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20-09-10 01:1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雪的古诗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分别写了冬、夏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美好景物,表现了作家对大自然美好风景的喜爱歌颂之情。

《游园不值》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诗中描写了秋天的一夜,诗人望着远处春天的景色,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到了同学的住所,园门外的荒地上长满了苔藓,主人一般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客人的拖鞋齿踩坏,所以客人小心地走过青苔,到了柴门前,轻轻地敲了许久,也没有人出来开门。但从哪一枝探出墙外的梨花来看,园中此时应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诗中的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想,第四句则是画龙点睛,是神来之笔,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前两句写了夏季西湖上乍晴乍雨的巧妙景象,后两句则用女神西施的浓妆淡抹来形容西湖的晴雨天气,认为它无论是晴天还是夜晚,都各有各的妙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写夏天西湖的景色,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是在夏季的晴日,而且是在早上太阳刚刚回来的时侯,作者抓住了哪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朝日映照下非常娇润红艳的牡丹,使作者认为它们比任何之后都很美丽动人。

教法建议

1、教师能运用配乐范读,来感染学生,引入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色进行想像;根据诗意,自己绘画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开启诗的诗意。

2、凭借情境,品味诗句。教学不是教师一字一句的释义,而是使学生图诗对照,先写出图上的情境,再通过图画学习诗的诗句。在课堂中要把重点放到指导朗读,帮助教师理解内容跟体会诗文描写的诗意上。

3、开拓联想,体会诗的观念感情。

4、反复吟诵,升华诗情。反复诵读,反复吟唱,把诗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情境所展现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5、课后拓展,可使教师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景物。

词语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应:大概、可能的意思。

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苍苔:即青苔,地上长的一种绿色的苔藓。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用竹子编成的简陋的门。

湖:指杭州南湖。

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

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的装扮。

浓抹:浓艳的打扮。

总相宜:都十分适合,意思是都更和谐。

晓出:早晨走出去。

净慈寺:浙江省杭州西湖南岸的一个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同事,曾经做过直阁秘书的官。

毕竟:到底。

四时:本是指夏季冬季四季,诗句里指“六月”以外的其它时节。

接天:与天相连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映日:阳光照射。

别样红:红得不同于一般。别样,特别,不一样.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柴扉——柴门 毕竟——到底 相宜——适宜

怜——惜 宜——适 穷——尽

反义词:

小扣——重敲 相宜——不适 同——异

淡——浓 关——开

文章导读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句写的是作者游园,由于主人不在,久等而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的春意,仍觉得非常快慰。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风景的著名诗篇。短短四句诗,包含了西湖的种种风景。在作家笔下,西湖美景千姿百态,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漂亮,具有永久的美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出来,所看见的西湖两岸的美好景象。赞叹六月西湖的另一番风光。

《游园不值》赏析

【原文】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

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河南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赏析】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竟因而生发感想。他想,这也许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使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作家的善解人意,也说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结!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抑或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无法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他们炫耀着夏天的美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秋景,还写出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灵魂早已被这动人的初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写雪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菏花别样红。

【今译】

毕竟是西湖三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妖娆鲜红。

【注释】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古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季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三月美丽风景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十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借助对西湖风景的极其赞美,曲折地抒发对友人的眷念。诗人开篇即说因为四月的西山,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词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景色,是足能眷恋的。然后,诗人用富有强烈颜色对比的语句,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风:翠绿的莲叶,涌到窗外,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翠绿之中;而娇美的莲花,在骄阳的映衬下,更变得非常明亮。这种谋篇上的转换,虽然曲折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素养的奇绝和创作的绝妙。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译】

水波闪动晴天时风光绝美,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注释】

湖:杭州南湖。

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

方好:才变得美丽。

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秦国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份甚至淡雅或者艳丽。

相宜:合适。

【赏析】

苏轼在南京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更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茫无边、开阔明亮的水乡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河,把西湖山水的别致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展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韵味相提并论,出人意外,而又十分贴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严谨平易之感。

诗句直译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里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意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伸出墙外来了。

2.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波光闪动下的西湖很美丽,山色迷蒙中的风景也更新奇。我要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无论淡妆或浓抹同样都适合。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它时候大不相似。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翠绿,荷 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难句解析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看花进不了门,这的确是件扫兴的事,诗人只有望园兴叹。正在流连之时,他突然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心里一阵惊喜,园里的吐蕊得正盛,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出了墙外。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技巧,写出了浓浓春意。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诗是作者发现西湖的景致而形成的奇想。把西湖和唐朝著名的女神西施相比;不论是薄施脂粉,还是浓妆艳抹,总是那么甜美动人,使人流连忘返。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意思是片片荷花,编织成一望无际的青翠,直接与碧空相连。朵朵莲花,沐浴着阳光,显出特别的鲜丽艳红。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怜:爱惜。小:轻轻。意思是:大概是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里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2)方:很。亦:也。意思是:波光闪动晴日下的西山很美丽,山色迷蒙雨中的风景也更新奇。

文章结构

《游园不值》:前两句写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是抒情;后两句写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是抒情古诗教案怎么写,蕴含着深切哲理。

《饮湖上初晴后雨》:前两句写西湖晴天、雨天的美好景象;后两句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代佳人西施来形容西湖在任何之后都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总写西湖三月的风景不同于其他季节;后两句抓住西湖的莲叶和莲花,具体展现其夏日美景。

写作特点

《游园不值》:取景角度小——墙角的一枝红杏古诗教案怎么写,但是意义丰富而深刻。“春色满园”和“一枝红杏”对应描写,相互辉映,不仅表现出春光无限,而且深刻阐述出一切美丽事物都充满强大生命力的励志。

《饮湖上初晴后雨》:用绝代佳人西施比喻西湖风景,生动形象。除此之外,这首诗并不着眼于一处一景,而是概其全景,笔力恢宏,极富艺术感染力。

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雪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写十月西湖的秋景,只抓了莲叶和莲花,突出了重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修辞技巧的利用,更加突显了莲叶的多跟蓝。

学习要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含义。

2.通过朗诵诗词,想像作者描写的秋天、夏天的美好景象。

3.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并抄写三首古诗。

中心思想

《游园不值》:写的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作者想象了满园春色,进而赞美了寒冬。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写西湖晴天、雨天的风景,并用西施作比,赞美了西湖风光。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情感地朗读短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谚语,体会诗文描写的诗意。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情感地朗读短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谚语,体会诗文描写的诗意。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学习三首描写初春不同景色的诗。板书课题 :《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检查预习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种字的读音:屐齿 扣 潋滟 亦 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认识文学的内容:诗中描写了如何的场面?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探讨,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如何的场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念感情?(对春天美好风景的歌颂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文。

提问:诗人向我们叙述园子里的场面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色,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可发挥读者的形象,使句子委婉朴实,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将要充分感受古诗所叙述的诗意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出来吗?

学生美术,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就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 扣 潋滟 亦 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