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评价由微格教学演变而来-乐题库
展开全部
摘要: 微教学评价从微教学演变而来。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方法。具有人少、省时、集中、直观、放松等特点。其操作流程包括设施准备、预咨询、评估表制定、编写教案、课堂视频和实施评估。六个步骤。微格教学评价法体现了评价目标相对集中、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反馈全面及时准确、评价效果显着等优点。
关键词:教师评价微教学评价法
一、微课评价法的出现
微教学评价方法是从微教学演变而来的。它是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延伸。微教学又称“微教学”、“微教学”、“微教学”等。它不仅是培养职前教师(师生)和培养在职教师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手段。
1960 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 Allen 和 Eve 开创了微教学的先河。随后,迅速推广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尼西亚、日本、新加坡、泰国和香港。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陆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微格教学。
最初,微格教学主要用于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师范生)的培训,让师范生在毕业前尽早接触教学实践,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教学工作。在英国,微教学是教育学士课程,每周5小时,42周,共210小时。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微课每周进行4节课、13周,共计52课时。
未来,微格教学将广泛应用于在职教师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医学、军事、体育、戏剧、舞蹈等领域。在在职教师培训中,微格教学让在职教师通过短期的反复培训,在简化可控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特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技能。1986年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英国文化协会联合举办的高级教师培训班,观察并亲身体验了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目标明确、内容集中、反馈及时等优点。
1990年代,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在微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微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微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是:一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现场观察和视频直播;然后,回放视频,观察视频,进行讨论;最后,总结理论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拓展。微教研活动提升了教研氛围微格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技能要素怎么写,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入。
目前,微格教学评价法已开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评价方法。微格教学评价法充分吸收了微格教学的合理组成部分,借鉴了微格教学的一些操作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所有评价对象轮流上课,拍摄视频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巧,然后回放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点评。与课堂听力评价法、教学档案评价法、合同规划评价法等教师评价方法相比,微教学评价法具有人少、省时、集中、直观、放松、反馈及时等优点。
迄今为止,微格教学已经从最初的“岗前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发展到“微课与研究活动”,再到今天的“微课评价法”;“学与教”发展到“研究与教学”,发展到今天的“评价教学”。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的生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 微课评价方法的特点
1.任少伟教学评价法要求教师分阶段、分批参与。每批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10人左右,其中评价者(专家)1人,评价对象(教师)7-8人,摄制组1人。这样,教师的评价才能更加深入、细致、具体。
2. 省时又实惠的科目在课堂上轮流拍视频,每节课约10分钟拍视频。
3. 集中式微教学评价方式的评价范围比较集中,通常包括:
●评估具体的教学技巧,例如评估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介绍技巧、解释技巧、提问技巧或结束技巧。
●评价某项自选的教学技能,例如评价评价对象选出的最引以为豪的教学技能。
●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例如对所有教师都认可的、难以解释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对自选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例如评价评价对象选择的最有趣的教学内容。
4.直观评价过程中,利用摄像机、录像机、录像机等回放、缩放、慢放、定格等功能,可以生动形象地反复观察或仔细观察某一教学段或某种教学技巧。
5.放松 由于微格教学评价法人人数少、省时、集中、直观等特点,缓解了评价主体参与教师评价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和谐的氛围贯穿始终评估过程。
三、微课评价法的步骤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设施准备、初步辅导、评价表制定、教案准备、课堂视频、实施评价。
1.设施准备
微格教学评价法的主要设施包括专用教室、教学设备、摄像设备等。
(1)专用教室
微课考核方式的参与人数控制在每批10人左右。因此,它只需要一间隔音和采光条件良好的微型教室,面积约20平方米。
(2)教学设备
微格教学评价法要求每个评价对象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轮流上课。因此,教室需要配备黑板、粉笔、讲台、课桌椅、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相机设备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将全程对每个评价对象的课堂场景进行拍摄、录像和播放。因此,需要配备专用的摄像机、录像机、录像机等设备。一般应配备两台相机,一台专用于拍摄评价对象,另一台专用于拍摄学生。
2.初步辅导
