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总结方法: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_高一语文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2020-09-04 01: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对数_对数函数教案下载_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教学目的: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表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对数的由来)价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产生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 性; 设计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尝试解决本小节开始强调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a = N (a > 0, a ≠ 1) ,那么数 x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 ..x记作:x = log a Na — 底数, N — 真数, log a N — 对数式1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 a > 0 ,且 a ≠ 1 ;x 2 ○ a = N ? log a N = x ;3 ○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1 思考:○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规定底数 a > 0 ,且 a ≠ 1 ; 2 ○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设计动机: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现在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确认作准备. 两个重要对数: 1 ○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以 10 为底的对数 lg N ; 2 ○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 :以无理数 e = 2.71828?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ln N . 2.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a N = x?ax = N对数式 ?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a → 幂底数 对数 ← x → 指数 真数 ← N → 幂 例 1. (教材 P73 例 1) 巩固练习: (教材 P74 练习 1、2) 设计意图: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说明: 本例题和训练均使教师独立阅读思考完成, 并强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中要注 意这些问题. 3. 对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 1 ○ 阅读教材 P73 例 2,指出其中求 x 的根据; 2 ○ 独立构想完成教材 P74 练习 3、4,指出其中蕴含的推论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 的对数是零: log a 1 = 0 ; (3)底数的对数是 1: log a a = 1 ; (4)对数恒等式: a (5) log a a = n .nlog a N=N;三、归纳总结,强化思想 1 ○ 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2 ○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3 ○ 对数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布置 教材 P86 习题 2.2(A 组) 第 1、2 题, 组) 第 1 题. (B 课题:§2.2.1 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通常对数转换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看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通常对数转换成自然对数或常见对数 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五、引入课题 3. 对数的定义: a = N ? log a N = b ;b4. 对数恒等式: alog a N= N , log a a b = b ;六、新课教学 1.对数的运算性质 提出疑问: 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以下问题:m+n 1 ○ 设 log a 2 = m , log a 3 = n ,求 a ;2 ○ 设 log a M = m ,log a N = n对数函数教案下载,试利用 m 、 n 表示 log a ( M · N ) . (学生独立探讨完成解答, 教师组织师生讨论解析, 进行推导总结概括得出对数的运算 性质1,并引导学生仿此公式其余运算性质)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且 a ≠ 1 , M > 0 , N > 0 ,那么: 1 ○ log a ( M · N ) = log a M + log a N ; 2 ○ log aM = log a M - log a N ; N(n ∈ R) .n 3 ○ log a M = n log a M(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叙述里面的三个运算性质) 学生活动: 1 ; ○ 阅读教材P75 例 3、4, 设计意图: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跟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 ○ 完成教材P79 练习 1~3 设计意图:在训练中反馈学生对对数运算性质把握的状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值 设计动机:学会运用计算器、计算机求常用对数值和自然对数值的方式. 思考:对于本小节开始的难题中,可否运用计算器求解 log1.01 公式. 5. 换底公式18 的值?从而采用换底 13log a b =log c b ( a > 0 ,且 a ≠ 1 ; c > 0 ,且 c ≠ 1 ; b > 0 ) . log c a学生活动 1 ○ 根据对数的定义计算对数的换底公式. 设计动机:了解换底公式的推论过程与观念方法,深刻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2 ○ 思考完成教材 P76 问题(即本小节开始强调的问题) ; 3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以下的推论 (1) log a m b =nn log a b ; m(2) log a b =1 . log b a设计动机:进一步体会并熟练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说明:利用换底公式解题时经常换成常用对数,但有时还要按照详细题目确定底数. 6. 课堂练习 1 ○ 教材P79 练习 4 2 ○ 已知 lg 2 = 0.3010, lg 3 = 0.4771, 试求: 12的值。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_对数函数教案下载_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对数

