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省的幼儿园大班学习案例《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反思:
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今天正好是端午节上来的第一天,孩子们对粽子的热情尤存,它本是大班的一个故事教学内容,我把它改编过了,故事也再次改过了。我把目标定位在感情表达和语言表达方面。在设计环节时,第一部分是一个引子讲童话故事的教案怎么写,其中有一个提问:吃了饺子肚子感觉饱饱的,(孩子们很自然地写出饱饱的),为后面吃故事粽子,肚子里有了许多故事,埋下了一个伏笔。第二部分故事欣赏环节中,我第一次的设计是使妈妈第一遍就完整的欣赏故事,试教出来,能力强的小孩把整个故事的大概含义全部都复述了下来,使问题的设定未能正常实施。于是,我想到把故事分成两段,第一段结束后,让孩子们自己给小动物想办法,进行发散性思维,激活幼儿在课堂现场的认知(第二次试教时效果较好)。这里我也是另外一个用意,语言活动中,由于父母通常是坐的时间非常长,容易造成认知疲劳,在这里顿一下,让孩子们自由想像,能再次激发起孩子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思维也可活跃起来。(拆粽子这个环节,也有同样的作用)
最后,我把故事包在粽子里,强烈地构起父母想看,想说的心愿。其中,解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怎样解开,在遭遇同样的故事时,孩子自然地说:‘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于是,我成功地引到合作讲故事。
在故事的提供上,我打算了合适不同层次幼儿应该的故事,有两副画面的,三副画面的,最多是四副画面的。本来我在粽子上没写名字,后来考虑到,如果不写名字,能力相对非常差的小孩,如果拿到四副画面的独白创编,那对他的难度常常非常大,孩子都会失去创编的兴趣。
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故事中,我的鼓励还不够,集体教学活动,既应有目标的观念,有对教学活动希望效果的探求,更要关注过程的价值,让儿童在活动中取得成长有意义的心得;既应有精心的预设,使课堂活动在探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更应给幼儿以生成的空间,并有效地回应幼儿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在否认女孩方面,我认为自己做的而是比较不够的。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进入一种比较活跃的状况,随着环节一步步地推动,孩子自然形成了强烈的想“说”的心愿讲童话故事的教案怎么写,自然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艾草包裹糯米煮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未发生,最初是用来祭神祖先和神明。
“监视和记录行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