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30年》专稿:中国绘就政治体制改革路径图
《回首30年》系列专稿之十二
陈 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带领人民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这即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包括民主政治建设。但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这些建设在“文革”期间出现了曲折,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开始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将对政治体制改革30年的历程作个简略回顾。
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三大
——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中国共产党考虑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叶剑英等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十三大,都反复地强调要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邓小平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5——136页。)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只致向前看》这篇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邓小平还郑重地告诫全党:“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进行上层建筑的改革成为许多有远见政治家们的共识。所以全会公报郑重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以上说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启动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首先针对党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
中共广东省纪委委员55人出席会议,全会选举并经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通过,产生了新一届中共广东省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李刚、曲淑辉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和撤销刘生杰同志中央纪委委员职务的报告,确认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之前作出的给予李刚同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曲淑辉同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和撤销刘生杰同志中央纪委委员职务的决定。2013.01--2018.01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委政法委委员(2014.01),省纪委委员(2017.05)(其间:2016.02--2016.06中央第四巡视组副组长。
3、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改革部署上来,全面落实赵乐际同志《在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的改革部署落到实处。1947年4月上旬中央决定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简称琼崖区党委),直属中央和香港分局领导。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中共十二大强调集体领导和离退休制度
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我们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使人民能够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二大强调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不设中央主席和地方各级党委第一书记,为改变权力集中于个人作了制度安排。为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的终身制,中共中央这时开始考虑建立离退休制度,并根据长期形成的实际情况,在中共十二大建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性机构。
在这之后,包括新宪法在内的立法得到全国人民的极大重视,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开始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开始启动。但是,由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也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从稳妥出发,中央没有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
二、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三大
——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蓝图,探索改革的路径
邓小平一锤定音,后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中央正式提出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战争的危急险难之际,中共创造出极其高明、极其特出的体制:“两个中央”,合理合法、共济互补。以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管辖,深入体系进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兼顾推动“五位一体”整体结构、和谐推动“四个全面”计谋结构、保持新成长理念、推动供给侧布局性改革、武断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运限配合体等紧张思惟,各界委员在学思践悟中实在促进了政治认同、思惟认同、实践认同、感情认同,加强了道路自大、实践自大、轨制自大、文明自大,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间衷心拥戴,对习近平新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惟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巨大中兴充满信心。
1、设置专门机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
按照邓小平和中共十二大的改革思路,中共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1986年10月,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直接领导下,研讨小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组织各有关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和部分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分专题就中国政治体制的沿革和利弊,改革的宗旨、目标、内容、步骤和基本原则等,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最后形成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这个总体设想,经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通过,同意将其主要内容写进中共十三大报告。
2、中共十三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20.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0.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 )。55.坚持______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中共十三大后政治体制改革遇到复杂局势和严峻挑战
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旗号,确破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的历史位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重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均衡不充足的发展之间的抵触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入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断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古代化国度新征程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存在重要的里程碑意思。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TaobabyPanda