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后记”de撰写及探讨-参考期刊
纛 2 0 1 0 年 第 1 期 总第 282 期 铡 ∞ 愿 田 阈 凰寄 叶澜教授 曾经说过 : “一名学生 写一辈子教案不必定成为名师 , 如果 个学生写三年教学反思有也许成 为名师”。“教学后记”作为思考的主 要“印记” , 虽不能反映学生进行思考 的全貌 ,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教学 反思的现状。 认真、 科学地写好“教学 后记” ,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水 平 , 增强 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 , 大有 裨益 。 一一、 “教学后记”撰写的现状 2008 年 12 月中旬 , 我县组织了 次大学教育教学调研。 在整个调研 过程 中,作 为生物学科组的一名成 员 ,本人翻看了 4 所大学 29 位生物 教师 1180 余篇教案 ,重点查阅了教 案中“教学后记”的撰写情况 , 并进行 了归类 、 统计( 见表 1) 。其中, “简单” 栏是指欠缺针对性 , 仅从宏观层面上 浅层次 、 应付式地进行了思考 , 诸 如 “今后应留意选题 的针对性 ” 、 “要设 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要 注意 媒体 的合理使用 ”等 , 且 书写 的内容 较少 , 一般在 1- 2 条 ; “较认 真”栏是 指可从教学 目标 、 教学设计 、 教学过 程、教学效果等某个方面进行探讨 , 书写的内容通常在 1— 2 条 ; “认真”栏 是指可从课前 、 课 中 、 课后 的各个环 节人手 , 进行较全面 、 深刻 的反思 , 书 写的内容达到 2 条。
从查 阅情况或者 表中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 “教学后 记”撰写 的总体品质还不高 , 有不少 一圈 中 小学 教师 培训 ● ● 丁志光 ( 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223600) 只是应付检查前的“临时抱佛脚 ” , 这 点能从教案未干的墨迹 、 干净的纸 张 、 几乎千篇一律的内容中看出。许 多学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撰写“教学 后记” 的重要性 , 将其融人 自身的专 业发展中。 二、 “ 教学后记” 撰写的内容 1. 记录对教材内容的“整合” 所谓对教材 内容的“整合” , 就是 教师根据《 课程标准》 的规定 , 根据本 地 区 、 本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 , 对教 材进行 “优化 重组 , 改造创 新” 式 的 “再开发” 。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 , 教师首先要探究《 课标》 , 明确教学 目 的; 其次要泛读教材 , 统揽全局 ; 再次 要精读教材 , 把握重 、 难点。只有这 样 , 教师能够结合本地 区 、 本校和学 生 的生活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 对教材 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 、 调换和 补充。课后, 教师应立即将探讨教材 时的技巧 、 “整合”教材时的好做法记 录出来 , 以备将来教学时参考 。
例如 : 在建立教学进度计划时 , 可将“ 细胞 膜——系统的界限 ”与“ 生物膜的结 一表 1: 教学后记撰 写情况统计 构”合并 ;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材上 “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所选 的 实验材料为洋葱根, 可按照 当地的实 际状况 , 选 用发芽整齐 、 发根多且价 格便宜、 易找的南瓜根或其他动物的 根代替 。 2. 记录教学过程 中的“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 内容的展 开 、 师生的认知发展及心灵交流的融 洽 , 往往会由于一些偶发事件而形成 瞬间灵感 ,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 不 由自主地时常而至 ,若不立即捕 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 令 人遗憾不 已。例如 , 有一次本人在讲 解“ 自由扩散”这部分内容时 , 手中拿 着的粉笔不经意间滑脱到地上, 就在 我低头捡起粉笔的时侯 , 脑海里忽然 想到: 粉笔从手中(高处)滑脱落地的 过程 , 没有“外力 ”作用 ( 即不需要消 耗能量), 也没有其它物体协助(即不 需要载体), 这与物质的“ 自由扩散” 过程极其相似 !我即时抓住这一瞬间 灵感 , 将粉笔的“ 自由落体”过程 比做 物质跨膜运动的“ 自由扩散”过程 , 这 教 师 教案 元 简 单 较认 真 认 真 学校 (人 ) ( 篇 ) 篇数 比率 篇数 比率 篇数 比率 篇数 比率 A 9 3 67 27 7 -3 % 1 16 3 1. 6 % 14 2 38 . 7 % 82 22 . 4 % B 8 32 1 2 3 7 . 2% 112 34 . 9 % 12 7 3 9 . 5 % 59 18 . 4 % C 7 28 7 19 6 . 6% 10 9 3 8. 0 % l 12 3 9 . O% 4 7 16 . 4 % D 5 20 5 16 7 . 8 % 7 6 37 . 1% 85 4 1 . 5% 28 13 . 7 % 合 计 29 1l 80 85 7. 2% 413 35. 0% 466 39. 5% 2 16 18. 