lg 3 ○ 试求: lg 2 2 + lg 2 ? lg 5 + lg 5 的值。 (对换 5 与 2,再试一试) 4 3ab ○ a + b = lg 3 2 + lg 3 5 + 3 lg 2 ? lg 5,试求: + a 3 + b 3的值。 5 ○ 设 lg 2 = a , lg 3 = b ,试用 a 、 b 表示 log 5 12七、归纳总结,强化思想 本节主要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跟换底公式的推论与应用, 在课堂中应用多帮学员创造 尝试、思考、交流、讨论、表达的机会,更要加强渗透转化的观念方法. 八、作业布置 1. 基础题:教材 P86 习题 2.2(A 组) 第 3 ~5、11 题; 2. 提高题: 1 ○ 设 log 8 3 = a , log 3 5 = b ,试用 a 、 b 表示 lg 5 ;b 2 ○ 设 log14 7 = a , 14 = 5 ,试用 a 、 b 表示 log 35 28 ; a b c 3 ○ 设 a 、 b 、 c 为正数,且 3 = 4 = 6 ,求证:1 1 1 ? = . c a 2b3. 课外思考题: 设正整数 a 、 b 、 c ( a ≤ b ≤ c )和实数 x 、 y 、 z 、 ω 满足:1 1 1 1 a x = b y = c z = 30 ω , + + = , x y z ω求 a 、 b 、 c 的值. 对数函数 教学任务: (1)通过详细例子,直观认识对数函数模型所描绘的数目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 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变量模型; (2) 能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准确对数函数的图像, 探索并知道对数函数的单 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非常、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像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 数的性质,培养教师数形结合的观念方法,学会研究变量性质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跟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九、引入课题 1. (知识技巧准备) 1 ○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这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式? 设计动机: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了解针对函数性质的探究内容,熟练研究变量性质的 方法——借助图像研究性质. 2 ○ 对数的定义以及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动机: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打算. 2. (引例) 教材 P81 引例 处理建议:在课堂时,可以使学生运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 14 的浓度 P 生物死亡年数 t 然后鼓励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 14 的浓度 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 系 t = log5730 1 20.50.30.10.010.001P, 生物死亡年数 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从而 t 是 P 的函数” .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十、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 y = log a x(a > 0 ,且 a ≠ 1)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方程类似, ○ 都是形式定义, 注意区分. y = 2 log 2 x , 如:y = log 5x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52 ○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 a > 0 ,且 a ≠ 1) .巩固练习: (教材 P68 例 2、3) (二)对数函数的图像跟性质 问题:你可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变量性质的策略,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跟步骤 吗? 研究方式:画出变量的图像,结合图象研究变量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1 ○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以下对数函数的图像; (可用描点法, 也能通过科学计算器 或计算机) (1) y = log 2 x (2) y = log 1 x2(3) y = log 3 x (4) y = log 1 x32 ○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核对如下表格: 图象特性 函数性质a >10 00 0x > 1, log a x 0, 且 a ≠ 0) 有 什么 关系? 图象之间既有哪些特殊的关系?( 3 ) 以 y = log 2 x, y = log 5 x, y = lg x 的 图 象 为 基 础 ,在 同 一 坐 标 系 中 画 出y = log 1 x, y = log 1 x, y = log 1 x 的图象.2 5 10(4)已知变量 y = log a1 x, y = log a2 x, y = log a3 x, y = log a4 x 的图象,则底数之 间的关系: . 教y = loga 1 x y = loga 2 x y = loga 3 x y = loga 4 x2. 完成下表(对数函数 y = log a x ( a > 0, 且 a ≠ 0) 的图象和性质)0 0 时 , y ∈ ;当 x >1 时, .y∈;当 0 4 时,y ∈1 ○ 已 知 函 数 y = log 1 x对数函数教案下载, 则 当 0 1 时, ;y∈;当 x > 5 时, y ∈ .;当 0 2 时, x ∈ 十四、 应用举例1 例1. 比较大小:○ log a π , log a e ( a > 0, 且 a ≠ 0) ; 2 ○ log 2 解: (略) 例 2.已知 log a (3a ? 1) 恒为正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略) [总结点评]: (由学生独立构想,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 . 例 3.求函数 f ( x ) = lg( ? x 2 + 8 x ? 7) 的定义域及函数. 解: (略)1 , log 2 ( a 2 + a + 1) ( a ∈ R ) . 2注意:函数斜率的求法. 例 4. (1)函数 y = log a x 在[2,4]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 1,求 a 的值; (2)求函数 y = log 3 ( x + 6 x + 10) 的最小值.2解: (略) 注意:利用变量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的方式,复合函数最值的求法. 