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
教学改革是课程变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至今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更难过,然而我们的学生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需要应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必须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促使我们的学生拥有有效课堂的观念,掌握有效教学的思路或科技。否则,我们仍然有梦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跟教科书,其结果也没法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现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观念与思路,就变得非常迫切与必要了。一、有效教学的观念有效教学的精髓源于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日本实用主义哲学跟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期间,这一概念经常地发生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全球各地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强调只是"教学是戏剧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戏剧,这是20世纪以前在英美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提倡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式"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诱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妨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确立地强调,教学只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虽然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探究。于是,人们起初关注教学的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怎样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式来探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师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及其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起来的,它的核心难题就是教学的效率,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模式,先来认识它的原本意义。所谓 "有效",主要是指借助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之后,学生所取得的准确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演进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学生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以及学了没有收获,即使学生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课堂。同样,如果教师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 "教学",是指学生造成、维持或抑制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学员学习的意向,即校长首先必须激发师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教师 "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应超过的目标跟所学的内容,即校长要使教师了解学到什么程度或者学什么,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学何种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运用容易学生理解的方法,即课堂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令学生听知道、听清楚,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学生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如果学生教得非常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课堂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何谓 "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打算付诸行动的信仰,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观念主要包含以下这种内容。1.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有 "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其次,要求学生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文、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据说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要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2.有效课堂关注教学成效,要求学生有时间与效率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成效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量的结果。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准确,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又应抵制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度量化。应该科学地看待定量与界定、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业成就与老师的工作表现。4.有效课堂需要学生具有一种反思的观念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课堂行为,持续地质疑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只是一套策略所谓 "策略",就是指学生为推动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难题解决行为模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思路。有效课堂需要学生把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应对具体的情境做出决策,并不规定学生把握每一项技能。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步骤,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推进和教学的评判,并据此来界定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准确的难题解决行为模式。二、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所应处理的难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建立教学方案 (如教案)时所应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涵盖形成教学方案所应解决的难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打算教学时,必须应解决以下这种弊端:教学目标的确认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研发与运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用、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及其教学方案的产生等。
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专业活动的心灵,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根据,然而我们的学生为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 "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教师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教师写作方法"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很多对得不明、错得不红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判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规范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根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准确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教师的概括能力与抨击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完善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2.行为动词需要是能测量、可评价、具体而确立的,否则就能够评价。如有位学生在写《海燕》这篇短文的课堂目标时,写了"培养教师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教师的作文方法"。这种写法虽然主体不对,而且也能够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作文方法"到底"进步"了多少。3.行为条件是指妨碍学生造成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判提供参照的根据。
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可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期间预期超过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超过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可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可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描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超过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推动的最高要求(理想)。如有一位高中学生上一课时的 "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1)理解克隆的概念(2)了解克隆技术的通常过程(3)认识克隆科技在生活实践中的利用(4)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2.能力训练目标把克隆的常识与教学相关内容相联系,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及思辨的素养。3.情感训练目标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激发的协同精神和竞争意识。4.德育培养目标通过探究、讨论克隆科技在实际中的利用状况,帮助学生塑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看法,初步构建看待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显然,这位老师不知道目标陈述的技术,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行为主体混乱;有些行为动词不明晰;有些是目的而不是目标:目标分类不科学;简单问题复杂化。
可以想象,这位老师的课堂过程是没有目标导向的,只能凭经验行事。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虽然并非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推行行为即 45分钟的课堂效益。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走向更加繁琐的所请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运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规定更加详细、过于简略、过于繁琐,这或许是教学管理的大忌。我们了解,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学生尤其是优秀老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多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大脑里的想法。既然是合格学生或优秀校长,教学准备的产物必须是多元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方式。教学推行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浓厚的教学风格。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控容易让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如果把这些管理权部分卖给学生,由师生来评判学生的听课是否仔细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准备后的施行不是贯彻计划,而是应按照课堂情境进行调整。
导致调整的更重要的诱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证实,教案过于详细的校长在开会时对教师的反应仍然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进行探讨。相比准备计划简单的校长所教的师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校长所教的教师在学习态度上的体现要差些。这就表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细的教案就有也许起副作用。教案虽然是具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学者学生的差距往往也就在于此。三、教学推行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学生为实行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出现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教学里出现的行为按用途米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成功进行创造条件跟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率;而课堂教学行为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跟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准确的教师和课堂情境,许多之后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让教师认识很多行为类型,不是要求每位学生都十分娴熟地把握每一种技能,这既非可能,也无必要。
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来获取,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学心得与人格素养。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根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打算程度、时间跟学生自身能力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是影响作用,如体育与物理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取的教学行为也需要不一样。学生打算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准、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准是不同的,同一班级的教师的学习动机准备还有或许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学生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打算程度。对每个教师来说,其他四种原因有也许是相似或差不多的,但是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仍不可能是相似的。因此,在选取主要课堂行为时,教师必须按照自己的特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很重要的。世界上不可能有 "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学生,我们不要奢望每位学生都去做这些不现实的梦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规定每个学生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取适合的教学行为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新颖的课堂风格。如有的学生或许粉笔字写得不好,让他花太多时间去训练,结果也不必定有多好,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那么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利用手机或投影仪来替代自己的板书,照样可以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我们呼吁每位学生都必须做这种的聪明人,而不应将种种不现实的要求强加给每一位教师。四、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直,而不仅仅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教师学业成就的评判与学生课堂专业活动的评判。尽管 "评价"一词早就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中发生,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很大,但是,评价的背后用以支撑的先进的教育模式仍没有具备,许多人还以为评价与考试、测验没有什么差别。评价比考试、测验先进在哪个地方,它的含义何在。1.评价的指导观念是为了"创造合适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试是为了"选择合适教育的小孩"。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用途是优化或产生,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老师改进教学或教师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详细的根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2.评价的对象跟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检查,它尚未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还包含对学员把握知识过程的评判和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等。3.在原则跟科技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界定分析相结合。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切实参与以及自我评判的地位跟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后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使受评人学会自我评判。
5.评价非常注重对评判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保证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判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量或治疗学生能否超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考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获得了进步,说明该学生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学生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从评判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包括确认学业成就评价的根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试为主的评判活动、对测试结果进行预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试题编制技能,而现在因为有长期的试题集,有个别学生平时照搬照抄练习题和会考题,导致自己本身需要具有的试题编制技能的失去,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如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作业量过大等弊端,其中教师方面的缘由在巨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够编制试题。经过我们的研究,会编试题的学生即使心情正常,一般说来,他的学生学业负担就不会太重。反之,教师自己很少或几乎不编试题,他所教的学生通常负担就过重。教师教学行为的评判特别是学员对学生的评判在英美国家是相当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仍很难推广。
这上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弊端:一是意识与了解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难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让学生评价超过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必须处理好以下这种技术难题。1.首先需要确立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什么难题,并对于那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教案的理论依据怎么写,而且需要是准确、明确,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就能作出判定。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界定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形成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师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要把评价表发给每个学生,并告诉老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种方面来评判学生的课堂,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学生。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防止某些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必须审慎。如不能给学生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根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员的平均分。得分较多的学生可以用部分谈话的方法处理,或者对她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完善管理。如果这种弊端得到合理的缓解,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大学采取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推动大学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大学时的心理环境。下面就是一所高中采用的师生评价老师教学表现的量表,仅供参考。
宝宝美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