3%2010 年第 1 期 总第 282 期 样讲解形象 、 直 观 , 学生也可很好理 解 ,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主要记 录教学过程中引起 “教 ” 、 “学”共鸣的做法 , 课堂教学中临时要 变得 当的措施 , 层次清楚 、 条理分 明 的板书, 某些教学观念方法 的渗透与 应用 的过程 , 教育学 、 心理学 中一些 基本原理有意使用 的感触 ,教学方法 上的变革与创新等等基础护理教案后记怎么写, 供日后教学时 参考使用 , 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 进 、 完善 、 推陈出新 。比如 , 在笔者所 听 的一节示范课 中, 执教老师用“ 双 手”这仍然观教具进行有关“染色体” 的教学 , 效果 显著。 其详细做法是 : 用 10 指代表染色体 , 双手并拢 , 两两相 对的手指看做一对同源染色体 , 指关 节代表基因 , 对应的关节代表等位基 因 ; 以一只手的五指代表一个染色体 组 , 比喻一组内的染色体间形态结构 各异 , 无 同源染色体。 4.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即使是顺利 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有欠缺 、 失误之处 , 对其进行平台的 回顾 、 梳理 , 并作深刻的反省 、 探究和 剖析 , 多积累些 “病因” 、 “病例 ”的样 本 , 并寻求出缓解的方法 , 使之作为 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
只有这种 , 教学能够 日臻完善 。 例如 , 在讲授“种 群”这个概念时 , 从表面上看学生都 掌握 了, 但 在具体 习题训练时 , 不少 学生都觉得“一片树林 中的桉树苗组 成一个种群” ,这表明学生没有真正 理解“ 同种生物” ( 既包 括幼体 , 还包 括成体 )这一概念 的内涵。 5. 记录课堂 中学生的“创新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 , 学生都会有“创新的火花”在 闪烁。 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学员在教学 上提 出的一些新颖的看法 , 这样除了 使学生的好办法 、好策略得 以推广 , 而且对学生也有一种赞赏和鼓励 。 同 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看法也有对课堂 教学的补充与建立 , 可以拓展学生的 教学模式 , 提高学生的课堂水平。例 如 ,学生在学习 “运动性失语症”和 “ 听觉性失语症”时 , 经常将“S 区”和 “H 区”混淆。 有一次在听某同学讲授 这部分内容时 ,课堂上一位学生说 : “Sport” 的含义 是 “运 动 ” , 第一个 字 母“S”可与“运动性失语症 ”相联 系 , 即“s 区”受损害 ,造成 的疾 病为“ 运 动性失语症” 。
教师听后基础护理教案后记怎么写, 没有因学生 的插话打乱其课前“预设 ”而充耳不 闻 , 而是立 即加以肯定 , 并在教学上 进行推广。 6. 记录课堂中学生 的“疑问” 学生的“疑 问”大多通 过课堂提 问 、练习或课后作业等方式反馈 出 来 。学生提 出的各类问题中, 有些是 学生没有 听懂的; 有些是学生 的一些 误区; 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最深层次的 思考, 这通常体现出教学过程 中的某 些不足。其中 , 有些问题显然是教师 意想不到的, 可能会让任课教师一时 难以解答 ;有些 问题显然富有创 造 性 , 对学生的课堂具有启发作用 。教 师仔细记录下很多难题以及答案 , 一 方 面能 以丰 富 自己的教学思维跟经 验 ; 另一方面也可提高 自己的教科研 水平。 例如, 学生问“两个不同物种的 二倍体体细胞融合后产生 的合子 , 是 二倍体还是 四倍体?当细胞过度失水 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 是否还有 半透膜的功能?”等等, 这些问题即深 刻又带有普遍性 , 教师应仔细记录跟 解答 。 7. 记录课后对教案的“修正” 节课下来 , 教师对教学的教与 学 、 得与失应有一个清醒的了解 。要 静心思考 : 本节课摸索出了这些教学 规律 ; 教法上有 哪些创新 ; 知识点上 一篡i 三 羹 强 冀 誊‰ .慧警喜 毽 薯 蠹 有什 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 面有何新 招 ; 启迪 是否得 当 ; 训练是 否到位等 等 。
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 , 并进行必 要 的归类 、 取舍 , 考虑一旦“ 再教”这 部分内容时需要怎样做 , 在此基础上 对原教案进行“修正” 。这样 , 就可 以 做到扬长避短 、 精益求精 , 把 自己的 教学水准提 高到一个新 的境界和高 度。 三、 对“教学后记”撰写的反思 “教学后记 ”的编写可不拘形式 , 有话则长 , 无话则短。撰写的内容能 以是实况摘录式 、 体验感受式 、 自我 诊断式或经验总结式。教师编写“教 学札记”重在及时 , 贵在坚持 , 要勇于 反思 自己的行为 ,做到常思常想 , 常 想常新 ;要勇于捕捉灵感 的火花 , 做 到忙于动笔 , 善于动笔。 1. 把握时机 , 及时动笔 新课 刚结束时 , 课 中的成败得失 往往印象深刻 、 体会真切 , 这些瞬间 的体会仍然稍纵即逝 , 课后要及时记 录出来。为了不失时机, 可把认为该 写的东西先记下去 , 将理论预测 留待 以后从容进行 。 2. 有的放矢 , 言简意赅 “ 教学后记 ” 的编写应对于教学 中的实际状况 , 做到因人 因事有感而 发 , 要 突 出重点 、 捕 捉亮点 、 抓 住要 点 , 切忌 面面俱到、 主次不分。
“教学 后记”撰写的 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 题 , 如果 目的不明晰 , 无 的放矢 , “教 学后记”就会丧失心灵 、 失去价值。 3. 科研推动 , 理性思考 “教学后记” 的撰写需要一个从 感性上升到理智的了解过程 , 需要在 回顾执教情况 的基础上进行审慎 的 反思。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 , “教学 后记 ”只有反映出理性 的了解 , 才可 能对教学实践进行规律性 的解释, 这 样 的教学后记才有指导价值 。▲ 中 小 学 教师 培训团
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