前期辅导可以采用课堂讲解和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让评价双方了解微教学评价法的目的和意义、基本原则、实施要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课堂演示应清晰且重点突出。观看视频时,画面要清晰,有必要的文字提示和说明。
为提高预辅导效果,可以播放一些教学片段或教学技巧的演示视频,让评估方观看视频,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以便在制作评价表时,书写教案、课堂视频和进行评估,减少评估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3.创建评价表
制作评价表的步骤大致如下:
(1)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分解为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它们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的、易于操作的,但它们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组合性强的。评价指标不应太详细、太多或太复杂,以免在评价中难以区分和打分;也不能太简短或太笼统,以免在评价中难以把握和判断。
(2)确定评分标准 评价指标可分为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一般要求评价者打分,如5分、4分、3分、2分、1分分或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等。非常好、好、一般、差、很差”或“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我们也可以将定性评价指标分为几个等级,并规定每个等级的数值,例如,90-100分“非常好”,75-89分“好”,60-74分“一般”,40-59分不是“不满意”,40分以下为“非常不满意”。
(3)确定权重的大小。所谓权重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序,通常用权重系数来表示权重的大小。重要和核心评价指标的权重较大,不重要和非核心评价指标的权重较小,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之和必须等于100%或等于1。
(4)此时在制作评价表时,可以填写评价表。评价表应包括评价对象(教师)姓名、评价人姓名、科目、时间、评价标准、评分标准、权重等内容,这里提供一个“教学评价表”。
教师: 科目: 教学内容: 时间: 评价人:
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三级评价指标、等级权重
很好90-100分,更好75-89分,一般60-74分
课堂教学技巧讲解与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技巧0.05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0.10
语言规范0.10
层次分明0.10
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0.15
提问技巧提问目的明确,结合教学内容0.15
问题表述简洁易懂0.10
把握时机,适时提问0.10
提问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维0.10
分层次提问,兼顾各类学生0.05
定性评价说明及建议: 总分:
4.编写教案
评价对象独立备课,编写教案。教案可以是指定的或自选的教学技能,也可以是指定的教学内容或自选的某个教学内容。微课评价法的课堂视频虽然只有10分钟左右,但却是一个“凝练”、“开始与结束”、完整的教学过程。课程计划应包括:
●教学目标,即预期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评价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准确、清晰、可行且易于评价。
●教学内容,即要讲授的内容、要问的问题、列举的例子、演示、实验等。
●教学步骤,即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课堂视频录制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因此需要准确估算每个教学步骤所占用的时间。
●教学技巧,即要采用的教学技巧及其目的、频率和顺序。
●学生身份。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邀请在场的其他评价对象(即教师)充当“学生”。如果想提高真实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视频现场直接扮演“学生”的角色。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智力水平、能力水平、性格差异、年龄、爱好等,并以此作为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的参考。教学技巧。
●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有课本、挂图、黑板、模型、标本、实物、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电脑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表现。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说明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频率、顺序等。
5. 课堂视频
评价对象轮流上课,每人约10分钟,摄制组现场录影。上课录影时,不要随意打断被评价对象的“教学过程”,让评价对象一口气完成“教学任务”。此时,评价对象扮演两个角色。拍舞台视频时,他当然是“主角”;当别人拍下舞台视频时,他当然成了“观众”。
6. 进行评估
完成所有评价科目的课录后,开始评价。评估过程如下:
首先请介绍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意图、教学步骤等。
其次,通过快放、慢放、定格等方式,重放各个评价对象的教学视频,让优缺点全部“暴露无遗”。在转播过程中,采用了评价对象自评、同事互评和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观看视频的同时,大家对视频中被评价对象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评价”、“指指点点”,甚至“挑剔”。
在自我评价中,评价对象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他一边看教学视频,一边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自我分析,指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同事相互评价时,其他评价对象充当“评价者”。他们一边看教学视频,一边比较评价指标,分析“同事”,指出“同事”的优缺点。专家点评时,专家充当“评价者”。他在观看“评价对象”教学视频时,通过比较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指出“评价对象”的优缺点。
最后,在观看视频、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点评的基础上,大家填写了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评价表,并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然后,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计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分值,专家将根据评价反馈和定量评价结果对定性评价进行描述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仅对本班视频中的评价对象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不评价评价对象在其他场合(如普通班)的教学行为。
