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范文精选】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

2021-05-18 19: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度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认识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你们整理的蜀道难的课件范文,欢迎各位借鉴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蜀道难的教案1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家李白的生平跟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传统

教学难点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唐代是我国诗文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书法园地的国粹,历经朝朝代代,至今却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涵义,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语文教案-蜀道难。

一、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文学更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文,一般都按它发展的状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唐朝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知名作家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写人的作文指导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三、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教师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老师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看到有一句话重复发生了三次,你了解是那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发生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差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构筑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由来。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汽车遭遇它也只能回家,水波也被冲拧倒流,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蜀道难》。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中途的可怕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凄凉哀婉的气息,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极其”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暴动,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提问:我们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发生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题旨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作家的准确描写跟抒情直白中。

提问:李白的想像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像跟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氛围和奇险壮观的景色。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写人的作文指导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感受全文,诵读全诗。

《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组探究,然后综合。

(2)查阅资料,整理不同说法。

(3)小组讨论,确定比较适合的观点。

(4)上网查询,多方求证。

参读书目:

(1)《唐诗别裁》。

(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顾炎武《日知录》。

蜀道难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白的诗歌特征。

2、 赏析本诗戏剧特征:

a 将神话传说、想象和夸张融为一体的特点;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写人的作文指导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b 章法上主旨句重复出现,副句多变;

c 句式灵活多变,语言质朴多姿。

3、 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语】

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美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依然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飞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美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人们的偏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谁呢?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建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建立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办祭拜,召开酒宴或举办其它庆典时表演。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意义有了差异,指一种合乐的诗文,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晚明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比如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讽喻乐府诗体裁的佳作。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跟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作家,与杜甫并称“李杜”。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漫游十余年,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南京,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梦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倚重,权臣的忌恨,加之个人的乖张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芜湖。李白是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他极为倾服。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强调:“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孤愤。”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对这首诗的构思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表述,如以为它是暗喻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伊始,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早已猜测到潜藏着的社会动荡,深感于一生道路的艰辛。

【梳理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1、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奔放,要读得更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词句,表明画家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抱怨的极力。“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能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缓慢,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写蜀道来历,当用描述调读。“蚕丛”四句说魏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伏笔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景象,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写人的作文指导教案

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现蜀道的全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觉得,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应有身历其境的假设,“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此处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责怪的语气读。“但见”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凄凉哀婉的气息,读时应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调侃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应假设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让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极其”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山炼而丘壑……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要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征。但重点是最终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又为蜀之门户,形势既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变,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写蜀地军事北伐中的惨烈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厚重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音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

叹蜀道之高(高险)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蜀道自古难行

叹蜀道之险(惊险)

景物凄清

写人的作文指导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山水险恶

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叹战祸之烈(凶险)

剑阁险要

惨象环生

早还家

(告诫友人)

【艺术赏析】

1、将神话传说、想象和戏剧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叙事写景。如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成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用人行青泥岭上扪参历井的想象写出青泥岭的困危之状。用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爬的夸张写出人穿行难上加难。用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景色来写游蜀者的乡思愁思。

2、章法上,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近代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现:开头、中间、结尾各发生一次。这只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发生一次都帮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产生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体会。尤其,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3、句式灵活多变,语言质朴多姿,体现了李白诗词的别致个性: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杂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随心所欲,穷极变化。语言或匀称对偶(上、下),或散漫舒展(第一句),或精炼凝重(但见、又闻),或通俗轻快(嗟尔)。摆脱了通常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魅力。

【蜀道难的课件范文】相关文章:

1.蜀道难 教案

2.《蜀道难》教案

3.《蜀道难》教案2

4.蜀道难 教案2

5.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

6.《蜀道难》教案附译文

7.《蜀道难》教案(网友来稿)

8.语文教案-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