例 5. (2003 年上海高考题)已知变量 f ( x ) = 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解: (略) 注意:判断方程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技巧,规范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方法. 例 6.求函数 f ( x ) y = log 0.2 ( ? x + 4 x + 5) 的单调区间.21 1+ x ? log 2 ,求函数 f (x ) 的定义域, x 1? x解: (略) 注意: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规律: “同增异减” . 练习:求方程 y = log 1 (3 ? 2 x ? x ) 的单调区间.2 2十五、 作业布置 考试卷一套 对数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依赖关系,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加深对变量的 模型化思想的理解. 过程与技巧 通过作图,体会两种变量的单调性的优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的对称统一. 教学重点: 重点 难两种变量的内在联系,反函数的概念. 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 由方程的见解分析解法,引出反函数的概念.组织研究两种变量的内在联系,图象关系.尝试训练简单的反导数问题,单调性问题.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材料一: 当生物死亡后, 它机体内原有的碳 14 会按确定 的规律衰减, 大约每经过 5730 年衰减为原本的一半, 师:引导学员分析归 纳,总结概括得出结 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 .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 论: P 生物体碳 14 含量 P 与生物死亡年数 t 之间的关系. 回 (1) 和 t 之间的对应 关系是一一对应; 答下列问题: (2) 关于 t 是指数函 P (1)求生物死亡 t 年后它机体内的碳 14 的含 量 P,并用函数的见解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关系, 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什么函数? (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 14 的残留量为 P,试求 创 该生物死亡的年数 t, 并用函数的见解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什么函数? 设 (3)这两个函数有哪些特殊的关系? (4)用映射的看法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对应关 情 系是什么对应关系? (5)由此你可获取怎样的启示? 境 材料二: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对数函数 y = log 2 x 是把指数函数 y = 2 x 中的自变量与因函数对调位置 而得出的,在列表画 y = log 2 x 的图象时,也是把 指数函数 y = 2 x 的对应值表里的 x 和 y 的数值对 换,而得到对数函数 y = log 2 x 的对应值表,如下: 数 P = (5730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生:独立构想完成,讨 论展示并预测自己的 结果.1 x ) ; 2t 关于 P 是对数函数t = log57301 2x ,它们的底数相同, 所表述的都 是碳 14 的衰变过程中, 碳 14 含量 P 与死亡年 数 t 之间的对应关系; (3)本问题中的同底 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 函数, 是表述同一种关 系(碳 14 含量 P 与死 亡年数 t 之间的对应关 系)的不同数学建模.表一y = 2x .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 生:仿照材料一分析: 1 2 2 4 3 8 … …xy… …-3-2-10 11 81 41 2y = 2 x 与 y = log 2 x的关系.表二y = log 2 x .… … -3 -2 -1 0 1 1 2 2 4 3 8 … … 师:引导学员分析,讲 评得出结论, 进而引发 反函数的概念.xy1 81 41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图像. 师:说明: (1)互为反函数的两 个变量是定义域、 值域 相互交换, 对应法则互 逆的两个函数; (2)由反函数的概念 可知 “单调函数一定有 反函数” ; (3)互为反函数的两 个变量是表述同一变 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关 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师: 引导学员探索研究 材料二. 生:分组讨论材料二, 选出代表详述各自的 结论, 师生一同评述归组织 探究材料一:反函数的概念: 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 因变量成为一个新的方程的自变量,而把这个方程 的自变量作为新的方程的因函数,我们称这两个函 数互为反函数. 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 数变量互为反函数. 材料二:以 y = 2 x 与 y = log 2 x 为例研究互为 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跟性质有哪些特殊的联 系?纳. 尝试 练习 巩固 反思 作业 反馈 环节 求以下方程的反函数: (1) y = 3 x ; (2) y = log 6 x 生:独立完成.从宏观性、关联性角度试着给指数函数、对数 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作一小结. 1. 求以下方程的反函数:x y1 32 53 74 9 师生互动设计 3 7 4 9 答案: 1.互换 x 、 y 的数值.呈现教学材料x y1 32 52. (1)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常数 a、b,都有 f (a·b) = f ( a ) + f ( b ) . ”的 2.略. 函数实例,你可写出这种函数带有这些共同性质 吗? (2) 试着举几个满足 “对定义域内任意常数 a、 b,都有 f (a + b) = f ( a )·f ( b ) . ”的变量 实例,你可写出这种函数带有这些共同性质吗? 我们了解, 指数函数 y = a x ( a > 0 , a ≠ 1) 与 且 对数函数 y = log a x (a > 0 ,且 a ≠ 1) 互为反函数, 那么,它们的图象有哪些关系呢?运用所学的物理 知识,探索下面几个问题,亲自看到其中的奥秘吧! 问题 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 函数 y = 2 x 及其反函数 y = log 2 x 的图象,你能发 现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哪些特殊的对称性吗? 课外 活动 问题 2 取 y = 2 图象上的几个点,说出他们x关于直线 y = x 的对称点的坐标,并推断他们能否 在 y = log 2 x 的图象上,为什么? 问题 3 如果 P0(x0,y0)在方程 y = 2 x 的图象 上 , 那 么 P0 关 于 直 线 y = x 的 对 称 点 在 函 数结论: 互为反函数的两 个变量的图像关于直 线 y = x 对称.y = log 2 x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问题 4 由上述研究过程可以受到哪些结论? 问题 5 上述推论对于指数函数 y = a x(a > 0 , 且 a ≠ 1) 及 其 反 函 数y = log a x(a > 0 ,且 a ≠ 1) 也成立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