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王坛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执笔人:相丽娜 联系电话:85788194 电子信箱:xiangli0705@163.com 设计思想: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难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 问题。《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你们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 化,一改先前“矛”和“盾”不能并存的理念,不仅让“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很 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装备——坦克的问世,使学生在这通俗易 懂的独白中知道“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特点,才能成就出新事物” 的深刻道理。 教材分析:这篇短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 明坦克。由此表明“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1-4 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 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它们结合上去,发明了坦 克。第二部(第5 段)讲发明的战车在战役上击败敌人,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 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次序叙述。叙事简单明白,用事 实表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征。 四、学情分析: 这篇短文内容简单易懂,但识字量非常大,教学先指导教师自学认字,培养独立识字 能力。在自读课本的之后,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音节,感知字义。文中有一 些句子较难理解,先使教师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困惑,再指导学习跟讨论, 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素养: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绘画字词;学习背诵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表明的道理。培养教师独立识字的素养,培养学 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索的习惯。 过程与技巧: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式,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式,学生感受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鼓励,学生在感 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对方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 本文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心得理解“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五、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攻防的特点合二为一的 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导致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本,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字词 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照片:你明白什么是“矛”?哪个是“盾” 吗?他们有哪些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两者集合在一起, 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差异字形才好看。(2)在 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矛是防御对方的装备,而盾 是攻击的装备。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学生轻读课本,要求读准音节、读通段落。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3.巩固新词。4.指读课本,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本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 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 (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语句: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大显神威(教学中应注重提倡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受语言。
只 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本,学生经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情况。先 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剧情,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受会是 丰富、生动的,将会很真切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涵义,从 而渐渐培养教师从整体上体会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解读 1.学生再背诵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难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难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能作参考: “是的,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哪些启发?这两个问题成为下节课学生探讨 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 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这些字更 难写,等一下给朋友提醒。 2.重点指导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份所占的大小有哪些不同。 B.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示那些字更难写,写的之后应留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生字、抄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表明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生字,下面老师这 儿有一些词语,你们可读准字音吗?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坦克的照片,你们明白这是哪个吗? 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
为了使学生可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形成独特的兴趣,可以抓 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本里的语句来表明。 你可把你的理解读起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 中“1916 年,英军的战车首次冲上战役。德国军头一回见到 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表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 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 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缘由 在于发明家勤于反思、善于实践的优秀质量。)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觉得“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使教师朗读短文的第五自然段。 (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 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起 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 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14 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激发师生学习的兴趣。 2、再读读2——4 自然段看课文是如何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同学”,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大幅阅 读和提升阅读素养提供内因。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 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景,为中间深入体会文章的内 容、情感打下基础。) 正象同学们说的这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帮你们听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无法招架。 (1)雨点般:你可想象那是如何的雨点吗,如细雨般优雅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2)在鼓励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 (在这里培养教师抓住重点段落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 意思。 (4)左抵右挡还是无法抵挡,比赛多么激烈啊。你可把当 时的画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 (5)自由读,指读。 (要鼓励教师联系句子来感受词语的含义,在理解“难以招 架”时,可以使学生借助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 明家左抵右挡”来感受。“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 猛,很难抵挡。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中而是应培养教师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素养。这只是学生在校长的指导下进行 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法。) 如果是你,在这十分紧急的状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看法,这样很 能感受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起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 行默读。边读边思索,思考发明家是如何想的。同桌交流,给 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 屋子还要会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 明了坦克。 6、交流讨论。(1)谁先来看看,他想起了哪些方法? 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 你读读书,把这个方法好的地方读起来.(2)这是他先想起的,后来他既想到了哪些方法呢?默读 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既产生了新的看法。 你可按照他想的内容,把以下的语句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 引导学生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这次这样的方式好不好呢?(既能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 过深入的全面的探讨后,有了这种成熟的心态的。
我们再把 他探讨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感受科学家思考的严密 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员认识发明 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特点合二 为一的过程。) (4)老师总结:通过刚刚的读书,我们了解发明家就是这 样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侯,自卫重要而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总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 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哪些呢?(它 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营造出气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它事物身上的特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当时的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充分展现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推行,进一步展现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发明家将冲突的弊端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白泡泡提出的难题,这是在鼓励学生联 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它举例来表明课文最后一句话。
可以成为扩展思 考的考题,教师能在师生广泛探讨、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 个“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事例,比如 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 习和做事方面:采纳别人的特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 导学生的深入探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 实际中选择类似的例子;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 便的地方,并强调改进和缓解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应不断 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种有益的看法记下去,放入自己 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推进 口语交际做打算。 通过以上这种事例,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吗? 进攻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资料: 坦克的出现 1916 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 的战斗,双方都守住着自己的防线,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防线。索姆 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山坡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 天空,浓烟弥漫着山坡。 突然,从空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声响,一群钢铁碉堡似的 怪物,冲出阵地,向英军防线压去。德军官兵看见那些怪兽,拼命 朝它射击,用嘲讽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手枪打炮,一边 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
德国士兵一看这很大怪物还要把自己 碾成肉酱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吓得抱头鼠窜,只好逃在掩体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 怪物轻而易举地跨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很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役的"陆地巡 洋舰"--坦克。它有28 吨重,乘员8 人,侧外呈圆形,在右侧炮塔上 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 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 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 6000 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 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系。 这次参战用的59 辆坦克是在非常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 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 辆处于战斗出发地,其 中14 辆按时出发,9 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 辆遭遇泥潭内无法自拔, 只有9 辆冲进德军防线,向纵深突进13 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 10 是哪壮观威风的画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英军 阵地一片混乱,被美军轻而易举地冲破了一部分;而联军士气受到 极大的振奋。从此,坦克在战役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 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 这样几个原因。
当时美国在全球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更漂亮最有威 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诞生,就好比威力强悍的巡洋舰,因此就让" 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跟榴弹都是从巡洋 舰上拆出来装到战舰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火炮称为"陆地 巡洋?quot;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既叫坦克呢?据说美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战机运往 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英文就是 "坦克",后来他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但你不该自以为有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