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设定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对实施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准确,可以反映教师的专业水平。平时检查教学计划时,会发现,尽管许多教师在备课时编写的教学目标非常全面,但大多数都参考了他人的目标或教材。考虑的重点主要是知识。大脑中很少有学生,因此不可能谈论目标的相关性。此时,如果用三维目标来衡量,最多只有知识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课程的所有三维目标都应该涵盖。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门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明了教学的主要方向,明确了一门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习水平,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无论是变革还是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一目标和方向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积极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
二、设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四个要素
1.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合法性、核心性和导向性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可以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无论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离不开这一中心
2.学习目标
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习阶段的目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对分数的理解:三年级第一卷中的一个分数(一))这是一个在第一学习阶段学习数字和代数领域的课程。本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接触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字的意义,体验数字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字意识
3.教科书内容和表达形式
新教材本身就是根据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外,还考虑了方法和情感因素,这需要教师认真理解和充分探索。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一定要讲,另一方面,教材中有更一般或没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
4.学生的学习情况
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确定两个基本目标;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审视和制定教学目标;第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标准差距,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和起点,并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其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心底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识别分数:一个分数(一))”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在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是从整数概念到分数概念的延伸,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抽象而难学的内容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学生需要一个过程来建立分数的概念,也很难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在学习时,需要创造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体验,通过实验歌剧等直观手段,逐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动作、观察和判断本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分苹果”游戏入手,引出分数,初步了解分数在活动交流中的意义,逐步了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设定教学目标的五大原则
1.完整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以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课程目标虽然是从三个维度来表述的,但其实质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也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途径。“知识和技能”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和物质载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动力,是形成实践成果和科学方法的过程,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但是,它不能单独或直接进行。只有将其与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它才是可行的
2.主观性原则
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目标的表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开端;反映了教师角色从讲师到参与者、从控制者到助手、从领导者到向导的真正转变
3.层次原则
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体验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某个学校部分共同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这是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要求
4.可测试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它们必须是可测量的,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目标陈述要求准确、标准、具体和标准化
5.动力原理
教学目标是在课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往往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此时,对课堂目标进行微调,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影响和引导,不仅帮助学生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真正体现研究的主体地位
教案网123
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