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德育大多以说教为主——主题班会
教育,德育大多以说教为主,在主题班会德育目标的设定上更加宽泛,内容过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方法上方式单一。教师的个人能力也导致了主题班会的一系列问题。
而针对主题班会的探究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第一,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理性层面,以实例分享、经验总结为主。第二,研究主要呈点状,能够走向系统化的研究不多。大多数都以一次班会或者几次班会为研究对象,每次班会之间的联系已经产生,主题班会尚未走向系统化。第三,研究者主要为一线教师,而且是独立的一线学生。主题班会的对象主要是一个班级的师生,尚未产生以大学以及年级为单位的整体的态势。总体上说,对于主题班会的举办还缺少长程性、整体性、系统性,能够将主题班会与大学育人目标相沟通,使其课程化的探究更是缺乏。
3、我校对本问题的探究概述
就本校而言,虽然我校班会课程化终于提出了几个年头,但仍然停留在浅层的了解上,还缺少系统的探究和构建,特别是缺乏理论的深入探究,和对其他大学的学习、借鉴。多年老师们的实践,也只是是摸着石头过河,课程的编制还缺少科学性,没有进行真正的科学论证,有时课程还得不到有效的确保,随意性比较大。我们已经建立起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参与研究的员工还真正不多,班主任的理论学习观念还远远不够。班主任新的班会理念并没有形成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研究成果还没有大的突破,一些心得还谈不上成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跟推敲。虽然班会也列入了要求的课表之中,但班会课并没有得到广大学生的注重,一是班会活动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出来。二是多数班会活动作为摆设,形式不够新颖,教师培训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还没使班会课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教育功能大大消弱。
4、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提出应用性的同时,也强调一定层次的理论构建。课题创新方面
一、研究建立班会课程课堂标准。经过多年的探寻和探究,我们制定出符合新态势下的班会课程标准,这是大学实行班会课程化的大纲。根据班会课程标准,再确定、编制班会教材,个体教师据此编写班会教案、学案和讲义。
二、班会实现主题化。根据班会课程标准,制定出每一个学期主题确立、集中的课程,改变了以前班会主题不突显,不集中,不鲜明,随意、杂乱的状况。
三、班会主题实现序列化、模块化。在班会主题集中的状况下,又追求主题的序列化和模块化,力求达到主题深度难度循序渐进,从中学到学校,整个系列主题由浅至深,有梯度,有深度,有难度,同时也导致了不同年级主题的重叠交叉。
四、实施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精选典型实例进行探讨,达到警示学生,震撼心灵,启迪思维的作用。案例教学,不死板,不说教,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能操作性,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教育效果。
五、班会主题的课程化。主题班会做为一种课程,在课表中固定出来,实现了班会教育的“三固定”,即固定教育时间、固定班会教材、固定教育方式。把班会资源融合成一种课程,实现班会的课程化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这不可是班会的科学升级,而且让班会教学最有序、更科学。“主题班会课除了是个活动,也是一堂课”。针对大多数班主任把主题团课课仅仅看作一项活动的状况,我们强调了这一班会理念。“主题班会课”首先需要是“课”,然后才是“活动”,所以它具有所有“课”的特征,甚至由于它的“活动性”又超越着“课”的特征。既然是堂“课”,班主任在执行时就需要遵守课堂教学规范,有讲稿设计、学情掌握,有课堂重点、难点,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班会课程课本的系列化。编写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班会教材,从小学到学校,实现了班会课程的梯次系列研发,进而也推动了对学生的平台教育。
七、精选班会材料,编写实效的讲评学案。教师根据班会校本教材,撰写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讲评学案、教案和讲义,这样促使班会教育最具备针对性,进而也增加了教育的效力。
在这里你说关你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