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一)——教学无小事

2022-11-18 20:5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一)——教学无小事

教学不是小事,处处都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学校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动力。

我。教学反思的意义和特点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什么是“反思”?简而言之,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检查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决定和由此产生的结果。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主观行为表现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依据,并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要么肯定和加强,要么给予否定和纠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美国学者波斯纳(G.J. Posner)非常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一种狭隘的经验,最多只是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深入思考经验,他们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也是指教师自觉地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加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实用性。无论教学效果如何,都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而这个实验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意识。不断的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个人的思想成长需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射率。“反向”是重复、正和负的组合。教师可以站在自己之外,从多个角度思考,多方面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它也可以打破常规,异常思考和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为了反思,教师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找到解决方案,实现不断发展的目标。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以激励人心。问题要整改,问题要发现,要思考,要升华经验。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水平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将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自我反思,属于“个人奋斗”。或晨望蓝天,或灯下静思,或课后寻找不足,或掩盖调研,这些教学反思活动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定位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持续教学反思这个重要环节。“教,才知难”,教反思会解疑惑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表达的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和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五大方向,即:

(1)课堂教学方向

注重“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使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能否激发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效果如何,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和主要内容。

(2)学生发展方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发展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否找到并符合“学生最近的发展区”,是否刺激和促进学生成长;师生沟通合作的有效性、讨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教学是否体现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不同长处(让“好学生”吃得好跑得快,“中学生”吃得好跑,“穷学生”吃得不落后)......这些内容指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

(3)教师发展方向

注重教师的个性、自我形象发展和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可以对教师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新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定位

注重教材的建设和开发。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表示,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是“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还是“习得课程”,教师都需要理解、再创造、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发展,如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已不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指示性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在教学中也不断被测试、发展和改进。教师是否科学地处理教材,是否具有创造性,能否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是教材研究的方向。

(5)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注教学改革理论、实施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的最高追求,是理性反思的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和步骤教学

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和教学中的一种时尚风格。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五个环节。

(1) 筹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

问题发现阶段,主要是情景审查(第一阶段)。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中的特定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等收集相关信息。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自我陈述和回忆、对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清单、问卷、访谈等,以及音频和视频档案。教研组和平行班教师要营造轻松、信任、合作的氛围,帮助教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2)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是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找出原因(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教师分析他们收集的信息,特别是关于他们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信息。特别是要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包括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从而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明确问题的根源。在这里,教师可以使用自我提问来帮助理解问题,或者通过合作的方法(相互观察和分析)。

(3)反射阶段

反思阶段是假设阶段,侧重于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在澄清问题后,教师开始在现有知识结构中搜索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或通过咨询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在线搜索文献等),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解决方案。这种信息寻求活动是自我指导的,并产生研究结果,帮助教师开发新的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4) 再行动阶段再行动阶段

是假设检验阶段,侧重于明确方向并将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研究,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在考虑了每个动作的效果后,教师开始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测试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问题和新体验。

就在再次观察和分析这一行动过程时,一个新的反思周期开始了。可见,教学反思是循环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

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在这个循环中,不断的跨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反思的水平也会上升。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和形式

(一)反思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找到更好的反思方法。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即行动研究和比较方法。

>>>>

1. 行动研究方法

即把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历史进程中认识的对象。同时,打通信息绿色通道,不断获取学生反馈,将其作为另一个理解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将两个具体的理解对象揉在一起进行整合和思考。教学反思贯穿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在一个阶段。

>>>>

2. 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思考,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定期进行讲座交流,研究他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要学习优秀教师和特长教师的教学思路。他能攻玉,找出思路上的差距,分析手段和方法的差异,通过学习和比较提高自己。

以上两种方法使用两个参照系:前者从师生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自我”和学生的“他者与我”,后者则基于教师的“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还是比较方法,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2)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根据划分的标准,形式必然会有所不同。

1.从

教学反思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考:教学前反思。这是提前的反思。课后思考:课后

总结思考,紧密结合个人感受,写好课后或教学日记。这种形式对于新教师来说更为重要。

思考后一周(或单元思维):即经过一周的课堂或单元讲座,反思问题,发现问题并纠正。

月后思考:开始冷静梳理,重新整合一个月的教学活动。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后安排。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听取家长的意见,是比较完整的分阶段分析。教师分析和整合期中教学质量。

此外,还有事后思考,事后思考

、事后思考等。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可以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教学班的情况下进行宏观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要深刻、透彻、全面,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反思:总结和回顾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后记和教学总结是自发的反思。这种反思伴随着自发性和任意性,或经验,或感觉,或总结,因其具体内容和小角度,因此缺乏深度,无法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背后的规律。理性反思:多概念、多

角度、多方位的反思、评价和判断,从教师的言行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究教师的基本素质等,以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目的。相比之下,这种反思更深刻,反思程度更高,可以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具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帮助和影响教师的发展。发展反思:对教师的

成长和发展进行深刻反思,从教师、学生、学校等角度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落实和评价,能够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具宏观性,更具研究性,注重学校教师发展,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水平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不一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刘家霞博士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根据教学反思的进行性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教学技术水平(预反思层面):注重“怎么解决”和“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使用的手段,获得效益。课前三思。

原因分析级别 (准反思层面

):通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原因背后的原因,目的是探索或澄清个体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这种形式的反思比较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Level of Reflection):在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反思和审视这些问题时,考虑道德和伦理标准,并揭示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5. 提高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超越自己的情况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是新观念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职调研的能力。研究证明,成功和有效的教师倾向于积极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因素,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和他们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此,它被概括为“四个要点”:

(1)要提高个人科学反映的质量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更要进行科学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

科学反思的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有积极的情绪品质。教师要有科学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飘飘然,扎实工作;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协作,倾听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

二是要具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它主要集中在知识的四大方面:教育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此外,有必要适当扩大知识范围。

第三,要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确定参考目标;保持反思日记(尤其是缺陷);与同事或学生沟通;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学习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2)要养成超前反思的好习惯

反思性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

从教育教学手法的角度思考、质疑或评价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求教师用反思的结果来纠正自己的不良教学行为,并将其应用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中。

美国教育家J.W.布鲁巴赫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实践的反思”; 二是“实践中的反思”;三是“反思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在实践中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中,“为实践而反思”是前两类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和“在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后形成进阶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加强对研讨教学的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和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你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优化教学,逐渐成长为人类灵魂的称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