好学生, 这样, 也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使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同时老师也可以试着使它们上讲台讲课, 体会一下老师的辛苦。
明确三: 导学案是完整的学习方案, 它与教案是有差别的。 导学案设计品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1)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表现四个特点: ①. 问题研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至“以问拓思, 因问造势” 的作用, 并可帮助学员学会怎样从理论探讨中把握问题的关键。 ②. 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教师学会独立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探讨综合、 整理归纳, 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模式。 ③. 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④.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构建整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训练。 (2) 导学案的编写方式及编写方法 导学案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准备、 学习内容、 学习总结、 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它带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订要确立, 具有可检测性, 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才能与之相对应。 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 有的老师命名为: 前置测评、 诊断测试等。 该环节的作用: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 要表现导学、 导思、 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 包括教师自主读书、 独立思考、 自主操作、 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员独立获得知识跟技能的过程。
学习总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 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密切的, 在推导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表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需要有鼓励教师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导学案的作用: 提出学习规定、 划定学习范围、 指导学习方法、 启发学员思考、 帮助教师理解等等。 (3)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要留意的五个原则: ①. 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 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 因此必须教师依据实际的讲课安排, 分课时编写导学案, 使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确立的学习目标, 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效益。 ②. 问题化方法。 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构建性的难题点、 能力点,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 质疑、 解释,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教师的探讨精神并且对教材的剖析、 归纳、 演绎的能力。 ③. 参与化方法。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加的机会, 激励人人参加的热情, 提高人人参与的素质, 增强人人参与的观念, 让学员在参加中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 敢于放手发动学生, 只要校长敢于给教师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 其学习潜能将会受到更有效的挖掘。
④. 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要表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规定。 教师指导又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 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师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应确立、具体地告诉学生看课本哪一页的那一部分, 用多长时间, 达到什么要求, 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检查等; ⑤. 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 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 阶梯性的、 符合各层次学生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案。 (4)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①. 必须一课一案。 导学案不能剪贴化、 简单化和习题化。 必须采取 35+10 的教学方式, 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 10 分钟; ②. 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 , 即教授如何讲怎样教,学生就如何学, 它以老师为中心; 而“导学案” 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更大限度地促使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如何鼓励教师学习,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它以学生中心。 ③. 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 导学案是鼓励教师学习的方案, 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来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2、 三者之间关系 “自学、 互学、 导学” 三者之间不能截然分开,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1) 老师的教案首先表现在备课中, 编写好导学案是导学的关键。 (2) 老师的课件贯穿于教师自学和互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学生在自学和互学时, 老师的巡视观察, 发现不会解答的题目, 进行部分指导, 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3) 自学是学员独立的主动的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 (4) 互学是学生加深理解, 拓宽视野, 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四、 组织与分工 学校建立“三学” 模式研究小组, 校长王学兴任院长, 负责科学学科; 书记包国生任副组长, 负责化学学科; 程阳清任副组长, 负责协调, 具体贯彻。 五、 实施方法 第一步, 自己实践研究; 第二步请学者指导论证; 第三步, 搞课题研究; 第四步, 成果推广。 六、 实施策略 (1) 实施时间: 10 月, 王学兴、 包国生分别设立全校实行“三学” 模式(科学、 数学) 公开课拉开序幕, 11 月 1 日, 校委会布置工作。 11 月 2 日, 召开全校实行“三学” 模式动员会, 11 月 8 日, 召开“三学” 导学案撰写研讨会。 从 2012年 11 月中旬起, 也就是从期中考试以后组织实施。 (2) 实施年级: 从初中年级开始。
(3) 实施科目: 两个理科(科学、 数学) 全面推进。 (4) 实施原则: 分工协作, 资源共享。 每人分到一个导学案为主备人, 最好同一个课题, 两个版本, 一个供教师用, 一个供学生用, 全部编印成册, 再经备课组修订, 资源共享, 按照导学案上课。 (5) 实施举措: 组长从期中考试后随堂督察, 发现谁不按导学案上课, 暂时留任教学职位。 施行后, 如果有错, 再改正。 其它年级, 其它学科提倡尝试, 学校公开课, 必须运用“三学” 模式教学。 柯城区巨化中学二 0 一二年十一月
晚上你直接去他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