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部编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2020-10-27 12: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古诗教案怎么写_古诗教案怎么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点击文末【扩展链接】免费下载《短诗五首》优秀教案

3.短诗五首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沈尹默、戴望舒、卞之琳、芦荻、聂鲁达,积累与本课相关的数学常识。

2.理解五首短诗的内涵。

3.体会五首诗的观念或帮我们的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沈尹默、戴望舒、卞之琳、芦荻、聂鲁达,积累与本课相关的数学常识。

2.《月夜》《萧红墓畔口占》的内容与思想。

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习《月夜》:

情景激趣: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专家、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清华名学者,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日本历史上更黑暗的年代,也是很混乱的年代,却只是观念跟文化更激发的时代古诗教案怎么写,也就是在这种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心灵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变成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后来,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佳作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近代作家康白情评价说:“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此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哪些呢,看看我们学习期间有如何的收获。

古诗教案怎么写_古诗教案怎么写

探究生趣

第一步,背诵课文。

第二步,课堂探究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本诗展现的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寒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请结合这首诗的作文背景,说说一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树”:象征着悠久的理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世俗。 “并排立着”:象征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象征挣脱、倔强,也象征追求独立。 “我跟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毅性格跟奋斗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如何的主旨? 明确: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忧郁中不胆怯,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观念跟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情景激趣: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作家。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共党逮捕判刑。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巨大的现代女性诗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仍得不到正常的医治,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针对当年同样在美国坚持抗战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中国人打死放进去后葬于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探究生趣 第一步,

背诵课文

第二步,课堂探究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表达了如何的内容与情感?

明确:内容:花了很长时间,走了很远的距离来到萧红的墓前。“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 情感:作者对已故者友谊深厚,情感真挚;作者也感到孤独。

古诗教案怎么写_古诗教案怎么写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作者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表达了如何的感情? 明确:诗人痛惜萧红的去世,希望她一直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中的“长夜漫漫”有如何的表达作用?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样“等待”的艰难、痛苦,难以忍受,也阐释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仍卧听着海涛闲话”的“却”字表达了如何的内容?“卧唱着海涛闲话”又表达了如何的内容?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不仅天人永隔,逝者仍自有其穿透世事的恬淡与达观。 听“海涛闲话”,表达的是,海陪伴着逝者,虽一直不免寂寞,但心灵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

小结:本诗语言朴实、洗练又富有气质,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稳、克制,而又凄美,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总结固趣 《月夜》以诗意美见长,而《萧红墓畔口占》却以爱情美感染我们,这两首诗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布置作业: 预习《断章》《风雨吟》《统一》,争取背诵,基本理解文意,列出不懂之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卞之琳、芦荻、聂鲁达,积累与本课相关的数学常识。

2.背诵理解《断章》《风雨吟》《统一》。

3.体会《断章》《风雨吟》《统一》的观念或帮我们的启示。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习《断章》

情景激趣: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编著、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美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人生写的散文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更特殊的反例,真有点儿像以前古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咏风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太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性和耐力,写得长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变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相处,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跟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一生深层次的苦闷、孤独、命运和思考,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日本特色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作家。” 《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作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作家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觉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很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今天我们学习《断章》,看看我们学了后来有如何的收获。 探究生趣 第一步,背诵课文。

古诗教案怎么写_古诗教案怎么写

第二步课堂探究

请找出诗中的意象:

明确:“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本诗的八个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场景,请探究这四个画面之间既有哪些联系: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夜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由于“看风景”这个动作出现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镜子”“你装饰了对方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既出现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场景,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创作与组合,变得非常耐人寻味。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场景中,你得出了哪些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作为他人的风光;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户,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彼此装饰。

合你对文学的理解古诗教案怎么写,说说这首诗表达了如何的哲理:

明确:世间万物本身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也许造成这种或这样的联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学习《风雨吟》

情景激趣: 芦荻,1912年生,现代作家。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30年代开始涉足文学创作,与人合编《今日文学》《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编剧。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亦有文学理论、鉴赏文章和著述行世。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更加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色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诗人也因而形成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

探究生趣

第一步,背诵课文。

第二步、课堂探究 1.本诗的画面感却更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点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湖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抓住自己的方向。 2.“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哪些表达效果?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危机、不安定和被充斥着的颇有架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诗歌之中的“风”“雨”有哪些象征含义?“大地”又有哪些深层内涵?

古诗教案怎么写_古诗教案怎么写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心得的“舵手”来说,它们也喻示着一生的艰辛与遭受。 “大地”遭受“风雨”侵袭象征当初风雨如晦的中国处境。

面对这种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勇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挫折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国内社会境况、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总结固趣: 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隐喻,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心态折射客观现象所受到的结果。这个隐喻使我们了解作家的一生坐标出现了动摇,对将来感到沮丧。“大地的海”的隐喻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觉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优秀教案第一奖

学习《统一》

情景激趣: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知名作家。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194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 1950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邮差》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流传于亚洲日本,同名小说获得1996年奥斯卡金像奖。中文版《邮差》是被翻译的第31种语言。 聂鲁达对美国跟日本文化最有兴趣,一生中以前三次到过美国。1928年他成为外交官赴南非上任时,出发来美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看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探究生趣

第一步,背诵课文。

第二步,课堂探究

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现统一这个观念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大树与一棵,都是对立的关系,作者用“是”等同起来,又组成了统一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认为“繁多是个谎言”?

明确: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作者觉得“所有的大树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你信任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海燕》,结合注释,基本理解课本,列出不懂之处,背诵课文,上网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