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_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_中国读本: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据《春秋左传》记载,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专家介绍,在我国古代文献《尚书·禹贡》和《春秋左传》中就曾记载: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禹划分中国为九州(古以九为多),表示自己兼有九州土地。
商、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 行政区划。商、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 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整个商、周王朝无所 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整个商、周王朝无所 谓任何行政区划。但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 谓任何行政区划。但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 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 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 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 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 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 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 秦分天下为秦分天下为36 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 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始皇 始皇 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 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 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 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 郡。秦各郡名称如下: 郡。秦各郡名称如下: 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内史,领京畿诸县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不在36 36郡内。
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 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 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 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 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 平、辽西、辽东。以上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平、辽西、辽东。以上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 36郡。 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为前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为前214 214年南平百越后置设。 年南平百越后置设。 九原,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九原,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40 40余县(今河 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 36郡内。 闽中郡,始皇置。闽中郡,始皇置。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 异姓七国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实 异姓七国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实 行了郡、国并存制。 行了郡、国并存制。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最终爆发了西汉七国之乱。
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 最终爆发了西汉七国之乱。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 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领土,侯国从此不得超越一郡之 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领土,侯国从此不得超越一郡之 制。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 制。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 财政收入,实际与各郡县的郡守、县令无异。 财政收入,实际与各郡县的郡守、县令无异。 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大幅拓展了国土疆域,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大幅拓展了国土疆域, 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 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 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根据 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根据《《汉书 汉书地理志 地理志》 》记载,至西汉末 记载,至西汉末 年有郡国 年有郡国103 103,其中除三辅外,有郡 ,其中除三辅外,有郡80 80、国 、国20 20;大郡领县 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 西汉还设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 西汉还设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 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 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 个州刺史部。
王敦为侍中、大将军,都督江、扬、湘、交、广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坐镇上游.后司马睿逐渐任用刁协,刘隗,以疏远王导.东晋初年,祖逖联系黄河南岸坞堡主共同抗御石勒,黄河以南曾尽为晋土.但是由于东晋朝廷无心北伐,收复的领土旋即沦陷.公元321年,祖逖在雍丘发病而死.321年,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究、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各领兵万人,名为防御石勒,实为防御王敦.322年,王敦以讨刘隗、刁协为名,起兵武昌,其部参军沈充也在吴兴起兵响应.王敦和沈充,以东西两路夹攻建康.这次战争,王敦打胜了.军队进入建康,诛杀大臣多人.刘隗出逃过江,投奔石勒.刁协在出逃途中被杀.。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亻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耆老以为可继前朝宋璟、卢奂、李朝隐之徒.人吏诣阙请立碑,代宗许之.十年,拜工部尚书.及滑亳永平军节度令狐彰卒,遗表举勉自代,因除之.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严而理,东诸侯虽暴骜者,亦宗敬之.。六月,敕福建观察使李播、荆州刺史杨权古、蔚州刺史王龟范、璧州刺史张贽、濮州刺史韦浦、施州刺史娄傅会、刑州刺史王回、抚州刺史崔理、黄州刺史计信卿等:“刺史亲人之官,苟不谙详,岂宜除授。
但是其州郡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 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 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 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 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 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 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 于混乱。 于混乱。 据据《《通典通典州郡典 州郡典》 》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 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 宋、齐时增至 宋、齐时增至20 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 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 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 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 是吴国的 是吴国的16 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 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 440 年)有实州15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 ,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 38州,太和末年则达 州,太和末年则达80 80 余州。
至北周大象二年( 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 580年),北方的州竟达 年),北方的州竟达211 211个。 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 南齐 书书州郡志 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 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 380余个。真是“百室 余个。真是“百室 隋朝取代北周前的大象二年(隋朝取代北周前的大象二年(580 580年),天下已经出现了 年),天下已经出现了 211 211州、 州、508 508郡、 郡、1124 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 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 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 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 政府与人民的负担。 政府与人民的负担。 隋文帝开皇三年(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583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 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 改变了存在近 改变了存在近700 700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 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 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 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607 607年)将所有的州 年)将所有的州 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隋初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北朝的州、郡、县-制。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 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 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 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 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 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 护府,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 护府,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713 713年),玄宗升国都雍 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唐太宗平定高昌后, 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安西都 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安西都 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 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 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 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 的州和县分级。 的州和县分级。 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 “路”。至道三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 “路”。至道三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 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 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 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分西川为利州、 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分西川为利州、 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 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 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 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 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 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 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 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 崇宁五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约,约 崇宁五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约,约 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 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结果后来并未设置。 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 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 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 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 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 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 辽史地理志地理志》 》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县 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县 三级。共有 三级。共有5 京、66府,府,156 156州州309 309县。辽分 县。辽分55个道,每个道 个道,每个道 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五 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五 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 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 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 17路、 路、20 20路,分 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