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ppt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_生态系统的功能

2017-01-15 19:5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 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1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

2能力目标:

(1)概括生态系统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 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 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 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 2、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实验法。2、讨论教学法。3、图形直观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 教学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

1、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

六、教学过程

(一)场景导入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 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 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

(投影打出一幅美丽的池塘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块池塘漂亮吗?参天的大树,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鱼儿在欢快地游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虫鸣鸟唱,此起彼伏。

(二)讲授新课

学习生态结构的首要问题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所以, 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个生物的成分就是学生在本节课首先要掌握的知识点。针对以上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并得出答案。

观察生态系统成分。(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其积极 性。)

教师: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了,1.在这个生态系统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说出这些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景观,所以学生只要认真去思考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很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

学生通过讨论,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指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和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才为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才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也不能制造有机物,它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所以, 我们称这些动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