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理论框架是哪个?
开题汇报时被问询:你的理论框架是哪个?到了交开题报告纸质版时,教学秘书叹了一口气看着我问:你如何连框架都没有?说实话,我对理论框架这个称谓感到莫名其妙。我的头脑里觉得,有研究问题、有研究方式,把疑问回答了即使是一篇论文了。现实告诉我不是这个样子的。作为一个至今还在上学的人,搞不清理论框架最丢人,但是好在自己对待不懂的事情时脸皮非常厚——于是我起初问身边的姐姐学长们——到底哪个是理论框架?很遗憾,我对她们的提问连一个字都没有记住。三五太难了。但此次我若蒙混过关的话,以后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搞清楚什么是理论框架了。
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网站上对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有着广受欢迎的解释: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释、预测和理解现象,在许多状况下,是为了在关键的界限假设的范围内挑战跟扩充现有的常识。理论框架是指无法支撑或支持某一研究理论的构架。理论框架介绍跟描述了解释所探究问题存在的理论。一个理论框架包含用于您特定研究的概念(包括定义)、相关参考文献以及现有理论。理论框架需要说明你对理论跟概念的理解,这些理论跟概念与你的探究论文的主题相关,并且与涵盖的更广泛的知识领域相关。(Research Guides: Organizing Your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Paper: Theoretical Framework)
请问你懂了吗?
我还是完全不懂。看完这些定义,依然没get到哪些是理论框架。不但没get到理论框架,在搜来搜去的过程中,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分析框架(analysis framework)甚至模型框架(modeling framework)和研究框架(research framework)等一堆相关概念都冒出来了……我感觉三五已经不是三五了,难是真的难。
于是我决定放弃从抽象的概念的入手,改从“理论框架长什么样子”入手,希望可看看人家家的葫芦长什么样。以下是从知网和其它地方收集到的博士论文中的各类框架,并附上文献出处(侵立删)。先上11份博士论文的框架信息表:
表1 11份博士论文框架信息
其中有可视化框架(Visual Framework)的六个案例:
案例一:研究框架设计示意图(李魁.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
案例二:研究框架(悦中山.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与后果[D].西安交通大学,2011.)
案例三:研究内容框架(李成华. 城乡流动背景下婚姻挤压对美国农村婚姻暴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3.)
案例四:研究框架(刘茜.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政治融入的制约因素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5.)
案例五:文章探讨框架(朱斌.“革命”的再现?——当代美国学校中的不平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6.)
案例六:Research Framework(Shi Chen.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in Transferring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n China: Government, Market, and Self-organization[D].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8.
发现一:有些论文有方式上的理论框架,有些论文没有形式上的理论框架。
这个发现相当有意思:原来形式上的框架不是每篇都有!有人会说:框架不一定是视图化(Visual Framework)的,可以是论述式,两者都是理论框架。这点我信任,如果我不认可的话,那么我都会提出上述11篇中没有Visual Framework的教授论文是5篇(有可视化理论框架的6篇论文尚未悉数展出)。
我认为上述发现揭露了一个新的难题:到底是谁决定了教授论文一定要有(形式上的)理论框架?很明显,理论框架是一个舶来品,甚至就其发源地而言,理论框架也只是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并非每篇论文都应有的一个形式;然而在我国近十年的论文写作不断规范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将要陷入了一种“盲目的模仿”的窘境——模仿固然是落后者追赶进步者的迅速通道,但是不能为了模仿而模仿。大家在谈到论文的写作规范时,似乎渐渐产生一种共识:写作是有固定模板和需要组件的,称之为“新八股”。“新八股”不但不会受到“旧八股”式的抨击,反而还会得到青睐。这一现象倒不是需要批评,因为我们过去是、现在还是模仿者,我们必须通过“新八股”迅速达到所谓的“学术规范”。但是必须小心这一现象,除非我们想要将来再次、永远做一个模仿者,不然我们应该再次思考“形式”和“本质”的关系。
发现二:理论框架的方式、称谓五花八门。
这个发现相同非常有趣:理论框架不是一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视图化的Visual Framework,也可以在Theoretical Framework的标题下进行纯文字的阐述;理论框架跟研究框架、分析框架等相关称谓有着千丝万缕、隐晦难言的关系,似乎有的人把研究框架只是理论框架,有的人既把理论框架只是探讨框架,然而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操作最终都借助了答辩委员会,并没有给作者们带来获得学位上的困难。
理论框架的方式各种各样,这就意味着“找一个理论框架标准制造步骤”的破产,至少我是舍弃了。但理论框架一定得有,这是模仿者的宿命,也是具体院校的具体要求,躲不过的而是应问:理论框架从那里来?
