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春天的深情回忆——写在课题结题之后
春天的深情回忆
——写在课题结题之后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朱美仙
(一)
曾经以为,那是我寻常至极的生命,无比寻常的一个春天。
2015年春天。河源。东江河畔。和往年的春天一样,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早春的空气里,隐隐飘着新鲜泥土的气息。还有,许多属于今年春日,也属于往年春日的,不知名的花儿,淡淡的清香。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课题,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迎来了极其朴实又极其隆重的开题论证会。
来自省教育厅、教研院、广州大学以及市、县教育局的专家、领导们,分别对课题的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论证!于是,向着春日的暖阳,携着春日的清风,我们一起,昂然进发!
(课题开题报告会指导专家、主持人、课题组主要成员合影)
(二)
最初的探索,弥足珍贵。
在2015年6月26日课题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上,我指导上莞中学的徐敏老师、叶潭中学的赖丽贵老师,给课题组一百多名教师呈现了两节文言文阅读研讨课!两位教师带领孩子们,沿着文字、文言的路径,逐渐向文学、文化探索!“章法考究处”“炼字炼词处”的品读,文言滋味的反复涵咏,充分体现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核心理念。
于是,我们信心倍增,阔步向前。
如何立足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如何立足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如何以生为本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如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散文教学、戏剧教学、说明文教学、写作教学……随着课题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研讨会的召开,我们对不同文体的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分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故事怎么写教案,培植了一批优质课例。实验中学张燕丽老师执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林丽双老师执教的《家》、赖丽贵老师执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张丹丹老师执教的《记下你心中的美》、欧杨梅老师执教的《乡愁》、曾卉老师执教的《国宝大熊猫》、赖思老师执教的《综合复习课》等优质课分别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部级优课、省级优课!
(课题第三次、第七次专题研讨会现场)
以优质课为范例,一方面,我们总结了“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型及相关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将相关策略移植到常规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子课题研究学校,我们的课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曾经的满堂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难寻踪迹了;曾经索然无味的被动学习、闹哄哄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在逐渐回归安静的、积极的自主学习;曾经的浅尝辄止、形式单一的学习,正在往深度的、活动式的学习进发!
(三)
2016年12月,发生了一件值得记忆的事。
是年11月,省教研院面向全省征集名著阅读优秀案例。我带领县实验中学张丹丹、赖丽贵、赖思老师分别拍摄、提交了名著阅读教学案例。
12月初,我接到省教研院冯善亮老师的通知,我执教的《爱的教育》导读课,在全省数百份教学案例中脱颖而出。我个人被选拔为广东省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优质课例现场观摩评选的执教教师。执教内容将在上课前一天抽签确定。
于是,带着课题组的黄东梅、张燕丽等若干名骨干教师,我们一起奔赴深圳!
我抽到的名著是《红星照耀中国》。
通宵苦读,圈点批注,我们的眼睛,酸涩疼痛;个人备课,小组讨论,我们不断碰撞,集思广益!反复修改,优化课件,我们全心投入,殚思竭虑!
但是。最终,最终。我执教的课例,并没有获得我们期待的奖项!
坐在回家的汽车上,我极度疲惫,极度愧疚!
回来之后的那一个星期,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是《红星照耀中国》!还有,还有书中人物不畏艰险、上下求索的感人故事!
于是,经过两个星期的精心策划与准备,2017年1月3日,在东源县实验中学,我组织了东源县第一次名著阅读教学研讨会,由我、黄东梅、赖丽贵、邹勤梅老师,先后为全县初高中200多名教师,呈现了四节风格各异的名著阅读导读课、分享课!
从此,我们把“名著阅读教学”纳入了“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并作为研究的重点!
(四)
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如此的举步维艰。
作为地处粤北的山区县,我们首先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学生手头根本没有书!其次,学校没有开设名著阅读课;第三,我县的语文老师,大部分从未接触过名著阅读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研究,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但是,我不畏惧,也不动摇。
我坚信,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坚信,整本书阅读是撬动我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杠杆!
知行合一。作为语文教研员,我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化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名著阅读课程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校各班每周必须开设1节以上的名著阅读课;学生必须人手一套初中生必读名著;语文科任教师必须要上好名著导读课,对初中各学期必读的名著进行指导;县教研中心每学期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各校名著阅读课的开设情况。
路在脚下。以每学期一次的送课下乡为契机,我带着语文兼职教研员、课题组成员刘卓云、张燕丽、赖丽贵等将名著阅读课送到了我县的大部分学校!我们与乡镇教师同课异构,主题交流,名著阅读课程化逐渐为各乡镇学校所悦纳!
以专项检查为载体,我们深入各校,了解我县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
(课题组成员参加县送教下乡活动执教公开课)
(参加东源县送教下乡活动与学校领导、送教教师及上课班级学生合影)
(五)
2017年秋天,是课题研究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人员的变动,东源县久社中心学校、黄田中学、顺天中学等三所子课题研究学校无奈停止了研究,而上莞中学、黄村中学这两所同样地处乡镇的子课题学校则陷入了推动乏力、难以为继的困境!另两所乡镇学校康禾中学、民族中学也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研究难以深入的困境!
