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教学的有效性“着力点”夯实有效教学四个“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审视和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为反思、零散反思、肤浅反思、无效反思等现象。笔者认为,要突出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促进有意义的教学反思,从而巩固有效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在教学反思的惯常做法中,教师通常认为教学反思只是教学后要做的事情,不重视其他时间段的反思,将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缩小到有限的范围内。课后间隔,让反射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布鲁巴赫从时间维度将反思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反思,三是实践反思。它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总有反思的时候,处处都有反思的地方。由于反思活动的时间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也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在反思的每个阶段,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做到反思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教学前反思最重要的是“本质”。教学前的反思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准备、预测和设计。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了解、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都需要教师深思熟虑、见多识广。细心、细致、精致,彰显课前反思的远见与精准。
教学中的反思恰好是“活”的。教学反思是行动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控和机智反应。由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巧妙设计适应性强、灵活多变的控制策略,而不是一动不动、死板死板的教案,以突出课堂的监控性和反思性。
教学后反思的重点是“深”。教后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沉淀、分析和总结。教师要深入抓好目标和过程,挖掘亮点和不足,深化教学经验教训。对教学过程做出准确、恰当的总结和评价。推动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实现实践经验的理论化。全面提升教学价值,突出课后反思的深刻性和批判性。那些没有深入课堂本质的反思,在天上飞,在天上飘,映在人的云里,只能是教学反思的展示,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如何确定反射的目标。这直接关系到教学反思的方向。一般来说,大多数教师将反思的目标锁定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写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上提出了哪些问题,确定了哪些教学方法,选择了哪些教学方法,设计了哪些培训项目,使用了哪些教学语言,以及我的教学效果怎么样,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是“教”法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而不是“学”法。他们关注的是老师的“教”行为,而不是学生“学”的效果,体现了教学反思的狭隘性。
先生陶行知说:“教的方法必须以学的方法为基础。”没有“学法”的基础,“教法”只能是天上的楼阁,水中的浮萍;不反思“学”,反思“教”只能是自我欣赏和闭门造车。反思“教”必须以反思“学”为基础。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教学”,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例如,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考虑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感兴趣?如果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教师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启发性?如果学生在巩固知识方面有困难,教师应该考虑哪些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学反思的目标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学”是“教”的目标,只有以“学”为根本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和终点,教师能否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到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思考“教”与“学”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提取出最宝贵的经验。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如何选择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也直接影响着反思的效果。许多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习惯于消极思维,即过分关注教学中的失败,总是把教学中的错误和教训挖掘得淋漓尽致,把反思变成片面的、单一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批评。盲目批评。不善于发现自己成功的亮点,会削弱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积极倡导“正确思维”,即积极思考。任教长时,他要求全市教师在每个教案后只写一种字——“我成功了,我在哪里快乐”,没有失败、缺陷或问题,只有优势、优势和成功。事实上,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这些都是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教学亮点,积极反思、深挖、智慧提炼,才能做到优势更好、优势更长、亮点更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点会逐渐被优势所掩盖,缺点也会逐渐被优势所掩盖。优势。挤压,你可以不断丰富你的教学理论体系,提高你的教学实践能力。
如果在教学反思中一味地“反思”而没有“正确的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陷入观念的晕眩和实践的误区,失去正确的教学方向,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积极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反思”,以“正确的思维”为指导,即先想想自己的教学成功与智慧,再从消极的方面去思考,这些美有没有什么不足,还有什么地方未来需要改进。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扎实、更有效、更有成效。 “正思”比“反思”作用更突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更独特的价值。
教学反思的效果取决于反思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反思的方法丰富多样,反思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在平时的反思实践中,无论是从学校的要求,还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普遍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人的反省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教师反思封闭、孤立、松散的孤立状态,大大削弱了教学反思的效果。
教师反思的形式和载体很多,如阅读反思、讨论反思、研究反思、实践活动反思、教学期刊反思等,无论采用何种反思形式,教师都应重视既要个人反省,又要集体交流,即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反思。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得到两种思想。 ”南禹寿教学理念、教学受背景、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教师个人反思往往是有限的、片面的,无法突破自身的束缚,无法从更广阔的视野探索教学的本质,提炼把握教学规律,把握教学真谛。如果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多与学生交流,与同行讨论,找专家指教,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在集体的氛围中集思广益,那么反思就可以成为视野的融合,分享经验,思考。理论的碰撞与升华。当反思成为教师集体交流的习惯,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从自我反省开始。小川先生说:“你的生活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境遇。”反思是思想的源泉,是一种创造性的再学习和再认识活动,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理性观察和纠正活动是教师思维能力提高和自我发展的基础。要真正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巩固反思的“重点”,增强反思意识,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每天三思。正如李振希先生所说:“就是用思维的大脑去开展日常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对日常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剖析,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他还说:“所谓反思,在我的语境中,不仅仅是“思考”,而是一种教育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的行为。具体来说, “四个不停”:不停练习、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做反思型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加强反思性实践,是新课程的呼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节奏有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