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勉强,学得凑合,教学效果怎么会好?
最近跟一些年轻老师在一起谈学生成长的话题,他们对不少教育方面的疑问感到疑惑,如每课教案后面都要求写教学后记,不知道究竟如何写才能不流于形式,真正使自己通过反思能令教学上不断成熟起来,下面把多年前自己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资料》上的一篇旧文贴上去,希望对年轻教师有所帮助。
怎样撰写教学后记
记不清哪位教育家曾讲到,判断一位老师是否善于教书,有一个最简单的方式:不敢于教书者,假如他(她)教了三十年书,而且都是一年级,那么,他是教了一个一年级重复了三十次;而勤于教书者,则是教了三十个一年级,次次都有所不同。
为什么说前者不善于教书呢?因为大量机械重复的劳动必将造成教育者一直滞后在原有的教学水平上,并形成“干那行怨哪行”的厌倦心理,造成教学中的负面行为。这种行为既会直接感染并妨碍到被教育者,使教师兴趣索然、疲于应付。试想,教得勉强,学得凑合,教学效果如何会好呢?
教师的课堂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即使教学相同(或同种类)的内容,由于学员不同,素质不同,条件跟氛围不同,教案设计亦要不同。目前,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学生严肃写好教学后记,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参考教案上也都留有空白,让学生写随笔。可见,写好教学后记,是提升教师课堂水平跟学员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学后记,又叫教学札记,指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工作期间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教学后记分为课时后记和单元后记两种。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的课堂工作中扬长避短,认真借鉴、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那么,怎样能够写好教学后记呢?下面探讨笔者的一些浅显认识,权作引玉之砖。
首先,要尽快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和其他的文章不同,其明显特征是及时性。教师应广泛地学习并迅速总结经验教训。给学员一杯水,教师应该是长流水。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是这个道理。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有下列内涵:第一,一节课完成后,教者总会形成某些成功感或失败感,那么,教学后记中应尽快地把这些似乎记录下来,并详细地预测其原因(为醒目,建议教学后记用红色笔水书写)。第二,每单元上完后,往往应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从检测结果也可以断定学生知识的把握状况怎么,比如:哪些地方掌握得好,教学中引入了何种有效的方式?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应吸取什么教训?第三,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的感受: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上课,常常变得不尽如人意,于是,有经验的学生能够迎合课堂的情势、需求迅速调整教案,下课时,要尽快将这些调整的细则记录在教案的备注栏内。
其次,要围绕“得”“失”写好教学后记。
上完一节课、学完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通过教师反馈情况,教者总有“得”、“失”的感受:成功之处,教者必有所得;失败之处,教者必有所失。教学后记要紧紧围绕“得”、“失”二字来写。它包括教授教学的“得”“失”和学生学习的“得”“失”两方面。
教师方面:
教材把握的“得”与“失”。一节成功的课,前提是学生应很好地领会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它包含课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单元训练重点及其各相关的知识点诸方面。那么,教学后记应探讨:目标完成状况,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情况,相关的常识渗透情况等等。
环节设计的“得”与“失”。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各教学环节均应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按照教材的重难点,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精心设计。教学后记应注重考虑:各环节之间层次是否知道,下一环节是否是上一环节的必定深入,各环节之间过于是否自然,能否做到环环相扣等等。
方法选择的“得”与“失”。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常见的方式有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观察法等。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则教学的方式也不同。上节课跟下节课采用的方式也应尽可能不同。要一直帮学生一种新鲜感,不能总是老一套。因此,教学方法的“得”“失”应着眼于:所选方法能否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知识的认知、接受跟掌握。
时间分配的“得”与“失”。一节课四十分钟,要讲授的内容这些,教师备课时,往往将所应讲授的内容分布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每位环节大约还要多少时间,教师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应积极防止教学上的无计划行为。一般来说,教学主要内容要多用点时间,教学次要内容应少用点时间。教学之后,哪个环节用的时间多了,哪个环节用的时间少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等等教案教学后记怎么写,教师应迅速记录在教案上,以备将来教学时改进。
重难点突破的“得”与“失”。突破重难点是课堂的关键,教师首先应把握准哪是重点,哪是难点。然后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将课堂重点、难点放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之中,即在学员学习兴趣更浓、受前摄抑制影响最小的之后给予突破。再次,方法应直观、新颖,时间分配应多一些,以求讲深讲透。
学生方面:
学习氛围的“得”与“失”。衡量一节课顺利与否,可以从学员学习氛围看起来,如果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发言积极,则表明学生在教材处理、环节设计并且原则的选用等方面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学生精神萎糜、疲于应付,则表明教师在这几方面还存在弊端。写教学后记,就必须写清:存在哪些问题,根源在那里,应该如何设计教案从而导致很多难题?
学习效果的“得”与“失”。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教是为了师生的学,学生是主体,有人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是有道理的。因此,教师备课的着眼点主要是效果。如果一节课,教师教得花花哨哨,学生学得热热闹闹,学习效果却不甚了了,哪么只是失败的。课上得漂亮,不等于上得好。写教学后记,就必须写清:哪些问题学生把握得好,成功的心得是哪个?哪些问题学生把握得不好,失败的教训是何种?应该如何改进教案?
其次,教师讲课要面向师生全体,不能只重视少个别教师感兴趣的师生。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增加全体学员的素养,二是增加全体师生的全面能力。教学过程期间,教师总应设计练习题,通过师生练习状况,教师可以看出两点:掌握的学生有多少,每个学生把握多少?从中,教师能够明“得”“失”,知“成”“败”,找“因”“果”。这些只是教学后记的内容之一。
教学后记可以是条目式的,也可以铺展成文章;多则千字文,少则一、两句心得均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从几方面逐一撰写,也可以挑选部分突显的地方重点体会。只要可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教师的课堂水平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至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