幸运的是,随着县城版块崇文学校、东江中学初中部的开办,随着这两所学校全体语文教师的加入,“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以县城版块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为载体,以县城版块中心备课组成员为核心,我们的课题研究告别了热闹、浮华,跨入了一个逐渐内化、安静总结的阶段。
作为教研员,我将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了县城版块的每一次语文研讨活动,融入到了我辅导的每一节公开课、示范课。于是,“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核心理念,开始在县城版块的非课题研究学校落地。
而在课题研究学校,我们的校本教研取得了令我倍感骄傲的成绩。
张燕丽老师带领实验中学子课题组,以集体备课为切入口,将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生情视角的现代文学作品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推上了新的高度!实验中学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课堂改革,在我县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上展示,得到全县中小学领导、教师的高度好评!
黄东梅、张燕妮老师带领东江中学子课题组,以“两课一评”为载体,将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在全校实现了全覆盖!
以东江中学为基地,以专题研讨、同课异构为载体,我精心辅导了王慧琳、汪美芳、王海燕、张燕妮等老师执教了《西游记》《水浒传》《简爱》《红岩》的导读课、汇报课。名著阅读遂成为东江中学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东江中学《平凡的世界》读书汇报课)
刘卓云老师带领崇文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以及刘卓云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写后作文指导课及读写结合课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同时,随着我县第二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名著阅读汇报课的依次开展,《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十几本必读名著、不同课型的展示与研讨,读前导读课、读中促读课、读后分享课、名著表演课……为我县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所悦纳!
(六)
2018年秋天,由于我个人身体不适及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终期成果提升不理想,课题申请延期。
在短暂的休息与沉寂之后,我们开始着手课题成果的优化及推广。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撰写的《农村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存在问题及思考》《以写促读,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例谈知人论世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写后作文指导课初探》《初中童话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自主学习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20多篇论文、案例,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在几易其稿之后,我撰写的《生活作文——回归本源的作文教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我主持的上一个省级课题“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吸纳了“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的核心成果,分别总结了生活作文的素材积累策略、课堂指导策略、评价策略、升格策略、资源开发策略等,受到了同行的关注与认可。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踏上了外出推广课题成果的道路。我个人先后四次参加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组组织的名师进乡村教育活动,在潮州市饶平县、惠州市博罗县、茂名市茂南区等地执教课题示范课并作主题交流。同时,我带领张燕丽、赖丽贵老师先后参加东莞市、顺德区、江门市蓬江区、河源市龙川县等地语文教学研讨会,执教课题示范课并做专题报告,均获好评。
(参加广东省“名师进乡村”送教活动在茂名市茂南区执教公开课)
(带领课题组张燕丽老师在东莞市执教公开课及专题讲座后与专家、老师合影)
在反复修改之后,我撰写的近5万字的《“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终于完稿。报告总结了“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的基本课型及“古典诗词自主鉴赏课”“文言文自主问读课”“散文批注赏读课”“基于情境体验的自主写作指导课”等十大创新课型。
同时,在课题组小伙伴们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将2015-2019年研究期间的成果编辑成10本课题成果集:《耕耘集》2本,收入优秀教学论文110篇,共计36.5万字;《追梦集》5本,收入优秀教学案例141篇 ,共计94.5万字。其中名著阅读教学案例49篇,写作教学案例34篇;《向阳集》3本,收入优秀教学设计97篇,共计31.5万字。
于是,2019年9月,经过省级专家小组的鉴定,课题顺利结题。
(七)
鹏城深圳。坪山。聚龙山畔。
2022年初春。又一个,风和日丽、云淡风轻的春日。
我独自一人,静静地,默默地,坐在教师办公室,坐在书桌前。很久。很久。
打开移动硬盘里,那10本小伙伴们连日加班编辑的成果集,翻阅着一篇篇无比熟悉的教学论文、案例及设计。
我的脑海,浮现出课题研究的无数个场景……钻研教材时,圈点批注的集体沉默;小组备课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争论;观课磨课时故事怎么写教案,全神贯注的观察、阐述;修改论文时,字斟句酌的谨慎推敲。还有,送教下乡的旅途,奔波与疲惫;外出推广成果的忐忑,开心与激动……
燕丽,卓云,东梅,丽贵,利平,爱勤,冬兰,杨梅,丽双,秋珍,赖思,张茜,曾卉,兰花,慧琳,燕妮,伟娜,秋玲,军琼……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笑容,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那一行行或深或浅、曲折迂回的脚印……
在春天,在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天,蓦然回首,百感交集。
是欣慰。那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伙伴们,积极探索的见证。
是骄傲。那每一行文字,都是我和伙伴们,辛勤耕耘的结晶。
是顿悟。那每一行脚印,都融汇着伙伴们对我深深的信任与支持。
是感恩。那每一段旅途,都镌刻着伙伴们与我纯朴的真情与厚谊。
于是,在课题结题之后,在告别伙伴、离开家乡之后,写下此文。
言语无法表达的深情,祈愿春天,为我真诚书写。
记忆无法铭记的美好,恳请岁月,为我小心珍藏!
(课题结题后与课题组部分成员聚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