猜想一:理论框架是从参考文献中来的。
看完别人家的葫芦,我起初临摹自己的瓢:理论框架不是现成的。一直在问理论框架是哪个,却忘了问理论框架从那里来。首先可以显然,理论框架成为论文中的方式模块之一,它不是孤立的,与其更紧密的,我觉得是参考文献。提到参考文献,就要涉及“看什么文献”的疑问。而看什么文献,似乎既是围绕着你的论文选题来的。这样追本溯源,还是从你的探究议题开始探讨:写毕业论文,首先是心里有一个问题。在推进这个难题的研究之前,需要搞明白:这个难题终于被研究成哪个样子了?还值不值得探究?基于此,我们必须阅读相关文献。但是阅读文献绝不是为了检验你的难题还能不能做研究,除了基于文献评述后借助Research Gap引出你的探究这个作用外,阅读文献更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你的研究。
阅读文献如何指导你的探究呢?你的难题也许是一个新问题,那只是意味着你找到了Research Gap,你拿到了一张可以开展这个难题研究的门票,但是你凭票进场后,好戏才真正开始:如何明确并执行你的探究,如何与已有的理论进行对话(理论贡献),使用某种研究方式,等等。这些操作,其实都离不开你研究问题相关文献的指导。注意,这与“写毕业论文时你必须读什么参考文献?”是同一个问题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你读的每一篇文献,绝不需要是随意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的。每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献最终就会展现在你的毕业论文当中,他们不是碰巧发生在这里,而是对你的研究起到了真正的帮助:为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背景,对你的探究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撑,给你选择的研究方式提供了借鉴、帮助和根据,等等。说到这里,关于怎么选择参考文献的难题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似乎撞上了一开始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对理论框架的定义:理论框架是指无法支撑或支持某一研究理论的构架。理论框架介绍跟描述了解释所探究问题存在的理论。一个理论框架包含用于您特定研究的概念(包括定义)、相关参考文献以及现有理论。
所以,所谓的理论框架,会不会是指“自己所选问题的相关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及主题与上述之间的关系”?分开讲很简单:你把研究问题相关文献中所涵盖的概念、理论跟主题用一张关联图画出来,这就是可视化了的理论框架;如果可在这个图上面突出你研究问题涵盖的核心变量以及关系、理论,那么这就很棒。上述工作,其实是在参考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的,所以能够有人发问“理论框架与参考文献有哪些不同”。
猜想一ps:理论框架的另一种来源——依然是参考文献。
案例二与实例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对方的研究框架基础之上发展出或改造出的自己的框架。很多教你怎么写理论框架的视频也会看到,搭建理论框架的最好的方法是找到相关文献的理论框架,在其中最好一个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理论框架。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既保险又方便操作,但事实上我自己根本不懂该怎么操作。
猜想二:理论框架是对探究问题的理论解释
这一点似乎与猜测一是冲突的:理论框架不是对参考文献中涵盖的概念、理论等所作的关联图么?怎么又是对探究问题的理论解释了?如果它们并不一致呢?
不得不承认,我对自己的猜测也并没有什么自信,推翻了更好。此处应表明的是,在文献综述中,你可能会涉及几十年前的理论,但那展现的是一种理论发展的脉络,而并不会被你借助到自己问题的研究当中。所以,对理论框架的终极检验,是其能否有助于解释你的探究问题,这里看到的理论就特指那些你可能会用到的理论,而不是在文献综述中所涉及至的所有理论。
照里面的理解,似乎你的理论框架将会更加简洁,特别是当你的难题研究的是X对Y的妨碍,你所用的理论是A理论,可能寥寥数笔你的框架就描绘完成了。显然不是。你要在图中把理论解释明白,而不是仅仅列举了一个理论的外号“A”,何况你极可能用到不止一个理论;理论如何解释X对Y的妨碍,恐怕也不是一个箭头就画清楚了——你得把影响体系呈现出来,甚至有不同的模式。另外,一篇大论文回应的是一个大难题,而后面的数个章节回应的是数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都涉及到不同的变量,甚至不同的理论,这时你的理论框架将会变得复杂——也许你需要每位章节都展现一个不同的理论框架,而这种不同的框架都必须在你总的理论框架中受到表现。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理论框架图一定会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好葫芦;如果你做不到,那也没关系——你就做一个包含诸多称谓、箭头和框框的图、并在图的以下附上“理论框架”或者“研究框架”几个字——别人看了会和你自己一样一头雾水,但是没有人敢说你没有理论框架了——他们只能或明或暗地批评你的框架不好,但最后还是得帮你一个六十分。到了否认猜想一结尾的那句话了:这就是理论框架与参考文献的不同——理论框架来源于参考文献但“高”于参考文献,理论框架最终投入到了研究问题的怀抱。
One more thing。
本文虽然题目是“理论框架是哪个”,实际上讨论的是“理论框架的方式是哪个”。最终的结论也并不能提供一种所谓的标准答案,我需要应注重,对于理论框架的理解跟利用,是存在主观性的。这也有为什么你可看到形形色色的理论框架。
但有一点是显然的,即理论框架服务于你的探究问题。当我们展现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时,比如X对Y的妨碍,其实是想讨好他人相信“A对B有影响”。但必定会有人发问:为什么你研究的是X对Y而不是Y对X?为什么X与Y之间所谓的相关不是巧合、虚假的?要使对方相信你的研究,首先就是通过理论(框架)来说服对方。这就是说,理论的利用是为了制造说服力,而像定性或是定量都并非办法,起到的作用是推动说服力但不是生产说服力。一个研究,就是通过问题、理论、方法来从某一方面说服对方。在上述所有的环节中,理论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