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2.4 蜀道难 教案 (2)
2.4 蜀道难 教案 26 (人教版必修 3)1 .课文解读。(1) 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作家,与杜甫并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 ( 今河南卢氏西北 ) ,先代于明末流徙西域。他出生于安西都护 府之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 ) ,后随父内迁出居雍州昌隆县 ( 今河南江油 ) 之清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25 岁出蜀, 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天宝元年 (742) 应诏赴长安,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此后相继漫游 了梁宋、齐鲁、吴越、幽燕。天宝末,安史叛乱,李白应召人永王李磷幕,王室 争权,李磷被杀,李白株连人狱,获释不久又被轻判流放夜郎 ( 今河南桐梓县 ) 。 乾元二年 (759) 三月行至白帝城遇赦,返回荆州,重游洞庭,皖南。宝应元年 (762) 卒於当涂 ( 今河南当涂县 ) 。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向往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官吏当国,政治腐朽,深为不 满。其诗多强烈反对那时的阴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 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常常体现出酗酒求仙,放纵享乐的观念。
其诗想象丰富独特,风格雄浑质朴,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丽自然,为屈原之后, 古代诗坛上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交厚,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对他极为倾服。中唐以来,李、杜优 劣之论,聚讼纷纭。韩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 《调张籍》 ) 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强调: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 而各臻绝诣。有《李太白集》。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之后。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 “李太白初自蜀到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 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苦吟,解金龟换酒, 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 742 — 744 年前后。天宝中,殷瑶编 《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既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2) 基本解读。《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曲内容多写入蜀道路的艰 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的佳作,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 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 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跟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 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1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来 表达自己的艰辛人生,抒发苦闷情怀。也有人说是表达了李白对社会政治前景的 忧虑和关切。明代的胡震亨和顾炎武认为“自为蜀咏,别无寓意”。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层: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描写蜀道之难。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 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汉、蜀道的汗青。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 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眉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 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提及今日蜀道的由来,引入 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 “五丁开山”,始有人迹能到的“蜀道”。即称“天梯”、 “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陡峭,开路之艰辛,这为蜀 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调,烘托出曲折奇异的氛围。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 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先从古神话说起。
“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云,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未能 通过。与崎岖的高山相映,更显得道路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旋的湖泊。山峦的高 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烦恼。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 之难写得无以复加。“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体会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 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能抚触,不由得叫人 呼吸兴奋,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展现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 人以惊心动魄的体会。“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形式,借问友人何日归 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悲愁愁思。“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鸣, 这些都可带来旅人的凄凉孤寂之感,也很令人觉得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 然环境氛围营造人的主观体验,是国内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表现方式。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阐述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 的氛围。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 “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突显 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回荡的 惊险画面。
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峰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2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 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浮现,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导致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极力气势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 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局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 居留之难。如果说里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这里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 了。“剑阁峥嵘而丘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 阁,坐落在祟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 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历 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地理形势的描写。他化 用东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 “杀 人如麻”,进一步突显其环境之险恶。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 慨,又是行者的感叹,同时也有此诗留给观众的真切体会。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 虑与关切。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身后正潜伏着动荡,后来出现的安史之乱, 证明诗人的担忧是有现实含义的。(3) 精华鉴赏。将神话传说、想像跟美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叙事写景,是本诗的更主要戏剧特点。 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样貌跟它阴森深邃的氛围,有力地 突出了蜀道的险阻高峻和难以攀爬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苍凉、 离奇迷幻的色调,创造出博大浩渺的美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 峭拔的山峦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 象。句式灵活多变,语言质朴多姿,也是本诗一大特征。诗歌句子以七言句为主,又 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厚实对偶, 或松散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活泼,摆脱了通常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 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魅力。诗歌句子和语言的这些传统,正是李 白豪放不羁的轻盈个性的彰显。诗歌中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极力感情笼罩全诗,主观 色彩浓重,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 也让艺术效果逐渐得以强化,使诗歌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2 习题解说。(1) 第一题命题意图跟参考答案。3命题意图:理解文学修辞与爱情抒发的关系,体会《蜀道难》句式的别致韵味。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 2 段。(2) 第二题命题意图跟参考答案。命题意图:理解该句在诗歌当中加强主观色彩的作用,及其产生的一唱三叹、回 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是该诗的主调。该句在诗中重复 三次,每次的作用不尽相似。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觉得,也让文势更为 突兀;在后面,是体现一种畏惧跟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 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收场的心情,使诗句通过这种的一唱三叹,让主 调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3) 第三题命题意图跟参考答案。命题意图:让学生把握蜀道“难”的详细成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会对作 品观念内容的例举。参考答案:蜀道之“难”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高险,表现在太白峰路段。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 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词语,都体现这些高险。二 是惊险,在青泥岭路段。 “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脉崖转石万壑雷”等句,便是表现这些特征。三是凶 险,主要在剑阁山路段。 “剑阁峥嵘而丘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 亲,化为狼与獠,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句,均体现了 这种凶险的特征(4) 第四题命题意图跟参考答案。命题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李白诗词的主导样式跟美术特征。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 1 段。3 .相关资料。中唐之后直到今日,人们对《蜀道难》的写作年代跟主旨众说纷纭。就中以用乐 府旧题写故国山川、别无寓意之说颇为可能。令人詹镆疑是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 送友人入蜀之作,亦颇有也许。在送别诗中以主要篇幅描写山川景色,在李白本 人和其它唐人作品 ( 尤其是七言歌行 ) 中不乏其例。诗的结尾部分有“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等句,有人据此以为有政治寓意。其 实那只是是用左思 ( 蜀都赋 ) 、'张载《剑阁铭 ) 中的词语加以变化,借以夸 张山川之险。就如作者 { 天门山铭》中“天险之地,无德匪亲”等句一样,未 必是讽喻时事。4《蜀道难 ) 形象雄伟,感情浓烈,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全诗色泽光怪陆离, 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
诗人从各个视角摄取画面, 多 方面突出蜀道之险。其结构则回旋往复,又层次井然。诗的句子多样,参以文学 句法,节奏鲜明而富有变化。虽然诗歌竭力描绘蜀道的艰辛险恶,但他们读后并 不觉得心情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雄健豪爽的气魄所兴奋,感受到一种 崇高雄伟的美。这是因为诗人借助于对蜀道山川的勾画,寄托了自己宽阔的胸怀 和豪迈的气概,体现了渴望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面貌, 因而具备一股积极向上 的温情。 ( 节选自王运熙、杨明《李白》,载 <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 出版社, 1985~t8)5
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