●评价必须全面、公正、客观。不仅要指出优点,还要指出缺点。只指出优点,会使被评价对象自满,不进取;只指出不足,尤其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会使评价对象感到沮丧、失败和气馁。
●采用讨论、问答、提问、启发式等方式,努力提高评价对象的自我意识。
●评价反馈要集中。微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达伦曾建议采用“2+2”关键反馈法,即要求每个人提出2条好评评论和2条批评评论或2条评论改进建议,然后在此基础上,专家总结出2条好评评论和2条批评评论或2条改进意见。
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最重要的反馈,从而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微课评价法的意义
1. 比较集中的评价指标
常规教学评价需要评价者进入课堂,对评价对象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育家指出:“教学研究的整体宏观方法已经失败,教育者应该用科学家的方法来分析小分子,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1] 微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比较 集中度,将完整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个人技能,如介绍技能、解释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表达技能、组织技能、收尾技能等。然后,它确定一项或多项特定技能。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常规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者主要由校外领导或专家进行。这种单一学科的教师评价忽视了评价对象的主观性和主动性。必然存在评价对象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评价过程缺乏民主化、人性化,评价结论主观片面等缺陷。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评价对象被动接受评价的传统做法。特别强调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个评价对象的个性,希望每个评价对象都有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所有评价对象均为评价对象。前期,他们共同参与了评价指标的制定。在评价过程中,他们将“评价对象”、“自我评价者”和“其他评价者”融为一体,必须接受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他人。
微课教学评价法使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自我激励、自我概括、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教师自我激励、自我概括、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双方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3.评价反馈准确、及时、全面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脑记忆”、“笔录”等方式,要求评价者在听完课后回忆的同时,向评价对象提供反馈。由于每节课40-50分钟,时间太长,考官很难从头到尾仔细听、观、录。上课后,评估者有时无法准确回忆和描述某些具体细节,只能根据经验和印象进行评估。反馈比较笼统微格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技能要素怎么写,缺乏针对性,主观性较大。由于评价者不可能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也不可能重复自己的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评价法采用现场摄影等技术,完整准确地记录评价对象的整个教学过程。然后通过视频回放等技术,将评价对象的教学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具体清晰的教学片段,使评价双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从而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提高可信度反馈和评价对象对反馈的认可。
根据反馈的速度,反馈可分为及时反馈、短期反馈和长期反馈。微格教学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及时反馈和短期反馈,使评价对象及时得到反馈。根据反馈的来源,反馈可分为自我反馈和他人反馈。微教学评价法注重自我反馈与他人反馈相结合,使评价对象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同事互评反馈、专家评审反馈、自我评价反馈等。评估。
4. 评价效果显着提升
微格教学评价法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给评价对象打分,也不是简单地判断他们的优劣,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微格教学评价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过去,通过口头讲解和书面阅读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面对书面的、抽象的、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老师心里痒痒的。现在,微课教学评价法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更加具体生动,让教师有机会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转化。重实践轻理论、“理论可以免”、“理论无用”的倾向,营造了钻研理论的氛围。
微格教学评价法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多种教学技能的穿插组合和灵活运用。微格教学评价法不仅提高了教师观察、欣赏和辨别、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规范和要领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就像体操、射击、舞蹈、戏剧一样,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极其严格和规范的动作和要领。了解和掌握这些动作的规范和要领,不会阻碍体操运动员、射击运动员、舞蹈表演者、戏剧表演者个人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笔记:
[1] 荣敬贤、钱社主编 微教学与微教学研究第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最初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